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冬
几个老同学想聚一聚,年纪大了,好多年没有见面,拿起手机免不了激情、感慨。好多好多的回忆和青少年时代的共鸣积聚在一起,而时光却总是匆匆忙忙,春天来了,花开花落;夏天来了,娇阳似火;秋天来了,满地金黄。终于忍不住了,赶冬,赶上了冬天、感动!
从春到秋天气一直都不错,常常阳光明媚,常常如诗如画,应该都是聚一聚的好时光了吧?由于疫情的影响,家庭琐事及身体状况让我们相聚难。而今天实现了!总是难、难、难!人老了,仍然放不下这些凡间杂事,所以山上的庙堂不多,招聘不到那么多和尚和尼姑。
这天气温下降,天气预报小雨,气温最高14°,再看后面预计气温还会下降,再后面可能会雪花飘飘了,从历史研究来看,这些时间连在外面打工的“杨伯老”都不易外出,否则摔跤骨折得请人看护,不能再等待了!终于下定决心要排它行动。
我们一行共六人,都是同学,都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同学们还能够独自乘坐公共汽车,汇聚花溪公园,健康、健谈、热情,真不容易。
这是我们在公园入口的留影,也许就是因为我们的到来,幸运降临,天气预报的小雨也受到感动不见踪迹。更幸运的是在放鸽桥一位好心的朋友帮忙留影,她一路陪同给我们讲花溪公园、讲麟山、讲百步桥、讲抗日战争时期的防空学校、讲曾经在这里留下脚迹的周总理……她热情、专业感染了我们,真的很幸运,这是否是上苍专门为我们安排的免费导游,她一路陪同,一路欢笑。我向她索取微信,知道她才从政府部门退休,看来她是一个好人,曾经的好工作人员。
老同学在一起喋喋不休,忽略了周围的山、水和游人,站在放鸽桥上、站在马鞍桥上、站在百步桥上,公园好像只有我们六个同学和这一位好心的“导游”!近中午告别这一位好心的朋友,我们去麟山上的“防空亭”小坐,“防空亭”上刻有歌颂蒋委员等人的石刻,我们忍不住在这里谈古论今、谈股论市、谈自己的豪情壮志。近一点下山寻饭,选一饭店有两位待者待候,谈笑间碗蝶交错,好久好久之后仍然不愿意离去……
赶冬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