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凌纪元 时间: 原创美文

  

  凌纪元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认为前四项是刚需,后三项是改善生活锦上添花。我喜欢吃醋习惯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粗粮多细粮少的岁月。白面少红薯面多的花卷馍,蒸红薯,红薯面条,红薯面窝窝头,红薯面虚糕,黄面馍,粗粮食物绝配蘸蒜汁加醋,酣畅愉悦的舌尖享受。

  我记忆犹新六十年代中期豫西县城的一天,一少年到供销社买醋。营业员掀开醋缸高梁秸秆编的盖子,用白铁皮长长的提子舀开醋缸里表面一层白醭,一斤醋三分钱。我女儿十多年前在中部五省食品博览会上,郑州市会展中心山西馆,包装精美的醋瓶吸引了她,展销员热情说:“这是‘醋中茅台’十年老陈醋”。女儿60元给我买了一瓶醋。回家食用浓黑紫色,酸美醇厚,绵香甜鲜,我饱口福回味无穷。

  我随团山西全景游,来到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旅游景点。在讲解员引导下,我迈步公司醋瓮大晒场,放眼望去几千口黑光闪亮的醋瓮,整齐划一震撼排列在大晒场。讲解员说:“酿制成品醋后,经过“夏伏晒、冬捞冰”陈放过程,才能称老陈醋”。我们大家随讲解员登上生产车间二楼,隔着玻璃俯视现代自动化一条龙老陈醋灌装设备,现场干净整洁。我们移步重建的600多年前宝源老醋坊遗址。明清建筑风范,青砖灰瓦、仿古木雕刻结构,我恍惚间穿越了。我走进老醋坊酿制工艺展厅,讲解员说:“醋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山西做醋历史大约有四千年之久”。山西有谚语:“会酿酒的不一定会酿醋,但会酿醋的一定会酿酒”。酿醋主原料高粱、玉米、大麦、豌豆、麦麸、谷糠,辅料大曲坯。从酿醋器具,原料到“蒸、酵、熏、淋、陈”。演绎明清时期手工酿醋生产工艺,操作栩栩如生,观者过目不忘。

  几处展厅农具犁、叉、锄、耧、谷耙、木锨、耒耜,石磨等。供奉的尧帝塑像。文物级别的元代黑釉醋缸、明代龙纹醋缸和清代窑变醋缸。柳条编麻纸防渗处理古香古色的醋篓子,醋坛子、醋罐子。展柜串串五帝铜钱,银元,银锭,银元宝排列,财大气粗扑面而来。晋商堪比劳斯莱斯豪华的古代马车。给我留下难以忘怀深刻的印象!

  销售台面有各年份手工醋,琳琅满目醋饮料、醋糕和醋饼衍生品。我品鉴了十年手工醋,购买了一箱160元15瓶装,6度山西老陈醋。醯字和山西的西同音,外地人尊称“老醯儿”。山西人吃醋源远流长。我不是“老醯儿”同样喜欢吃醋。我不虚“中华第一醋坊”之行。

  文章创作者:凌纪元

  欣赏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读书状态。向往从容、简单、平和,“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人生境界。

  退休后闲暇之余,写写随笔感悟、游历扎记。拙文散见于报纸副刊、期刊、网络上。

醋相关文章:

《乙醇 醋酸》教案(二)

《乙醇 醋酸》教案(一)

一碗醋姜的温暖

糖醋蒜的做法

体验生活,跟爸爸学炒醋溜土豆丝作文

糖醋里脊的做法 糖醋里脊怎么做

《醋》

  醋  凌纪元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认为前四项是刚需,后三项是改善生活锦上添花。我喜欢吃醋习惯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粗粮多细粮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