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之韵

文/ 高娟莉 时间: 原创美文

  芦苇之韵

  中铁二十局六公司高娟莉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又是一个秋天悄然来临。今天无意中看到几张芦苇的图片,灵魂为之一振。我目前的工作地在雄安新区,来回乘坐的高铁站叫白洋淀,未来之前,白洋淀风景区一直让我神往。春天有一日,我和几个同事去了白洋淀,这里种植的芦苇面积之大令人震撼,十万余亩。春天,芦苇才长出水面几许,绿绿葱葱,很清新很醉人的一种绿,船穿梭在绿色的芦苇荡,清风徐徐,一幅生机盎然的绿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微风吹过,传来沙沙的声音,仿佛大自然的天赖之语。

  光阴似箭,转眼已是白露节气,“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秋云漠漠烟苍苍,芦花初白莲叶黄”。想必芦苇荡应该是“芦花白,芦花美”,芦花飘飞。“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万物都是有神韵的,我相信芦苇也有,那是一种存在于角落里的絮语,轻柔的,自在的,曼妙的。可以说芦苇就是水的神,因为湖水的神韵全靠芦苇来展示。

  芦苇是最常见的一种水生植物,印象中,只要是水渠、池塘、湖边就会有芦苇,而且是疯长。记得儿时,老家的村子紧临一个化工厂,好像是生产民用炸药的,所以厂房就在一个延伸的沟壑里,记忆里那沟很长很长,通往厂房的路边全是水塘,长满了芦苇。站在村头的坡上,可以俯视整个沟壑,顺着坡上的小路我们会毫不费劲来到厂区。

  春天一到,满塘的芦苇比春笋长得还快,一节节拔高,过了清明,芦苇就高过人头了,水鸟们也在里面安家。到了夏天,芦苇高有三四米,更加郁郁葱葱,婷婷袅袅,柔情似水,芦苇的绿波随风起舞,沙沙作响,形成绿色的波浪,一浪压着一浪,仿佛一群女子在跳霓裳羽衣舞。时而飞来一只水鸟,更加丰富而有生趣。“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芦苇丛有小鱼、小蝌蚪,它们在芦苇丛中好不自在,好不悠闲呀。夏日里,我和小伙伴在水塘边疯玩,折一片平整的苇叶,慢慢卷成喇叭状,用嘴吹便能吹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就是苇笛。在水边捉蝌蚪,有时正玩得起劲,忽然传来一声尖叫,“蛇,水蛇”,吓得顿时魂飞魄散,不知所措,过一会,嘻嘻哈哈依旧,欢乐的笑声传遍整个芦苇丛。秋天是芦苇花开的季节,秋风四起,芦花烂漫,芦花开遍,飘逸如云。“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忽然想起帕斯卡的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中学时,学过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孙犁的《荷花淀》,不起眼的芦苇出现在语文课里,朗诵着诗歌、课文,眼前总是出现一片绿海,让我沉醉。芦苇生长在水中,那柔中带刚的茎,宽大肥美的叶子,是谁说只有荷花才出淤泥而不染,在我心里,芦苇的身姿也是一样出淤泥不染。如果有一个女孩名叫“芦苇”,她该是美丽而高洁的,让我更加震撼的是芦苇出现在《诗经》里。

  《蒹葭》是《诗经·秦风》里的一篇,发生地就是陕西境内的渭河沿线,在水一方这个“水”应该就是渭河。我所居住的城市咸阳,渭河上架起了的一座景观桥,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风雨廊桥”,桥上镌刻有这首《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芦苇不仅出现在《诗经》里,而且是一首美丽的爱情诗。初读《蒹葭》,我的心里为之一抖,为之震颤,以至于连读几遍,直到能背诵为至。

  虚幻的爱情才是最美的,因为她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隔着芦苇丛,看见你的倒影,如水声,似烟霞。风起时,你要走了,但是我怎么也追不上,怔怔地看着,看着你消失在芦花的尽头。风来了,拂动芦苇叶子上的露珠,你的影子不在,所谓伊人,可是在渭水一方?在风吹芦花的季节,那个你,像雾、像风又像雨,“玉阶生白露”“玲珑望秋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而你落在飘飘渺渺的芦花上。我呆呆的地痴了,等到春暖花开之时,你依然宛在水中央。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南来北往,也见过各式的芦苇,最喜欢还是浩翰无边的芦苇荡。也曾在朝晖、落日、细雨、艳阳里观赏过芦苇,最喜欢的还是薄雾中的芦苇,更有一番风韵,它们是那么迷离,那么悠然,那么多情,偶尔会有几只水鸟从芦苇丛中扑棱棱的飞向天空,好一幅醉人的图画!

  想起一首诗:“绿啊,我多么爱你,这绿色的风,绿的树枝,船在海上,鸟在山中……。好想折一片芦叶,轻卷成笛,放在嘴边,轻轻地吹起来。家乡的袅袅炊烟,儿时的欢笑声似乎就在眼前耳畔。

  工作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芦苇之韵相关文章:

《瑞雪》(通用13篇)

小时候的年味儿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红色的幽默(一)

落日与晚霞

邻家的老人

《芦苇之韵》

  芦苇之韵  中铁二十局六公司高娟莉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又是一个秋天悄然来临。今天无意中看到几张芦苇的图片,灵魂为之一振。我目前的工作地在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