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坊赏莲

文/ 郭黎春 时间: 原创美文

  杨家坊赏莲

  郭黎春(1340字)

  夏至时节,莲塘是乡村最美的风景。

  乘着端午佳节,随师友前往连城县新泉镇杨家坊赏莲。车行至乐江村赤坑桥,只见村道两旁,荷田连连,夏意四窜。成片的建莲从村道延绵至山脚,成百的粉红、紫红莲花,从亭亭如盖的荷田袅袅升起,有的刚抽剑打蕾,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正在膨胀花蕾、舒展花瓣,有的已然绽放,有的将谢留下金黄的花蕊如流苏般簇拥着正在发育的莲蓬,还有的,只余莲蓬,成了光杆司令孤立于带刺的花杆上......

  夏莲也懂得花多魅力大的道理。一朵是孤芳自赏,两朵是相依相怜,三朵成众。绿油油的莲田仿佛打了催花剂,莲花相约在三五天里次第绽放聚少成多,似无数跳着粉、红火花的莲灯,星罗棋布的“众”迸发了莲田炽热的夏意。

  时雨时风中,莲田翻滚着连绵绿波,夏莲好似波浪卷起的浪花,时隐时现。薄雨中,山风吹来淡淡花香,若有似无。昆虫应是收到了邀请。我看见蜻蜓在莲间巡飞,忽而点水,忽而立于莲尖;我还看见蜜蜂和不知名的小昆虫,在花蕊流连,飞飞停停,进进出出,享受这大自然的飨食。

  清浅的水把夏莲清晰倒映。我的眼波在虚虚实实间奔驰流转,密叶间,撑起一朵朵夏莲。当阳光抽空穿过云缝射下,有朵半开犹闭的红花,欲语还羞的模样,格外吸睛,犹如被聚光灯凝射的主角,让我忍不住一再把镜头对准它,猛按快门。流连花间的蜜蜂也沾了光,有幸与夏莲同框。

  当我跨过水沟,从青草葱葱的田埂走向莲田深处,寻找拍摄那朵盛

  开莲花最佳角度时,不料惊扰了田里的鱼,几声打水翻腾声在莲田里攸然响起,继而搅浑原本清澈的水。拨开层叠的绿伞向田里张望,鱼儿借着浊水的掩护,早已无处寻觅。只有浑浊的水和攸然的响声证明,鱼儿来过。

  回想孩提时,田野、河沟,哪里没有我们捉鱼摸虾的快乐身影?然而化肥农药的盲目滥用持续埋下污染水土、危害生物的隐患。比如施用除草剂,不仅将杂草与一些无需拔除的植物毫无区别的统统消灭干净,最可怕的是人们食用有农药残留地里种的瓜蔬,同样危害健康。大自然里的生物日益减少,甚至消失。陪伴我们童年成长的野鱼泥鳅已难得一见。这个插曲自然让我欣喜,应是水质不错,鱼儿才能生存。

  若说杨家坊的夏莲养了我的眼,那么,杨家坊的美食,则是对我舌尖的犒赏。

  我最喜椒盐莲子。新剥的莲子,不急于脱去青衣。乡间的大厨最擅长把它们的美味完美呈现。放入渐热的油锅中快速翻炒,待其咧嘴笑时,加入椒盐等调料再次翻炒,起锅装盘。眉目含笑,白齿微露,粒粒圆润,宛若碧珠落玉盘。剔去微敞的绿衣,莲肉入口,清甜软糯里包裹了椒盐特有的味觉。首次品尝这种烹法,忍不住频频举箸夹筷,好好享用一番。

  文人墨客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赞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赏的是莲的曼妙身姿和高雅品质。

  乡民爱莲,爱的是莲的飨食,莲的功效,莲的烟火味。莲子可生食,可煮粥,亦可煲汤,是夏季解暑好物。莲藕,更是以其清脆松糯的口感,赢得众人喜爱,清炒、煲汤、油炸、烫火锅,各有各味。杨家坊乡民具有无愧于美食之乡的饮食智慧,普通的食材,亦能烹出别样的菜肴。好

  比午餐里的椒盐莲子、荷香米团,倍受称赞。

  我爱莲之品,我更好莲之味。因为,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杨家坊赏莲,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夏已至,蝉争鸣,莲花香,清茶杯盏伴时光。杨家坊邀请爱莲的你,与蜂蝶共享莲的飨食。

杨家坊赏莲相关文章:

《瑞雪》(通用13篇)

小时候的年味儿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红色的幽默(一)

落日与晚霞

邻家的老人

《杨家坊赏莲》

  杨家坊赏莲  郭黎春(1340字)  夏至时节,莲塘是乡村最美的风景。  乘着端午佳节,随师友前往连城县新泉镇杨家坊赏莲。车行至乐江村赤坑桥,只见村道两旁,荷田连连,夏意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