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那个美丽的孤独者
素问
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里,有许许多多文人雅士,他们因其流传于世的精妙之作而令这个历史画卷生辉,在宋代钱塘这个充满文化气息与文人汇集的地方,产生了一位聪慧的女子,她就是朱淑真,她文采出众,通音律。
她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给世人留下了《断肠集》,我们得以从零星的记载和她的诗词中了解这位美丽的女词人。
朱淑真生于宋代,有小易安之称,具体生卒年已不可考,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相传因父母作主,嫁为市井民妻。因志趣不合,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婚后不久,她便因失望而发出了这样的抱怨:“鸥鹭远洋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
婚姻不幸是朱淑真最大的不幸,因为父母之命,朱淑真被迫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抑郁而终。传其作品为其父母焚毁,后人将其流传在外的辑成《断肠集》(诗)2卷,断肠词1卷,而她成就比较高的是词。
少女时的朱淑真是甜蜜幸福的,我们隐约可以从她的词中看到她甜蜜幸福的影子。《生查子.元夕》传是朱淑珍少女时的作品,上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回忆从前相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周围的花、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词的下片“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与上片形成对比,写出物是人非。虽然“人面不知何处去”但毕竟有过欢乐。少女时期的朱淑真是天真烂漫的无忧无虑的“扁舟夜舶月明秋,水面鱼游趁闸流。更作娇痴儿女态,笑将竿竹掷丝钩。”——朱淑真《秋夜舟行宿前江》
但这欢乐很快随着她不幸的婚姻生活消失了,她所嫁的丈夫与她志趣不投。她的婚姻很不幸,对于这个多才多情的女子而言,一个无法进入她的精神世界的婚姻是个悲剧,虽然有着与李清照一样的才情,却没有她的幸运——“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了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李清照是幸运的她遇上了赵明诚,并且互相唱和了多年。
而朱淑真是孤独的,她的快乐无人分享,她的痛苦无人分担,她的精神世界里只有她一个人独自行走。因此她的词里充满的是愁、怨、恨。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减字木兰花.春怨》词中连用五个独字充分表现了她的孤独与寂寞。“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菩萨蛮·秋》“拌著,向花时取,一杯独酌”《月华清·梨花》独似乎贯穿在她的生活中,而这种无法排遣的孤独令她产生无限的愁怨。“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菩萨蛮》“应念陇首寒梅,花开无伴,对景真愁绝”《念奴娇二首·催雪》“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减字木兰花.春怨》“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生查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门谒金》
这样的愁在她的词中随处可见。在封建社会,对于一个不能追求自主婚姻的知识女性来说,她最大的抗争只能通过她的词来抒写她的不满。
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朱淑真的人生之苦在于求不得,祈求幸福的爱情而没有得到。朱淑真带着她的遗憾离去,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历史的长河时,总能看见那个美丽的女词人在独自吟唱。
(原创作品)
宋朝,那个美丽的孤独者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