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海之约
那一年的八月中旬,虽已进入秋季,但给人的感觉仍然像盛夏——炎炎的烈日、燥热的气温。在那个周末,我和单位的同志一行四十多人,在导游的带领下随旅行团,乘坐晚上哈尔滨开往锦州的普快铁路列车,开始了我们自称为《海之约》的旅行。
次日清晨到达锦州后,我们草草的吃了一点早餐,就坐上了锦州海之约旅行社的中巴,沿着宽阔的渤海大道,直奔锦州四大名胜之一的笔架山。习惯了哈尔滨城市的喧嚣与繁华,突然间看到了渤海大道两侧的宁静与清新,仿佛有一种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那绿、那水、那山,都让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
来到笔架山的山门前远远望去,那山它是在海上,它就是渤海之中的一个小岛。笔架,是搁笔或插笔的架。笔架山,渤海之中乃至于中国海域之中独有的一景,从山门望去,它就是笔架的化身,而从山顶俯视山门,你会蓦然发现:笔架上插着一支笔,笔锋直插渤海。难怪这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从山门的码头到山脚下有一段海路,潮起时乘船正好是十分钟的时间,潮落时人们还可以徒步走过去,所以这条路也被称作神桥。笔架山的山门码头上有一片开阔的大广场,广场上有两座石雕颇为引人注目。一个是象彩虹状的拱桥外加两侧竖立着两把钥匙,当时导游介绍说:那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设计,它的寓意是拱桥跨海连接笔架山和陆地,两把钥匙是打开山门的金钥匙。另一个是一高一矮两个遥望不同方向的古代美女——海神女,关于海神女的传说,虽然我听到的说法不尽相同,但是我相信海神女的背后一定有一段美丽的神话故事。
笔架山面对渤海,毗邻锦州港。登上笔架山眺望远方,天高云淡之中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锦州港码头林立的集装箱货场尽收眼底,在烟波浩淼之中透出了渤海湾的繁忙。关于笔架山的来历,还有一段八仙中铁拐李抱打不平的传奇故事。笔架山山上游客之多、摆摊设点之多,多多少少有些冲淡了人们心中的那一份清静。
我们旅行的第二个目的地是葫芦岛海滨浴场,在炎炎的烈日下,我独坐在海边的沙滩上。我被眼前的美景深深的吸引,足足的有两个小时,我就是手里举个遮阳伞,盘腿端坐在沙滩上。我在由远及近、由上到下贪婪的欣赏着眼前的美景。蓝天、碧海、游艇、游人,加上海水中穿着五颜六色泳装的嬉水者,我想:此时的大海看不到波涛汹涌、潮起潮落,它向人们展示的只是它的美丽与胸怀。
单位几个带孩子一起出行的年轻同志,更是忙的不亦乐乎。渐渐的我发现了他们的分工合作:有的人在水中与孩子们一起游泳来负责孩子们的水上安全,有的人拿着相机在岸边跑来跑去在寻找给孩子们拍照的最佳角度,还有的人在沙滩上坐着,原来那里有上岸休息晒太阳的孩子正躺在沙滩上……这一次的外出旅行,欢声笑语不断的当属这些随家长们同行的孩子们。
此行我最惬意的事情是海上捕鱼,那天我们放弃了旅行社统一安排的参观古城,在当地人的指点下坐上汽车,来到了兴城海边的一个叫做金色海岸的小渔村。从渔村往前走大约一百多米就是海边,那停着数不清的小木船,当地人称那里是老滩。
我们一行九人很快就租到了一条可坐十人的小船,全副武装的坐在小船上,我心里还有些微微的胆怯,老想着不会游泳产生的恐慌,甚至于我都不敢随意的挪动自己的身体,生怕那样会给船上带来危险因素。
驾船捕鱼的是一个六十岁的老人,是个地地道道的渔民。据带我们上船的人介绍说:老人他姓马,从十八岁就开始了海上捕鱼的生涯,到现在已有42年的历史。我不由得细细的打量起老人来。古铜色的皮肤,短短的头发,身着灰色短袖T恤衫外加一件黑色胶质的背带裤,并且裤与靴是一体的。我们坐的木船上装有柴油发动机,开船时机器就发出哒哒哒的声音。虽然有些噪音,但是行船的速度却比用桨划船快多了。
在蔚蓝色的海面上,船向大海深处行使了大约半个小时的时候,我们开始了在老渔民指挥下的捕鱼行动。老人的话很少,表情也极简单。但是一招一式都透着熟练、透着力量。他先是把早已准备好的绿色的网撒向船边,然后又把与网相连的一块一米长半米宽的木板放入海里。老人看我们好奇的目光就解释说:这个是漂,没它网容易乱跑。
撒下网之后,我们的渔船继续在大海之中行进。远处是云水相接,海鸥盘旋,近处是渔帆点点,机器鸣响。我在心里一遍遍的盘算、猜想,期待收网的时刻、场面和成绩。严格一点说,我是第一次看见真正意义上的大海,就不要说出海捕鱼了。海滩、海浪、海贝、海鱼、海鸟,关于海的一切一切,对我来讲都是那样的神秘、新奇,在我神思遐想的意境中终于盼来了收网的时刻。
那网好沉啊,三个人一起动手都有些吃力。但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明白:越沉越好,说不定会有大鱼在里面。终于把网全部拽上来了,那沉沉的东西也终于露出了它的真面目:一只大海蛰和一些不大的螃蟹、海螺、寄居蟹、小鱿鱼、虾筢子等等。听老渔民讲:大海蛰要放回大海,放在船上它就会化成一汪水。看着最大的收获放回了大海,我心里真的有些舍不得。大海蛰在水中游动的样子真是美丽极了,蓝蓝的海水中,海蛰白色的身体加上深红色的花边,在水中一动一动的煞是好看,这是我从未见过的海景。当我们大家把网里捕上来的战利品装入囊中的时候,我发现旁边还有一堆剩余,一堆白色的圆圆的、透明的、象包子大小的东西,有人告诉我,那应该是幼年的海蛰。呵,原来如此呀!我好不惊讶。
下午回到我们住地就餐时,一大盆新鲜的螃蟹上了餐桌。大家在争相品尝的同时,都羡慕我们这几个出海者,出海捕鱼多新鲜、多刺激呀。
当我乘上了锦州开往哈尔滨的返程列车,轰隆隆行驶的列车和连日旅途的疲劳,使我在火车上那个夜晚始终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朦胧之中我总是不由自主的回味在海上的美妙……
难忘的海之约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