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龙岩洞
郭黎春
2020年2月29日
※龙●龙岩●龙岩洞※
龙岩市,全国唯一以“龙”命名的地级城市。“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龙岩人民的信仰。在这个以龙为名的城市,当然少不了“龙”元素:龙岩城外龙硿洞,龙硿洞内有龙伞;龙岩城东龙岩洞,九龙江水育百姓,龙津河水穿城过,龙川路呀顺河走,龙川晓月多胜景,龙岩城南有龙门,龙门崆旁龙门塔,还有小池龙池书院、人面峰上龙泉寺、龙湫井…最重要的是龙岩便是因龙岩洞而得名。龙岩洞是龙岩“文脉”所在,是寻根问源的记忆场所!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龙岩人,竟然不知道龙岩洞在哪,真是丢脸!但我也知道,象我这样丢脸的人远不止我一个。
有人说龙岩洞不就在雁石镇龙康村的龙硿洞嘛,也有人说,龙岩洞在城里的翠屏山一带,但无论年长者或年轻人,知之甚少。
2017年2月6日,一次偶然机会,得以亲近龙岩洞,身临其境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解开心中的疑惑。
龙岩洞,位于东城与南城交界的翠屏山人面峰,原龙岩麒麟水泥厂所在的位置。由南环东路通往龙岩洞的水泥路口隐匿店铺之间,仅有一块普通的木牌子指示着“龙泉寺由此进”,十分不起眼。山路蜿蜒而上,路两侧基本是一些简易的厂房,经下穿铁路桥后继续上行约1公里即可看到右手边有一座红赫色山门写着“龙岩洞”,龙岩洞遗址就在这山门内。
进入山门是一片平坦的土坪,可以停下不少的车辆;背靠青山俯瞰,龙岩城尽收眼底。在大坪的前方,有一条土路是通往龙岩洞后山;大坪的左手边有座庙宇,庙前方有一个不锈钢扶梯,拾阶而上,不一会儿就到了龙岩洞遗址顶上,洞口北侧有座崇圣禅寺的庙宇,而低头间,一个之字形石头台阶路指引着游人拾阶而下,进入龙岩洞。
走进洞内,一股清爽凉快的感觉扑面而来。
(一)龙岩洞遗址保护区
以龙岩洞遗址为核心,四周向外延伸40米范围列入保护区,保护区外5O米为建设控制线。
龙岩洞属喀斯特溶洞,冬暖夏凉。洞口外是一片小平台,洞口约10米宽,似朝天张开的“蛤蟆嘴”。草木茂盛遮住了石洞,如果不是立于洞口的石碑,想必人们都不会想到,我们龙岩人所信仰的“龙岩洞”就在这平台下。龙岩洞于2005年列为省保单位。洞口距地面有10余米深,洞内长约50米宽约15米,洞顶最高处约4.5米。洞壁上留下许多摩崖石刻的文字记载了龙岩数百年前史志,大部分清晰可见。其中明永乐年间进士王源于500年前写的散文《龙岩洞题记》最引人注目。记载了翠屏山麓的奇特岩洞:“渡龙津桥西行四里许,有黑石......西北成一大石洞......壁右涌出一条如柱,黄色鳞甲,恍若真龙,头角手足不露至顶而止。左一条青龙附壁而上,婉蜒缘顶至檐......”。
洞壁有龙纹,这大概就是“龙”岩洞的由来。
清龙岩县王有容著《龙岩洞记》,对当时龙岩洞及周边建筑物作了描写。
据说,这洞原来可以同时容纳200人,有上、中、下三层洞,洞与洞间均可联通,传说地下溶洞可通至漳平。因翠屏山石灰石丰富,为生产水泥,放炮开山,龙岩洞一度崩塌而消失。后经重新挖掘,才有部分得以再见天日,只可惜留下的部分仅有原来面积的五分之一,80%的摩崖石刻也埋没于石块中。传说洞内还有一个盐米窝“漏盐漏米”,细水长流供养着民众,后有一财主贪财,想占为已有,又嫌弃这个洞口太小漏米太慢,便要凿开这个洞快些装米,结果触怒了神灵,该石窝从此不再漏盐漏米了。而原先散落于山中的观音庵、六角亭、蝴蝶亭和怀念文天祥入岩的景忠祠等,均已无存。仅有龙泉寺仍然香火极旺,龙湫井还寂寞的呆在龙泉寺内,供应着寺内香客住持生活用水。
石碑刻写了龙岩洞的保护内容及保护范围。
《龙岩县志》载,士民以有此胜景,要求更名新罗县为龙岩县。此乃龙岩地名的由来。
龙岩洞公园位于莲东板块的北偏东位置,西至南环中路,南至规划道路,东靠人面山主峰,北贴东宝山。总用地面积125.62公顷。公园以龙岩洞遗址保护为核心,以龙岩洞文化为主题,集市民休闲健身、文化展示、遗址保护、承载龙岩城市记忆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公园总体分为龙岩洞文化展示区、龙岩洞遗址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市民生活休闲区、三台揽胜区、宗教文化区六个区。
(二)龙岩洞文化创意园
龙岩洞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由龙岩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占地面积约150.9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分为文创商业消费区、文化艺术商务区、文创企业服务区等三大板块建设,规划打造集旅游休闲、商业娱乐、培训教育、文化演艺、文创办公、商务配套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项目A地块文创商业消费区占地面积约50亩,新建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改建工业遗存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主要是以商业服务业为主,含游客服务中心、闽西特色餐饮和小吃、文创商品展示及购物、咖啡休闲吧、山茶花演艺广场、少儿教育培训、儿童游乐场所等。
龙岩麒麟水泥厂在90年代淘汰弱后产能时关停退出生产舞台,由市国资中心龙腾公司下的留守处进行管理。2018年龙岩洞公园终于迎来了保护性开发的机遇,以麒麟水泥厂“三旧”改造为主,新建改建结合的龙岩洞公园的文化创意园区项目顺利入驻,而其中遗存的一些厂房烟囱等工业建筑物被保留下来,记载着水泥产业一段辉煌的历史。
(三)市民休闲区
在文创园北侧有一条新铺的水泥路从南环路通往公园,道路北侧即为市民休闲区,设有公园入口景观石、公园管理房、八角庭、廊庭及龙湫潭、栈道等。
※●※春暖花开●龙岩洞公园※●※
【映山红】也称杜鹃。早春的龙岩洞公园,一片苍翠,各色杜鹃遍布在公园
【李叶线绣菊】在龙岩洞公园广场入口的假山正面及东面洞口,种着两丛开白色小花的小權木,枝条柔软微垂,枝端小白花团团簇簇,洁白无瑕,似迷你雪花落满枝头。这场景好生熟悉,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会不会是前几天小圣老师为花友团的【喷雪】呢?心中一阵欢喜,没想到自己有缘在这春天邂逅它。不敢确定,于是又请“花伴侣”帮忙,经过求证,得出的答案是另一种线秀菊~李叶线秀菊,而喷雪花的别名为珍珠线秀菊,它的叶子柳叶形,更细更短。
【望江南】一个非常有江南水乡画面感的名字,这名字有什么故事吗?我也想知道。于是问了度娘。原来,望江南是中药名,它是豆科决明属植物,别名凤凰草、山绿豆、狗屎豆、假决明、假槐花等。在《救荒本草》一书中记载:“其花名茶花儿。人家园圃中多种。”由此可看出望江南其实只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野菜!却故作风雅,不知怎么跟古代词牌名“望江南”的缱绻柔美曼妙风格搭上边呢!
【黄花鸢尾】别称水生鸢尾、黄菖蒲。花姿十分优雅。鸢尾花有很多种,到目前为止,仅有缘拍过4种鸢尾花:2017.2在龙岩洞口的山坡上见过白色带黄色斑点的【日本鸢尾】,别称蝴蝶花;另一种白花瓣托着紫花瓣的【巴西鸢尾】,在市政府绿化带中首次邂逅,后来在龙岩大道及其他地方陆续有见;紫色的【鸢尾】是十年前雁石下乡时从梅头村道边挖回种在花盆里,每年在春节前后开花。
【黄花风铃木】也叫黄钟木。最早是从菜菜的朋友圈里看到厦门同安有片黄花风铃木,印象深刻。后来听说岩山那也有一片风铃木。2017年4月3日,邀上蕾和妹妹姑姑一行五人驱车前往。尽管已有心理准备,当走过滴水桥,眼前的一片娇黄依旧惊艳得让我欢呼,让人咋舌!应该有几百棵吧,棵棵满树黄花,延绵成片,黄得纯碎无暇、明亮艳娇,远远望去,有如颗巨大的黄宝石镶嵌在湛蓝的天空,蓝天白云青山黄花,形成一幅极美的三维画!再后来,黄花风铃木美名远扬,江山镇从岩山滴水岩移来一批试种在江美路上,去年去采风时己有几棵开了数朵,想来也是能适应江山的环境,那形成花廊花海也指日可待。再后来,小池黄美村公园也种了一片,再再后来,陆续在龙门集镇道路绿化带、星辉花园前公园、龙津湖公园、然后今天在龙岩洞公园,都见到了黄花风铃木的风姿!她的美,让人过目不忘,为岩城的春天增天了娇艳的明黄色彩!顺带说一下,在龙岩大桥莲西路口段的西侧有幸见到开着粉紫色花朵的风铃木,还有龙津湖公园也有,我想那应该就叫紫花风铃木吧,至于名称是否正确,我还尚未求证,就先这么叫着吧。
探寻龙岩洞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