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棉花

文/ 白翠红 时间: 原创美文

  种棉花

  80年代,因为当时的棉花经济价值高,政府大力号召农户家家都种植棉花,首先是要培育种苗,一般农户都根据自己家要种植棉花的面积来决定种苗基地的大小,我印象里,大概差不多都是长五六米,宽两米左右大小的池子,我们称为花池,物资贫乏落后的年代,我们唯一的耕作工具便是自家养殖的黄牛,因此我们的花池,全部都是人工用铁锨一锨一锨挖出来的,极其耐体力的活儿所以也有几户人家合力打一个花池。

  花池挖好后,开始用水灌溉,要让水充分湿润池子里的土壤,然后用自制的工具,来回的混合搅拌,直到土质呈泥浆状态,然后静置一夜。

  第二天,开始划格子,用类似铁丝之类的小棍子纵横向的划格子,线条要尽可能的直,那样到时划出来的小格子大小才会尽可能的一致,这活我父亲最拿手,父亲个性散漫,做事不拘一格,但是不做也罢,如若做了就会一丝不苟,力求做到最好,想来我性格里的严谨,做事沉稳便是遗传于父亲吧!

  待密密麻麻无数个小格子都划好,便是育棉籽,这也是我能参与的一项工作,我妈说小孩子手头快赶快帮忙育花苗,大小5公分左右的四方格里,每个里面轻轻按上两到三个黑色的小花籽,待到全部按完,我嚷嚷着,腿麻了,腰痛的快要断了。

  我妈说,腰痛,小孩子哪有腰?

  我诧异,小孩子没有腰?那我的腰部是什么?

  花籽按完了,便是盖土,用压得细碎的土,薄薄的把花籽盖一层棉被,育花苗的工作便做完了。

  时值北方的二月间,大地回春,天气渐暖,但是培育花苗所需要的温度远远不够,所以就要给花池盖上薄膜。盖薄膜也是有讲究的,先把柔韧性极好的竹子,握成弓状,纵向插进花池外围的泥土里,然后再把稍微大点的塑料胶纸盖在一排的竹桥之上,最后再把池子一周用泥土压瓷实,育花苗的工作才终于做完了,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工作应该就是现在园艺培育基地的早期模型吧,现在都用营养钵了,不用再一条条的划格子了。

  就这样,沉睡的种子,在地温的日夜催情下,渐渐的睁开了眼,伸伸胳膊,蹬蹬小腿,四肢哗啦一下子舒展开来了,这中间又是差不多二十来天,好漫长又短暂的二十来天啊!

  接下来,就到了地栽的环节。

  因为我们早先已经给他们各自制定了格子间,只需用手轻轻一掰,大块泥土的棉花苗便成了独立方方正正的个体,当然这项工作便光荣的落在了我稚嫩的小手上,大人们要用箩筐把花苗送到田垄上去。

  可能是我干活太麻利了吧,供大于求,不一会我魔方一样花苗种丕就堆满了地面,我妈便叫我去给刨好的土窝里浇水,放花苗,埋土,我也很乐于做这样的工作,可能我生来就是土地的女儿,,与生俱来的自带这种农民的气质,小时候是农民的女儿,长大辗转于城市数十载,最终又沦落为了农民的妻子,我与土地的缘分源远流长。

  接下来,就是施肥,培土一系列的工作,因为我在上学,有些耗体力的活儿我也干不了,具体的事宜就不再一一赘述。

  就这样,棉花苗在它最终的归宿里,在阳光雨露中疯狂的往上窜,大概到五十公分左右开始,便遇到了我妈这个拦路侠,为了提高产量,她要给它们打定顶,去除枝桠的多余枝条,争取让棉花最大化的发挥其开枝散叶的本领。

  棉花的生长周期真长啊,差不多历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所以病虫害就较厉害,那些软软糯糯的棉铃虫极聪明,会钻进枝杆或者棉桃里躲起来,成年的棉铃虫抗药性也极强,所以农民除了常规的农药喷洒,最主要的除虫方式便是徒手捉虫,这也是我能参与的工作之一。

  到了小孩子都盼望的暑假里,一早便被我妈揪起来,去跟她一起到田里给棉花捉虫子,瘦瘦小小,只比棉花高出半个头的我,缓缓的在田垄里缓缓移动,偶尔还会有例如长虫,蟾蜍之类的不速之客出现,我总是惊恐的的躲过他们,一垄下来,汗水和露水便打湿了我的脸颊和衣裳。

  迎合着风雨的棉花,渐渐的开了花,结了桃子状的青果,太阳一晒就展开了颜,露出洁白的棉花瓣来,其观赏价值极高,以至于现在有很多用棉花做干花装饰。

  我的苦难时光,伴随着暑假,一路摇摇晃晃的走着,除了帮我妈摘绿豆,剃芝麻苗,捉虫子,锄草,等等咋活,最主要的一项工作是摘棉花,小孩子天性爱玩,我也不过十来岁左右的年纪,每每看到棉花又白了一地,都无比愤恨的抱怨又白了,又白了。

  我妈则在一边,笑盈盈的说白了才好,赶紧摘回家剥壳晒晒等到开学给你们缴学费。

  棉花的生长周期真长啊,一直到我秋季开学了,它还在地里此起彼伏的白了又白,我们开学了,摘棉花的重担便落在了我妈一个人的肩上了(父亲有时去外地打工不在家)

  常常,我和哥哥都放学了妈还在地里摘棉花没回家,天都擦黑了,在家等不着妈妈的我们姊妹三人,便借着月亮的微光去地里找她,现在想想,也是给妈妈的一丝慰藉,外表强悍的妈妈其实胆子特别小,一个人在黑压压的田野里也不知怎么硬撑着着干活的,历经过生活的历练后,我理解了母亲为家庭苦苦支撑的伟大和牺牲。

  终于,到了寒露季节,贯穿整个四季的棉花,在开完最后一茬之后,完成了它的使命,彻底要离开土地了,这时,大地要孕育新的生命了。

  这就是棉花的一生,是不是像极了我们人的一生,忙忙碌碌,歇尽全力操劳的一生。

种棉花相关文章:

《瑞雪》(通用13篇)

小时候的年味儿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红色的幽默(一)

落日与晚霞

邻家的老人

《种棉花》

  种棉花  80年代,因为当时的棉花经济价值高,政府大力号召农户家家都种植棉花,首先是要培育种苗,一般农户都根据自己家要种植棉花的面积来决定种苗基地的大小,我印象里,大概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