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
郭黎春
仲夏,水鬼蕉肆虐,林荫道下,水池岸边,公园绿地,庭院小景,随处可见它的身影。无论是作绿篱、布花境,成片洁白的簇生花,玉立于花葶之上,叶子深绿,成披针形,宽长硬亮,抱茎而生,叶姿健美,花形别致,远远望去,一层白一层绿,泾渭分明,让人无法不注目!
水鬼蕉的花苞呈佛焰苞状,淡绿色总苞片长有5-8厘米,将五六朵的花簇拥包围,好似一柱淡绿色火焰。
花苞初开时,一枝枝独立的小花苞如古代宫廷妃嫔们带了指甲套的纤纤玉手,细细长长,直立向上,再来一个兰花指造型,也是别有一番韵味。盛开的花朵六瓣白色的花被由中心圆向四周伸展,似撑开的小伞,只不过伞面只有花冠的四分之一大,其余的伞面不知去哪儿,空余伞骨了;花被裂片成线形放射状自然垂落,似美女的水袖轻拂,又似柔软的章鱼张牙舞爪,更似蛰伏的蜘蛛趴在网中央......这大概就是水鬼蕉(又名蜘蛛兰)名字的由来吧!
石锣石鼓湿地公园里,也是如此,俨然是水鬼蕉的天下!看得我已是审美疲劳了,丝毫没有拍照的兴趣!
南门入口方向的亭子里,有家长带着一群孩子玩耍。我在通往水上亭台木栈道的台阶处驻足,稍作休息,也听儿童嬉戏!台阶的南侧又是一片水鬼蕉,白白的一片,略带暗黄,许多花已谢,花瓣枯焉变黄。独有一丛矗立在大树下,遥望莲山寺西麓,被水鬼蕉包围着,却精神抖擞,益发清亮有神!原来那是一丛文殊兰!一丛潜伏在水鬼蕉中的文殊兰!咋一看,与水鬼蕉浑然一体。如果不是仔细看,如果还未开花,恐怕无法揪出李鬼!毕竟它们都是石蒜科植物,且都选在夏季,顶开佛焰花苞白花,叶子都是长披针形,都是适合作花境绿篱美化环境的良好品种......太多的相似之处,考验你的认知。
第一次见文殊兰是在市政府大院内东北侧停车场的绿化带中。那时的文殊兰花开正当时,佛焰花苞已基本打开,花苞内的花株呈扇形摆开,苞片倒是有点像船形。今天是第二次偶遇。
文殊兰&水鬼蕉,两植物有缘同框,省去了我苦思瞑想它们怎么区分,有什么区别,来个现场比对PK,正好!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一比较,用肉眼便可发现许多不同之处。
先说叶子吧。水鬼蕉的叶子集中生于基部,对生、抱茎生长。叶片呈剑形,硬而坚挺,长约45—75厘米,宽2.5—6厘米,颜色深绿色,有叶脉。文殊兰叶子是淡绿色,叶子长于植株上半部,轮生,叶片更多更长更宽更软:一丛大概有20-30片,长约1米左右,宽7-12厘米,且叶片边缘波状,但观感不如水鬼蕉,淡黄绿色叶片看起来软趴趴的,精气神不足。
再看花朵。这是辨别水鬼蕉和文殊兰最简单的方法,最大的不同便是水鬼蕉的花朵上有着伞状花冠,而文殊兰则是六个花瓣自花中间基部成条状分开,如烟火般向四周散落,盛开时条形花瓣会向后弯曲;水鬼蕉的花瓣细长,因为“伞面”的分隔,各花瓣间分的很开,盛开时花瓣低垂,前端略向下翻。水鬼蕉花柱的绿色较深,表面似被了一层霜,也没有文殊兰的花柱那么青绿光滑。文殊兰每一枝花序上通常有花10-24朵,而水鬼蕉的花序通常是三五朵生于花茎之顶,一般不超过10朵。
文殊兰,别称文珠兰、十八学士、翠堤花等。跟佛教颇有因缘,名字是来自于端坐在佛家寺院里,神情端庄,为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的文殊菩萨,是人间智慧的化身,是佛经中规定佛教寺院必须种植的“五树六花”之一。沾上了文殊菩萨灵气的文殊兰,总是显得格外高贵、雅典大方,为众人所喜爱。盛夏炎热百花稀少之时,文殊兰如期的开放了。长长的花梗,撑着伞状的白色花序,显得亭亭玉立,纯洁端庄;丝丝条条的花蕊,散发着愉悦的淡淡香气,带着佛家的灵气,显得大方质朴,似乎告诫人们要静心静气,拂去心灵的尘埃。
一花一姿态,一花一世界!
@琳,我在石锣石鼓湿地公园检查你们的工地!这一片水鬼蕉里,为什么藏着文殊兰?上次萱草堆里藏着的一株美冠兰不见了,却有一株美冠兰在翠芦莉丛里“鹤立鸡群”。你们是怎么搞的,是工作不认真,还是本有的创意?这是要让我在万花丛中找铭牌的节奏吗?
这都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呀!你看,你多有成就感,无论隐藏多深,这“间谍”还不是被你给揪出来了!对你的奖励就是让你多逛公园,多找不同!哈哈!
“间谍”、“潜伏”?让我自然的想起了电视剧《潜伏》里面的余则成。难道这是莲山寺和尚派来凡间,守护在莲花山脚下,防止南阳“癞皮三”再来偷石锣石鼓的?
潜伏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