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哥

文/ 陈国华 时间: 原创美文

  五哥

  五哥是我的长兄,在伯叔兄弟中排行老五。“陈家老五”当时在村子里很出名,大家就习惯叫他“五哥”。

  五哥是母亲25岁时才生的第一个孩子,所以“贵气”。

  五哥从小聪明,数数算账远超同龄的孩子,而且善良听话,从不和别人面红耳赤。

  五哥上学后就是学校的标杆。不光遵守纪律,每年的“三好学生”如板上钉钉子。

  五哥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全村老少赞口不绝。

  五哥很幸运,小学、初中都在村里读完。以后的孩子读初中得到20多里外的乡中学住灶,很是艰苦。

  五哥在县中学读高中时因农村户口被分到了一个差班,中途混了一段时间。但经过了解是其他孩子利用了他的软弱,结束了和那些孩子的集体活动后,他仍会自觉学习,成绩还得到了校领导的重视。

  1981年参加高考。他的成绩过了大学本科线。

  在等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他一直在村里干农活。

  然而那次高考因有作弊事件被宣布无效,县里要求考生在两个月后重考。家乡的交通信息很闭塞,当他得知这一消息时,距离再次考试仅仅有不到一周时间。

  两个月没看书的他依然考上了一所师范,虽然成绩比起第一次要差一些,但也是我们乡第一个考出去的人。

  五哥依然是“别人家的孩子”。

  师范毕业后他回到乡里教书成了公家人。

  两年之后又自学考上了省城的大学。

  这样优秀的孩子,却也有不足的地方。

  五哥从小行动缓慢,跑不动,别人很容易学会的动作,他怎么也学不会。

  就拿当年学骑自行车来说,我们几个小一点的孩子只用两天就学会了,他却要在大人的帮助下学整整一个月。

  打架就更别指望了。好在他从不惹事,而我却又是胆大不怕事,否则我们不知要受多少欺负。

  成天和五哥在一起总会相互影响。他爱看书,经常讲一些故事。什么《鸡毛信》、《敌后武工队》等,对我以后的写作和演讲有深远的影响。有一年他在演讲比赛中获得命题演讲二等奖,而我也获得了即兴演讲第二名。

  家里老大如果考出去,弟兄们往往也能考出去。我想之所以这样,也就是相互影响的结果吧。

  在我的影响下,他偶尔也会舞枪弄棒。

  说起这事挺惭愧,我那都是瞎比划,以致误导五哥打架从来没赢过。

  大学毕业。他回县里从事他的老本行,做了教师。而我选择独自闯荡。

  再次相聚时,已是江湖。

  五哥热爱他的工作,学校对他的讲课特别认可,他做了教导主任。

  别看他平时少言寡语,但只要上了讲台便口若悬河。

  他和学生打成一片,每遇毕业季,和学生都哭得稀里哗啦。

  五哥也有社会人的一面,尤其在做了教研室主任和教育局书记以后,也得去应酬。

  那个年代酒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工作中遗留的问题,酒桌上可以继续沟通。

  有时我和五哥遇在同一个酒桌上,不同的场合就有不同的认识。

  我发现五哥比以前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教学就不用说了,还有工作及名声。

  听亲戚说过,给他送礼,东西直接被扔出大门。

  喝酒也是。“酒品如人品”害了他,硬撑是经常的事,这也为他以后的健康埋下了伏笔。

  体能差,拼命工作,很少锻炼,他身体很快出现了问题。

  一年过年在回家的路上,听到一个消息:五哥急诊住进了医院。

  经检查是脑梗。我到医院时他已经偏瘫不能动弹,嘴也歪了。顾不上过年,连夜把他送到西京医院,渡过了危险,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一只胳膊没劲,一只脚着地就疼。

  得病之后不久,他便辞了所有的领导职务。

  以往讲台上神采飞扬,现在走路一瘸一拐。曾经是场面上的人,现如今,走不到人前了。

  他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听好多熟人说,对面碰见他,他毫无反应。

  家里的事问他,他也沉默不语。

  一个半生都被捧着的人,如今这般状况。用“哀莫大于心死”形容他是恰当不过了。

  有次我写一个报告文学,其中有个角色也是脑梗,他看后,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没写出脑梗患者真正的心理!

  那是咋样的一种心理我无法体会,但我想那应该是真正的痛。

  和他一起去旅游,他一瘸一拐落在最后,看着让人心酸。

  再次约五哥见面时,他骑一辆自行车风风火火地来了,专业比赛的那种。

  问他大冷的天怎么骑车出来,他用他一篇文章里的话回答:骑行走起路来很爽,“嗖——”当你飞驰而过把一切甩到身后的时候,快意飞扬。

  父母怕他有危险,为此没少数落他。而他却义无反顾,不停地拿回一些奖牌,好像要证明什么。不敢想象,一个体育从来不及格的人,竟然执着起运动项目来了。

  后来,听他说参加了读书协会,好像还不止一个。我捐助了一些书籍并请书法家给他们题字,他高兴的不得了。

  再后来,听说他经常在读书协会做报告,留起了长长的胡须。这样造型很有争议,而他坚决坚持,原因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

  有时候,他依然还会端起一杯酒。本以为他会像当初一样幽默地调侃一番,不想他脸上毫无表情,好像在思索着什么。

  释迦摩尼说过一句话:“这世上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

  而生命中“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五哥真正面对了,便是新的开始。

五哥相关文章:

《瑞雪》(通用13篇)

小时候的年味儿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红色的幽默(一)

落日与晚霞

邻家的老人

《五哥》

  五哥  五哥是我的长兄,在伯叔兄弟中排行老五。“陈家老五”当时在村子里很出名,大家就习惯叫他“五哥”。  五哥是母亲25岁时才生的第一个孩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