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拉郎配闹乌龙
郭黎春
2021年1月26日
不记得我到底是怎么把冬笋与绿竹扯上关系的。
信息似乎来自朝前村遇见绿竹开花时求教的那位竹农阿姨,介绍说某竹一年产两季笋。有竹子一年产两季笋的信息是确凿的,但到底是绿竹还是毛竹?信息汇集到脑海里,输出时,潜意识认为是绿竹了:绿竹在夏天产的笋是绿笋,冬天产的笋是冬笋。但心里没底,总觉得不对劲,想有机会得求证清楚来。
老郭是个挖笋能手,也十分享受挖笋的乐趣。有一次得了机会,赶紧向老郭讨教,才知道《竹的酸甜苦辣》的美篇真的误导众亲了。绿笋和冬笋分别产自不同的竹子,前者是绿竹,后者是毛竹。并非绿竹夏天上市的是绿笋,冬天上市的是冬笋。冬笋与绿竹根本不搭边,我这是乱拉郎配瞎为月老,闹了个大乌龙了。在这先给大家陪个不是。
绿竹产绿笋,毛竹产春笋和冬笋,而石笋桂笋甜笋等也是不同的竹子,但它们是在春笋和绿笋之间陆续上市。
老郭还说,冬笋是长不了竹子的,必须挖掉,若想留着长竹子,那等来的只能是烂在土里的结局,白白浪费了这人间美味!冬笋大概在农历九月半左右出产,挖冬笋确实要有眼力,而且要有“X”光的超眼力。它不象春笋,可以看到笋尖出土再挖,必须寻着竹根,但也并不是没有窍门,可以通过土来判断:一般长了冬笋的地方,土质较松,而且地面上会有一条“一”字形的裂缝,有经验的人,用镐头一挖,就知道下面有没有笋。正所谓“师傅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功夫,靠的是日积月累!
挖春笋则容易多了。但是春笋也不能全部挖掉,还得留一些长竹子,这样才能持续有笋吃。
对于春笋,民间有“清明赛生,谷雨赛高”一说。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每年立春到清明期间,是春笋的生长期,但春笋采挖的最佳期是地下茎的嫩芽刚冒尖,甚至是即将破土而出时,这时候的春笋最是鲜嫩美味。倘若笋尖出土超过十公分后,这样的笋最好别挖,留下长竹子吧。因为,随着笋的长高,它的纤维质越来越多,笋肉的鲜甜减少,苦涩增多,口感也就差多了。
过了谷雨,春笋就面临不同的命运:长势良好的便继续生长成竹,营养不良或是“体弱”的便逐日枯萎而亡,长成毛竹的未来也就戛然而止!这便是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
实践出真知,高手在民间!感谢老郭答疑解惑传授经验!
乱拉郎配闹乌龙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