爷爷的平凡人生
郭黎春
妹妹看了我的美篇《爷爷的那杯浓茶》,留言说:“爷爷不喝茶,爷爷抽烟。2毛钱一包的的白包手工卷烟。老爸才喝茶,你记错了”。
我说:“爷爷既喝茶,也抽烟,抽的的确是那种手工卷烟。我还帮爷爷制作过卷烟呢”。妹妹的话,虽不正确,倒勾起我对手工卷烟的回忆。
邻居胖嫂玲的爱人在糖烟酒公司上班,她就在家里卷烟卖,算是靠手艺吃饭的一类人吧。
手工卷烟的工具很简单。一块长方形木板(大约30CM长2CM厚,宽度与烟等长,约10CM),一张与板等宽的长方形类似塑料薄膜的面层,长度比板略长。将面层膜的两头分别向内折,用图钉固定在木板的两头,中间要空着,不能扯直了象糊墙纸般整面都糊上。因为有根筷子粗的细铁棍要穿过膜与板间,为下一步卷烟作准备。
手工卷烟的工艺也简单。将细棍拉到板的最后端,在面层膜上平铺好白色的烟纸,靠着棍子将碎烟丝均匀码好,然后棍子带着面层膜象波浪翻涌般盖过码好的烟丝包裹着往内卷。棍子往板的上方不停卷动,快到烟纸边缘时,点上浆糊,继续往前。OK,一根纯手工制作的卷烟便大功告成了。不过,貌似简单的工艺,也是有玄机的,那就是卷烟的紧实程度。烟丝压得过紧实,可能点不着火;压得不够实,一根烟没吸两口就化为灰烬了。所谓业精于勤,重复做得多了便也熟能生巧,就像胖嫂玲,就是我们那一带手工卷烟专业户,她的手工卷烟销路还是不错的。
小时候经常看胖嫂玲卷烟,久了,也能够领略技艺一二。因此,放假时,也会帮爷爷卷上几包手工卷烟。
爷爷一向勤俭有余,能省的绝不浪费。一是农民的本性,二是没有经济实力浪费。所以,他的用度都是最经济实惠的。抽2毛线一包的白包手工卷烟已经算奢侈了。在仿着胖嫂玲用工具自己卷烟前,爷爷常抽喇叭烟。就是买来烟丝,要抽时现场制作。用白纸裹着烟丝卷成喇叭状后,爷爷会用双手捏着喇叭烟放到鼻子下嗅一嗅,伸出舌头,然后象吹口琴般将烟放到嘴边,一拉而过中,唾液已作浆糊用,把卷好的烟粘好了。爷爷叼着烟,腾出双手拿了火柴一划拉迅速把烟点着了。火柴用完时,爷爷就到厨房从刷锅的竹刷子上拗一根竹签,从炉子上取火点烟。
姑姑们回娘家都会带些伴手礼。知道爷爷不舍得大家花钱,在爷爷询问价钱时,大家都很有默契往少里汇报,免得被爷爷责怪乱花钱。其实现在想来,我们都是掩耳盗铃。爷爷心里明亮的很。要不然怎么会开玩笑说:“**吃了会拉金子的哟”话呢?只不过是不好驳了大家的一番好意罢了。
爷爷其实也很幽默。有一回,表弟东东随姑姑到家里玩,穿了一双漂亮时尚的鞋子。从爷爷面前走过,那双鞋闪闪发光,还唧啾唧啾响,十分新鲜。爷爷问东东这鞋要多少钱。当得知需近百元时,惊得许久才合拢嘴,自言自语说:“穿上这鞋,都不用走路了。可以象飞毯一样起飞了!”
爷爷既提倡勤俭节约,也努力的开源。
他辛勤的侍弄着责任田,保证我们家的一亩三分地一年四季有蔬菜产出,能应时上市,争取卖个好价。还到处开荒种地瓜叶补给猪饲料。
爷爷养了一只母猪,一年要接生两次。小猪仔养到满月后,便有牵线搭桥的“猪牙”(其实就是赚取中介费的猪贩子)闻讯上门找买卖。品相质量好的能卖个好价钱,个别先天不足的猪仔,“猪牙”想捎带捡便宜,压了极贱的价。爷爷可不干,索性把那几只留下自己养。待到过年,就是我们打牙祭的期望。
爷爷带着一家老小,过着农民家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他辛勤劳作着,他与儿孙“互骗”着,他言传身教,一家人秉持勤劳忠厚的本分乐观生活着。爷爷一生平凡无奇,却温暖至亲。
爷爷的平凡人生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