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首先”
(原创首发/盐城亭湖/冯雁声)
做“首先”是文革期间许多活动开始前的重要仪式,不管是机关单位和工矿企业,还是部队、学校和农村等,所有人每天都要做的必修课。所谓“首先”(也叫“早请示,晚汇报”,一般每天四次),内容就是“首先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的两句话,有时还要唱几首歌,如《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舱手》《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等,或者跳几个“忠字舞”,读几段毛主席语录。
住校生除了上课之前要做“首先”,就餐之前也必须做“首先”。饭前各人将饭盒摆在课桌上,右手拿着语录本,这时,班长喊“起立”,众人面向讲台前面主席像站起,班长喊:“首先敬祝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大家举着语录本,接着喊:“万寿无疆,万寿无疆”,同时右手向上连点三下,“敬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大家接着:“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有一次,有位同学上厕所迟到,正好赶上集体“首先”刚做完,跑进教室直接坐下拿起筷子吃饭,被另一同学发现,唬着脸指责说:“某某某,你‘首先’不做就吃饭啦?”,吓得他一口饭还没来得及噎下,连忙站起来举着语录本补做:“首先敬祝我们伟大领袖…”,嘴里哇乌哇呜地说着,饭粒直掉,让人忍俊不禁。有了这个先例,后来迟到的同学都会自觉地单独补做。
乘汽车也要做“首先”。秋季开学,我从盐城坐汽车到胜利桥上学,上车前在售票处买了票,票价7角5分。上车时,佩戴“红卫兵”袖章的阿姨在车门旁逐一验票,验毕,她腋下夹着售票盒,另一手拿着语录本也跟着上车。
“同志们,我们这趟车是盐城开往合德的班车,沿途经过新兴场、上冈、芦公祠…,发车前,首先敬祝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寿无疆”,这时大家齐声接着,“万寿无疆,万寿无疆”,“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统帅身体健康“,大家按着:“身体健康,永远健康”,随即关上车门,汽车发动。
最有趣的是生产队里劳动前做“首先”。
暑假,我参加队里给棉花打顶的劳动。下午各个劳动组的社员都集中在队房里做“首先”,副队长福玉二爷领头。做完了祝福,大家提议,天气太热,再唱几首歌,还是福玉二爷领头。福玉二爷是个用牛的好把式,他“作词谱曲”的“好好来来依儿哟”的号子,媲美原生态男中音那样浑厚悠扬,可惜却是个“左嗓子”,五音不全,说话又“连舌”,第一句:“东方红…”,“嗦嗦啦唻”(5562)吼成了“嗦嗦啦嗦”(5565),一开口就把大家带“沟里”,后来又唱了《大海航行靠舵手》,古铜色的脸额上青筋暴裂,声音倒是宏亮,就是一句都不在调,把人笑得喘不过气来。
那时劳动大呼隆,做“首先”可借口延长休息时间。有一天下午,大家坐在田头集中准备劳动,中尧队长说,时间不早了,人也全了,现在开始做“首先”吧,不知谁说了一句,还有谁谁没来呢,人不全,不能做,队长没法只好再等会。等到谁谁姗姗来到,大家拍拍屁股站了起来准备做“首先”时,谁知主席像没扛来,队长说,今天就简单些做吧,这时祝高三爷在鞋帮上磕着烟锅慢条斯理地说,没有主席像怎么能做“首先”呐?我们对谁做啊?大家恍然大悟,七嘴八舌地跟着附和,是呀,是呀,这是对毛主席最大的不忠啊!那时谁都怕戴上对毛主席不忠的帽子。大家又原地坐下,谈天说地。队长没法,只好亲自到队房去扛贴着主席像的木牌。到了队房,门却锁着,扯着破嗓子朝四周喊保管员、绰号“大菩萨”的严福海,却没人答应,急得直跺脚,正要骂狗日的死哪块去了,只见东边玉米地里窸窸窣窣地响,“大菩萨”一手拨着玉米叶子,一手提着裤衩岀来了,“喊什呢冤啊,屙个屎总不‘定当’”。就这么等来等去的折腾,等到“首先”做完,太阳都快要落山了。
最搞笑的是新坍芦祠三队有一天在田间做“首先”,俩老大爷和一位奶奶演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唱到最后“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时,奶奶双手高举语录本,站在俩大爷弯曲的腿上,俩大爷一人一只手稳住奶奶的双腿,来了个当时“摩登”的亮像造型,谁知她老人家穿的是塑料凉鞋,底特别硬,抖抖活活地刚站上去,踩得一位光腿子的大爷直叫唤,腿一软,手一松,“太阳”还没唱完,摔了奶奶个“狗吃屎”,滑稽的场景笑得大家前仰后合。
做“首先”最虔诚的是三队钱桃家。钱奶奶是贫雇农,解放前做过童养媳,受过地主的剝削,苦大仇深,对毛主席无限忠诚。她家一日三餐前必做“首先”。她家是茅草盖的两间小屋,东边一间是锅灶和吃饭的地方,迎门的墙上贴着毛主席像,下面贴着用红纸毛笔写的一个大大的“忠”字,再下面的柜子上,摆放着《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书上还有一尊毛主席石膏像,那时这格式叫“忠子台”。我上学或放学回家路过她家门口,经常见到一家子饭前在钱奶奶的主持下,面朝“忠子台”,举着语录本,口中念念有词做“首先”,有时还唱《东方红》《不忘阶级苦》,做得极其认真,比“粉丝见到爱豆”还要超级崇拜,大队还组织社员们到她家参观学习。
2022.8.23于徐州
作者简介:
冯雁声,男,退休。江苏盐城亭湖人,文学爱好者,先后在农业技术推广、环境保护等部门工作。
做“首先”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