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本
文/九龙
新中国的户籍制度把国民分为城镇人和农村人,城镇人即居民(非农),持有居民户口本,乡下人即农民,持有农民户口本,户口本是国人最重要的身份证明。
居民和农民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两个阶层,是由城乡二元结构的性质决定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待遇不同,命运不同。
在我国拥有居民身份的是各级领导阶层,军队武警军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国营企业干部职工,国有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教师,城镇居民等等,包括他们的后代。非农的居民身份是世袭制,父母是非农,子女就是非农。农民从职业的角度定义,凡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就是农民;从户籍角度定义,凡是具有农村户口的人,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是农民。农民也是世袭制,父母是农民,子女也是农民。
计划经济时代,拥有居民户口本是非常吃香的,是令人向往的。农民与居民,农村与城镇之间隔了一座座大山,招工要居民户口,城镇读书要有居民户口,商品供应——粮票、布票、肉票等一切商品供给都要居民户口,换句话说,只要有居民户口本,衣食住行国家基本包了。
居民与农民不但生活待遇不同,而且生命价值也不同。很多年前,媒体报导了一则同命不同价的新闻——因飞机失事,机上有同村的两个人,一个获赔20多万,一个获陪5万多元,就因为他俩一个是居民户口,一个是农村户口。再后来,还有一则消息——同一辆车上发生的死亡事故,居民户口获陪40多万,农民户口的获陪20多万。还是同命不同价,只是比例缩小了。
拥有城镇户口本的居民生活在城镇里,享有国家提供的住房,教育,就业,医疗,商品供给等各种待遇。农民居住在农村,只有属地的土地是农民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年代,农民靠一亩三分地艰难耕耘着日子。
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出生就是农民。我从小就开始放牛,耙柴,干农活,赏尽了农村的各种苦难。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份,逐渐明白城乡差别,身份不同,命运不同。我常常在想,是继续在山坡田野间做个放牛娃,长大像父辈一样当农民,还是设法冲出农村,改变身份,改变命运呢。
认识自己的身份和处境,是离开农村往回看。在村里念完半耕半读的小学,我开始在镇上念中学,我每个周未要骑十几公里的自行车回家,驮着一周口粮的大米交给学校饭堂,并自带一瓶萝卜干,开始了一周的中学生活。青黄不接的时候还驮不上大米,愁坏了母亲。而那些镇上有居民户口本的同学,只需要交上国家定量供应的粮票即可。他们还可以拿粮票到粮店买面粉面条,周末包饺子,晚上煲宵夜,而且从来不用担心青黄不接。
受两个哥哥通过当兵冲出农村的启发,我开始意识到读书是冲出农村,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于是,我痛下决心,全力以赴,风雨兼程,最终幸运地把一个放牛娃变成了国家干部,把农村户口本变成居民户口本。
当年,农村户口的孩子一旦考上大中专院校,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工作,就是国家干部待遇,就可拥有铁饭碗,就可以农转非,就可拥有居民户口本;另外,当兵转干也可农转非;通过面向农村户口的行政事业单位、国营单位招工(尽管很少),镇村工作人员转干等都可以农转非,从而获得居民户口本。
后来,没法通过读书和工作获得居民户口的乡亲们,千方百计通过缴交城市增容费获得居民户口,实质是政府通过公安部门出卖农转非指标,增加财政收入。据了解,上世纪九十年代,各地都有卖农转非指标的情况,我们县城镇的非农户口一千多元可以买一个,而大城市要几千元,甚至几万元。这是农村人倾慕城市人的时代。
我们兄弟姐妹中部分人通过参军、读书冲出农村,获得了居民户口本。部分还在农村,在农村的兄弟和几个侄子侄女通过关系购买了农转非指标,获得了居民户口本。当时没能买到农转非指标的亲人深感遗憾,颇多怨言。其实,到了九十年代末,买了农转非指标的亲人,也没能享受到居民户口的待遇,大部分一直住在农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户籍制度阻碍了人员流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居民户口的特殊待遇逐渐减少,所有特殊供应取消,居民户口本的含金量降低了。
一切都在悄然改变,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壁垒开始打破,隔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大山逐步铲除。现在,五百万及以下人口的城市城乡人员可以自由流动,人们凭着自己的身份证就可以到城里找工作,农民在城镇有工作,有住房,交社保就可以迁户口,也可以不迁。其他特大城市也放宽了入户限制。户口本逐渐失去它的身份功能,取而代之的是居民身份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农村越来越有吸引力。很多年轻人回乡创业,给农村带来了新的希望。从前,农村户口不能随意迁往城镇,如今,城镇户口不能随意迁至农村。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近年来,由于家乡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英砂资源,吸引了众多光伏玻璃产业进驻,园区发展需要土地。于是,家乡迎来了大规模征地拆迁。政府的拆迁安置䃼偿政策以户籍为依据,即拥有本村农民户口的农民才能享受征地䃼偿和宅基地安置。
据估算,我们村如果全村土地征完,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费合计人均超过50万元。相邻地多人少的村人均超过100万。农民户口本又成了香饽饽。
以户籍为依据的土地收益分配政策,产生了新的问题。目前,有些村民长期住在农村,而户籍在城镇;有些村民长期在城镇工作生活,而户籍还在农村。很明显,在城乡二元结构己打破,农民就业多元化的时代,以户口本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已经不合时宜了;农村户口可以迁往城镇,城镇户口不能迁至农村,对农村人才的培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产生深远影响。户籍制度改革又一次滞后于社会的进步。
户口本的户籍功能和登记功能都可以植入带有智能芯片的身份证。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形成的户籍制度,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户口本,必将在地区和城乡均衡发展,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逐步实现的新时代中被取消。
户口本相关文章:
★ 户口本改名字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