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行方式谈我的“趋利性”

文/ 郭黎春 时间: 原创美文

  从出行方式谈我的“趋利性”

  郭黎春

  2020.12.21

  阳台上的花,隔段时间,便要挪动调整方向,否则植物便会朝一个方向生长,如长短脚般,一边轻,一边重,一边稀一边密,影响品相。这便是植物的趋光性。“老果农”传授的“果实要挑植株顶南面的采,更甜!”的经验之谈亦是同理。阳面日照充分,有利植物生长发育,北面较阴,日照不足,品质相对差些。

  人原来也会有“趋光性”的,这“利”便是其中人的一种趋“光”性,而且在生活工作中无处不在。

  僻如上下班的出行方式:

  原本是驾车,一日来回四趟,旅程数大体接近,有时候要加班或是下乡,那便又增加了路程。因为自己开车,可以自己打算时间,中间要去办事,也可以直奔目的地,只是停车难的城市通病十分烦人。

  后来,哈罗共享单车进驻岩城了,去往一些停车不便的地方,便会扫码蹬车前行,既便利自在又经济实惠,且能顺便锻炼一下腿脚,顺带收收蚂蚁森林绿色能量,只是上坡时很要费力。

  又过了一段时间,共享助力车登场了,车把一转,车轮便自己滚滚向前,比共享单车省力多了,却是停车点受限制,到目的地还车时,发现不在停车点内,又得转着圈去找停车点;但冲着骑共享得能量以及停车相对便利之动力,还是尽量不开车,改骑哈罗共享车。

  2019年9月,干脆卖掉了标志车,无急事时,便步行回家,四处闲逛,着实享受了一番随心所欲行走的痛快,在闲庭漫步中得以欣赏到开车无法欣赏的风景,尤其是基本走遍了单位到住地这一片区的大小巷道,不亚于九十年代清查流动人口时对道路门户的熟悉程序。走着走着,忽然遇到同事、朋友等熟悉的人忽然端着碗吃着饭出现在你眼前,原来,他就住这儿。走着走着,在人间烟火的市井里,瓶瓶罐罐、锅碗瓢盆都可以是花器的行列里,一些不常见的奇花异草倏然跃入眼帘,成为你行走在四季里怦然心动的景致。

  这些“利”之“光”,也可以认为是在做选择题,有几个选项供选择,就看你“想要什么?”。

  想要避开风吹日晒雨淋,那自己开车是首选,其次可以选择乘公交车;想要经济实惠,如果公交可便捷到达,则是首选,如果需多次转车,或许骑共享更便捷更优些。但如果是在寒冷天气里,共享与公交车两者之间,哪怕要多次转车,我也宁可选择公交出行,否则还没等到目的地,双手怕是要冻僵的,脸怕也是要被风刮裂的,保不准还得连打几个喷嚏,落得一个伤风感冒!这其中的“利”便是在便捷与健康之间的选择。

  而冬至那天的出行之“利”便是除了收获绿色能量外,着实惊叹自己的工作效率:原本只打算去造纸新村看看工程进度,便在单位门口乘上了可达目的地的27路车,在二院站下车,穿过灯控便到工地,转了两圈,把发现的问题当即通报给相关人员后,便又乘上22路车,准备返回单位。途经十八巷,临时起意,在公交东站下了车,径直朝巷道深处走去,看看弱电改造动工了没有。包括赏花仅用不到15分钟时间,又第三次乘上11路车到闽西宾馆站下,赶向宾馆生活小区,看看施工进度,看看拟上墙体广告的地方是否完工,可否安排安装了。前后一个半小时间,已经走了三个工地,赏了花还挣得了240克的绿色出行能量。试想,如果是开车,那这临时起意还是得思量再三,因为我得考虑找地停车,或许在思量间,车子已经驶过了十八巷,再回头也是懒得的。

  如此简单的一个出行方式的选择,便使这人的“趋利性”暴露无遗。常言道“无利不起早”,便把人明明的冠以了“利”字。但我认为,这所谓的“利”,并不能单纯的理解为“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之“利”,可解释为“有利可图之好处”“有想要实现的目标方向或意图”,这是人的天性,就好比微生物会自动从盐浓度高的水滴游向盐浓度低的水滴中去一样,没有人会爱上麻烦的;这也是人在物竞天择的社会历练中必须进一步掌握和学会的本领,人一到岁数,便开始两级分化,有的老而弥坚,有的越发没心没肺,但是很显然,这种后青春期型缺心眼与原发性的还是有所区别的,可以概括为混沌的自发的趋利避害性。

  码这些字,源于近段时间自己对出行方式重新选择的感悟,啰啰嗦嗦写了一堆,也不知表达清楚了没有,也不知众亲能否看得明白。最后,感谢您耐心看完我的啰嗦!

从出行方式谈我的“趋利性”相关文章:

《瑞雪》(通用13篇)

小时候的年味儿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红色的幽默(一)

落日与晚霞

邻家的老人

《从出行方式谈我的“趋利性”》

  从出行方式谈我的“趋利性”  郭黎春  2020.12.21  阳台上的花,隔段时间,便要挪动调整方向,否则植物便会朝一个方向生长,如长短脚般,一边轻,一边重,一边稀一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