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朝开济老臣心
清漓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堕泪者是为不忠,读《陈情表》不堕泪者是为不孝,读《祭十二朗文》不堕泪者是为不义,读《与妻书》不堕泪者是为无情。年少时读《出师表》只是单纯的应付功课,多年以后逐字逐句体会却泪洒衣襟,有些文章正所谓年少不解其意,读懂已不再年少。
诸葛亮在前方运筹帷幄,刘禅在后方接着奏乐接着舞。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丞相仙逝痛哉!惜哉!岐山依旧雪泪茫,不见当年诸葛亮。春去秋来百花香,能否归还蜀丞相?
臣家有桑800株,田50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随身所需,悉养于官,不别致生产。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余财,以负陛下也。这是诸葛亮临死之前向后主刘禅上表的最后一个奏章。详细阐述了自己家庭财产情况,不使内有于帛,外有余财,不别治生,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利搞其他的经营,自己的一切财产都是靠官俸,真正做到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诸葛亮字孔明隐居卧龙岗,号称卧龙先生,刘备三顾茅庐让27岁的诸葛亮走出隆中,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官渡之战后,袁绍大败曹操,乘势南下,想一举拿下荆州和东吴。此时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住新野的刘备前去拜访司马徽,并和司马徽议事,司马徽曾经向他推荐了诸葛亮,同时徐庶也曾经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刚开始的刘备还不以为然,直到去了三次才见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便向其陈说连孙抗曹,三分天下之事,今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以于之争锋。孙权居有江东以立三世,国险而民富,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之。与之交谈后,才知其雄才大略,非一般人能比。随后力邀诸葛亮出山相助,遂败为军师。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刘备采用诸葛亮的建议,连吴抗曹,诸葛亮只身前往东吴。后因曹操骄傲轻敌,加上士兵不惜水性,反被孙刘联军的火攻大败,刘备乘机拿下荆州四郡。之后助刘备入主益州,又巧取汉中,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已然成形。公元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为汉,任诸葛亮为丞相。同年,张飞被害。刘备发兵江东为关羽报仇。
公元223年,刘备病重,托孤诸葛亮,并嘱咐道,若太子刘禅可以辅佐,则服之。若太子不才,丞相可自立为成都之主啊。刘备逝世后,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朝廷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公元225年春,诸葛亮率军南征,深入不毛之地,讨伐孟获。并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叛乱,并且开始积攒北伐的力量。
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始北伐,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后因马谡大意失街亭,第一次北伐失败。同年冬,诸葛亮趁魏兵东下,关中虚弱,趁机北伐,后因粮草不济,不得已退还汉中。231年,诸葛亮二出祁山,大破司马懿,魏军大将张颌被杀,司马懿退守不出。期间,诸葛亮屡屡遣使者下战书挑衅,以激怒司马懿。但司马懿居守不出,诸葛亮不得已分兵屯田在魏国境内,与魏国百姓共同种粮,自给自足,打算长期驻扎下去。前后五次北伐,与司马懿斗智斗勇,胜负相当,但诸葛亮却因过度操劳而病重。
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享年54岁,追为忠武侯。诸葛亮归西后,蜀军迅速退出五丈原。夏侯霸得知军情后,急忙回报司马懿,司马懿听后大喜,随即下令出兵追击。司马懿率领大军一直追到山脚下,望见蜀兵不远,于是奋力追赶。忽然山后喊声大阵,只见蜀兵聚回其反谷,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诸葛,司马懿大惊失色,定睛一看,只见蜀军数十员上将又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司马懿顿时慌了,回马逃跑。狂奔了50余里后,两位卫将才扯马叫住都督。司马懿这才缓过神来,第一时间便伸手摸自己的头,还在否?孔明果然威武,把仲达都搞出精神疾病来。
却说夏侯霸引军至五丈原,看时不见一人,急忙回报司马懿说,蜀军已经全部退尽,并且蜀军退入谷中之时,哀声震地,军中扬起白旗证明诸葛亮果然身死,只留姜维引一千兵马断后,前日车上之诸葛亮乃是木雕。司马懿听后不禁苦笑,想不到诸葛亮临死之时还用心良苦,真是奇才奇才啊,这就是死诸葛吓退活司马。
夏侯霸本想率兵追击,却被司马懿拦下,如今诸葛亮一死,自己便可高枕无忧,于是下令众将坚守关隘,自己则回洛阳,上奏天子谋划征讨蜀汉之策,却说蜀军带着诸葛亮灵柩,返回蜀中埋葬诸。刘禅得知噩耗后,瞬间痛哭欲绝,带领全国之人为丞相大人送葬,其场面可谓十分壮观。
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为捷身为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纵观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掌权丞相20余年,却从不据敛,感于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承托孤之重任,为复汉室之心,竭中尽志,至死不渝。可以说,诸葛亮及其子孙一生为蜀汉事业奔走,死而后已,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如此受后世推崇,被大家喜欢的原因啊。
有人说,再给诸葛亮十年,这天下不一定是谁的,中国的历史说不定会被他彻底改写。但天意不可违,本来火攻要烧死司马懿,关键时刻下起了大雨,因杀戮太重命不久矣,点燃七星灯续命却被魏延所灭,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可惜的是,丞相最终还是去了。
从意气风发到运筹帷幄再到鞠躬尽瘁,先生既知天命,勘探天机,又怎不知汉室气数已尽呢?不过是明知不可为逆天而行罢了!从27岁出山到54岁去世,辅佐了刘备、刘禅两位君王,为蜀国政权奉献了大半生。尽管诸葛孔明没有完成刘备的遗愿,在他离世前还未看到蜀汉的太平盛世,但,只在这乱世之中,他却是如明珠般的存在,一生克己奉公。他超凡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在后世受到极大的尊崇,成为忠臣的楷模。
两朝开济老臣心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