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院田

文/ 郭黎春 时间: 原创美文

  诗意院田

  郭黎春

  2020.10.3

  某人,隔三差五的在群里发布龙岩的秀美河山图,馋得一群人,吵着闹着,一次两次三次,死皮赖脸的求携带,带着大伙去游山玩水。这个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上杭太拔一日游,迈出了美丽乡村游的第一步。

  上午8:30从城里出发,大约2个小时车程抵达目的地。

  诗意院田——上杭县太拔乡院田村。

  接到电话说要去院田村,脑海里冒出的村名是“雁田”“燕田”“苑田”村,直到看到村口颇具现代的村牌名“诗意院田”,才醒悟自己又要闹乌龙了。看到路边的“诗意院田”名牌,不禁心生好奇:历经九曲十八弯才到达的村庄,究竟诗意何在?在于青山?在于绿水?在于田野?在于院落?在于历史?还是.在于现代?.....管它诗意在何?既来之,则好好品之。

  村口儒溪边,一座古塔十分抢眼。

  “是文昌阁吗?”

  “不是,可能是镇邪塔”

  “颜值很特别呀”

  一段对话,道出了一车人的心声,这塔确实与以往见过的塔略有不同,因未下车,没有近距离参观,也仅留住“特别”这两个字。进村参观后,我们没有走回头路,遗憾没有留下照片。晚上回来查了一下,才知道这是“凌霄阁”。

  *古建筑——“凌霄阁”,具有浓郁地方古建筑特色。

  又名“八角楼”,位于院田村村口儒溪岸边,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坐西南朝东北,空筒楼阁式,土木结构,抬梁木构架,高七层,呈八角形,层层上收,塔顶为八角攒尖葫芦宝顶,阁高20.4米,底层边长3米。阁二层有回廊栏杆环绕。楼阁的外墙至今还留有清代文人墨宝,有赋诗描绘院田春、夏、秋、冬四景。阁内有木梯可通至三层,每层四面皆开木制洞窗,圆柱顶立,木板为屏,斗拱承托出檐。(查自百度)

  自停车场起,仿古方型长条水泥杆便架在两堵青灰砖砌成墩里,沿着儒溪岸延绵向村内,溪面大约有10米左右宽吧,溪水不深,但很干净,沿溪而行,空气清新,毫无异味。

  *古民居——客家李氏民居

  院田古民居以清代传统建筑风格为主,既有“九厅十八天井,穿心走马楼”的建筑,也有庭院式、方土楼、围屋、徽派等建筑,建筑风格十分丰富。

  院田古民居沿溪而建,儒溪水穿村而过,让这厚重而庞大的古村落变得灵动而有生机,动静相宜。放眼望去,左右两岸建筑基本形成古今对比,左岸多为古建筑,右岸多数已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代楼房。清澈的儒溪上,间隔一段便有一座现代石拱桥连接两岸,方便居民往来。

  据村里干部介绍,自元延佑三年(1316),李木德后裔四九郎由漳平迁至院田开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开始时,仅有两大户,分居左右岸,后子孙不断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形成了后来沿溪而建的古村落群,院田村也成为客家李氏的重要发祥地。目前村里还保留有20多座清代古民居,保存较为完好共有12座,其中以“奠攸居”、“迎川至”、“廓有其容”、“瑞气遥临”等4座古民居最具特色。建筑年代均在两百年以上。

  漫步在儒溪畔,青砖黛瓦、土墙木窗的古民居,与河卵石路、石台阶自然融合,形成流畅而古朴的空间视觉,有如穿越时空,阿妹溪边浣洗嬉闹,阿哥岸上挑担放歌,一幅纯朴农耕场景跃入脑海。

  老壶装新酒——朦胧诗展示馆、知青历史照片馆布展开馆

  2015年9月,上杭县启动实施院田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项目,充分挖掘院田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做好“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朦胧诗发祥地之一”的加法题,打造“诗意院田”品牌。

  2016年10月,全国唯一的一所朦胧诗展示馆——院田朦胧诗展示馆在院田李氏民居“生气盘郁”完成布展对外开放,馆内展出了舒婷、顾城、杨炼等当代朦胧诗派代表诗人的作品,成为诗意院田一个亮丽的窗口。

  同时,厦门老三届老知青照片馆也开馆迎客。馆内分五个部分,展示了当年厦门知青上山下乡来杭前后的老照片、老物件,使知青文化成为诗意院田又一特色。正是对传统古村落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保护,2012年12月17日,院田村成为中国首批传统古村落,也成为闽西最美古村落。

  看完这些图片,你现在领悟到院田的诗意何在了吗?

  朦胧诗与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凌霄阁上的四季诗赋,古民居门楼上的对联,绿水青山的环抱、文化底蕴的滋养,所有的这些,都实现古与今完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诗意院田,你感受到了吗?

  我,感受到了。

  那些以这样那样理由没有成行的亲们,遗憾吗?

  在此也再次友情提醒,今后可不能再闹了!

诗意院田相关文章:

《瑞雪》(通用13篇)

小时候的年味儿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红色的幽默(一)

落日与晚霞

邻家的老人

《诗意院田》

  诗意院田  郭黎春  2020.10.3  某人,隔三差五的在群里发布龙岩的秀美河山图,馋得一群人,吵着闹着,一次两次三次,死皮赖脸的求携带,带着大伙去游山玩水。这个愿望,今天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