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公园里的往事
郭黎春
2021年8月10日
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描述登高山,你选哪个?
休闲?运动?娱乐?还是城市公园......
我的答案是龙峰阁,上山登阁远眺龙岩城。
龙峰阁是登高山公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主体是两层楼阁,其中一层的西半部是通透的回廊,东半部用墙体围合;二层大半是露台,露台东北角有座顶棚为三叶草造型的凉亭,西北角则是一座两出阙的阁楼,阁楼门楣上是黑底金字匾,“龙峰阁”三个行楷字赫赫在目。传统“窗景”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示:通透的格栅代替砖石墙、扁八角形窗户、仿花瓶式门框,将这座楼阁与外景自然交融,相互辉映,互成风景。
龙峰阁,曾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照相的经典背景。那时照相用胶卷,拍一张旋转一下,一个胶卷只能拍二十多张吧,珍贵的很。后来有了数码相机,无需担心浪费胶卷,可以随意拍。但正因为胶卷珍贵,那些照片反而在人们记忆深处的回忆,更加美好。
龙峰阁也珍藏了我初中时与实习老师离别的愁绪。
看着眼前发黄的相片,一位老师与十来个学生在龙峰阁上的合影,脑海里顿时闪过几桢往事。依稀记得,大概是初二上学期,也就是1987年,一位来自屏南县的师范生到我们班实习,至于教哪门课、来自哪所师范学校,记忆里一片空白。唯独记得实习老师与我们年龄相差不多,因而颇受我们欢迎,也才有在实习即将结束之时,与老师爬登高山登龙峰阁合影留念的故事。斗转星移,三十五载已逝,往事已成回忆。不知老师你,是否也珍藏着那张发黄的照片,是否还记得我们这群比你小不了多少的毛孩子?
龙峰阁南面是后花园,不但风景美,也是孩童们嬉鱼躲迷藏玩耍的地方。有桥有水有假山,有花有草有雕塑。金秋十月,还是市民登高赏菊展的地。两座梅花鹿雕塑隐于林荫下,活灵活现的可爱样,招惹多少顽童在鹿背上留下纯真的笑容?时光飞逝,树木成长,蓊绿的密林半掩鹿身,若隐若现,好似回归大自然般悠然自得。
还记得那座漫水桥吗?桥面几乎贴着河面,一头连着龙川路晓月轩,一头连着盘龙假山。桥下是深而令人惊恐的登高潭,河畔翠竹成林。人们都喜欢在漫水桥、晓月轩、盘龙假山、翠竹林拍照留影。后来晓月轩、漫水桥、盘龙假山全都拆除了,人字桥取而代之,只在枯水期,方能见到漫水桥遗留在河中的墩子。
半山腰的莲花池及地宫,曾经有经营水上游嬉项目和恐怖游戏,大人们常带小孩去玩。因为常去,所以印象较深,以至于认为登高山上就只有这些场所、这些景物了。
其实不然。公园不断更新完善。先后修建了东门、南门、北门,和九曲桥。西门口的公园广场是市民跳交谊舞的文化广场。每日清晨,浓密的树荫飞歌,舞者踩着欢快的节拍起舞。环龙峰阁的塑胶跑道,汇聚了不少纳凉晨晚练的市民。登高山,从城市中心的园林公园成了人们锻炼休闲的市民公园。人们登山入园,不再是为登高望远,拍照留念,到处是跑步健身、打太极,以及吹拉弹唱跳的老人,俨然一座开放的绿色健身娱乐馆。
自从回机关上班后,作息正常了,闲暇时间也常去登高公园东逛西走。当把山上曲曲折折的小路走遍,发现原来公园里不仅有龙峰阁、后花园,各个角落里还隐藏着好多景物:挺秀楼、凌霄亭、偃月亭、夕西亭、听松待月门;以及月亮女神、童戏鲤鱼、孔雀公主、梅花鹿等雕塑呢。
这些景物,你可曾到访?不如约个时间,随我走一遭,赏景健身、寻找散落在公园里的儿时往事吧!
登高公园里的往事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