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是已经固化定式了的习惯,表现为行为习惯和路径依赖。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使人们一下子无法接受新的思维,暂时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有时候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决策和判断,甚至导致人们忽略更好的选择。
惯性思维其实是人们长期重复和坚持的某种思维和行为的延续和总结,是人们过去想问题办事情的一种经验和长期所处的环境,让人们在面对相类似的情况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反过来讲,这种固化的定式的思维模式往往使人们陷入固定的思维框架,不能很快去适应新的挑战和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和对一个新环境的适应。
惯性思维在某些情况下是有好处的,遇到事情,处理问题能快速做出反应,并凭经验想出办法。但在许多情况下会诱导人们直接做出判断,忽略更好的选择。比如,人们长期在某个超市购物,经常在某家餐馆就餐,一但形成习惯,可能就不愿意去尝试新的购物地点和就餐地方,即便新的购物地方商品价格更便宜,质量更好,新餐店的服务态度可能更好,种类可能更多。惯性思维往往会阻碍人们的新思维,有时候会导致人们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不能做出正确的更好的决策。
一个人一但习惯了惯性思维,时间一长就会偏激,想问题办事情的思维方式就会固化僵化,就会凭经验作判断。在职场中,惯性思维可能导致公司在招聘人才时更倾向于有相似背景的人,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更有能力的候选人。在工作中,处理问题时,惯性思维也可能使人们只想到过去类似的解决方案,而无法发现新的、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有时候遇到紧急情况,根本就不去综合分析,不会因地制宜,不会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而是习惯性的用过去的老办法,已有的旧措施。时间长了,也养成了一种惰性,影响了想问题办事情的速度和成效。有时候还会害人害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人们的潜意识里会慢慢缺少创新意识。
事实证明,惯性思维是有害的,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想方设法克服惯性思维,并反思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是否受到了惯性思维的影响。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生事物,学会跳出自己的圈子看事情,放开眼界,提升格局;学会求同存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会对比,分析,综合;学会总结,借鉴,运用;学会借鉴过去的好经验,好做法,但不过于依赖或照抄照搬;学会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够开放地接受新的解决方案;学会博采众长,谦虚谨慎;学会融会贯通,实事求是。在具体实践中,找准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惯性思维,并采取措施不断克服它。
惯性思维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它可能会帮助人们在某些情况下更快捷更迅速地做出反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在许多情况下也可能导致人们忽略了去做出更好的选择,也就是了质效。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并时刻反思自己的决策和行为是否受到了惯性思维的影响。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惯性思维,才能采取措施克服它,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挑战和新的变化。
文/许建忠
惯性思维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