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说事
——中城街道宝泰小区改造侧记
郭黎春
我,一群来自山谷溪涧的石头。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方有圆,形态各异,大概有几千块吧,具体没有细数。总的来说,小的圆的是众,大的方的是寡。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我们一路奔波支援小区建设,在宝泰小区公园集中落户。公园位于小区19号楼南面,大约2000平方米。对于住宅小区来说,是难得的一块大绿地。
建设者们按设计师的构想,将我们安置在公园的不同地方:公园呈扇形,东、北两边成直角,种上黄蝉作绿篱与住宅的通道分隔;西、南两边是弧形,外围有两条宽1米左右的卵石路,一高一低,中间用杜鹃花绿篱进行物理分隔,形成自然的两圈步道。公园中心是一座椭圆形的水池,水池周边用15CM×30CM左右的卵石围成驳岸,十多块1米多高的长圆形卵石错落有致立在水池中间,铺在池底的那些方圆不一,形态各异的卵石,在蓄水后或淹入水中,或露出水面,营造仿生态的人工驳岸,数量最多的小卵石有序无序的铺成6条卵石步道,以水池为中心,蜿蜒着以放射状将公园的绿地分割成多块功能区。
北侧的户外健身区,各类健身器材一字排开,晨晚练的人儿相约晨曦晚霞,或并肩漫步,或竞比攀高,或灵活手臂,或按摩腿脚,或迎体向上,或仰卧起坐......这里,绿草青青,花开四季;这里,空气清新,元气满满。
中央的假山水池区,蓄水一段时间便旱了。原因有很多,张大妈说小孩子爱到水池旁嬉水不安全,李大婶说死水不流会腐长青苔,王大娘说池水易滋生蚊虫会叮人,陈阿婆说这一池要用多少水呀别浪费钱呀......你一言我一语,后来,这个假山水池便成了旱池,假山石头依旧在,只是没了水。没水的池子,腐、臭、滑、叮和钱的烦恼也没有了,假山旱池却又成了孩子们抢占滩头游戏的主阵地,三五成群的小孩,从四周跨过水池岸,跳过池底一块块卵石,看谁最先抢到最高的石头,坐在石头上,双手交叉抱于胸前,下颌微抬,嘴角上扬,眉眼里满是得意之色!当然,一不小心,在池底跌倒的事儿也时有发生,有毫发无损者,有磕青膝盖者,有擦破皮肤者,偶而也有伤得重些情况发生。家长们又不忍夺了孩子们的乐趣,只能在旁守候,并叮嘱孩子小心再小心。可孩童的心野的很,原本就没有多少释放天性的游戏,玩得欢了,哪还记得父母的唠叨,该起劲时便起劲,该追逐时还追逐,这磕磕碰碰的事儿,也就在所难免了,我们这些石头呀,也就经常遭垢病。所幸无大碍,我们呀,也就得过且过,日子过得不咸不甜。
旱池假山就这么旱着存在着。直到2021年,这个小区开始改造了,我这遭垢病的旱池假山卵石,再次成为争议的对象:李哥说,填平水池,消除安全隐患;王伯说,必须先把这些石头挖掉,否则还是会有些冒头,难免磕碰;林叔说,这么多石头挖起来运哪去,还得花不少的钱,再说这石头虽会磕碰,但真挖了,孩子玩什么?这时,陈工发话了:都别争了,建议保留水池,把池底石头全部起来,换成小朋友最喜欢玩的细沙,然后在沙坑旁做个滑滑梯,这样孩子们可以痛痛快快玩,家长们也就安安心心的让孩子们玩。至于这些挖起的石头,我们好好利用一下,可以作为置石,放到公园树下及河边绿化带,既可点缀公园,提升品质,又可作石凳供人休息,一举多得!
就这样,我们这群从遥远的山谷溪涧来公园落户的大石头再次搬家了,只是,路途并不远。十多块长条形的卵石三三两两分成四堆,或立或躺或靠着,搬到了公园入口处、红榕树下、六角亭子旁,成为装点公园、供人休息的新主。有三块石头很幸运,被设计师选中,用油彩绘就童趣图,以文化石的形象在滨河彩色步道的大榕树下展示,成为行人视觉的焦点。至于那些铺路的小卵石,除了西南侧最外围的因改造停车位的需要被铲了,其他的依然坚守阵地,甘当路石。
如今,这个公园已面貌一新,昔日假山水池的隐患已然消除,我们在大树下、亭子旁默默的注视着开心玩沙和滑滑梯的小朋友,静静的倾听守护孩子的家长们安心的拉家常,沐浴着晨曦晚霞,怡然自得!
我们,一群来自山谷溪涧卵石,非常满意现在的家。有我们的地方,就有欢声笑语,就有人间烟火。晚风轻拂,我们为回家的人守护温暖。
石头说事——中城街道宝泰小区改造侧记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