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二十年之童年》
话说童年是无趣的,可我有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童年,欢快而又有趣。在我的家庭里,有宠我的祖母,疼我的叔伯,还有爱我的外祖父、祖母,还有我严厉的母亲,敦厚的父亲。而我还有一群和我一起土生土长的玩伴。很多人的童年本是无趣的,而对我来说却是那么有趣。
(一)宠儿
我出生时,家里只有我一个小孩,父辈兄弟几个先前都还没有孩子,家里祖父祖母、叔伯都很疼我,干活的时候都把我背在背上,祖母特疼我,去哪里都要把我带上。
到了快三岁时,母亲怀了小妹,便无法再照看我,继而把我交给了祖母照看,从此我成了祖母的尾巴,祖母去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晚上我就睡在她的被窝里。我小时候体弱多病,祖母就背着我到邻村先生家看病,即使是在最忙的五六月收庄稼时,她也背着我去看医生。有一次,我病了已经半个多月,三天两头往先生家跑,打了好几次针还不见好,大忙天的外祖母背着我还是跑,看病先生也烦了,给我加剂量的打了一针,走的时候对祖母说,再不要来了,这一次一定就好了!结果回去没几天果真就好了。还有一次,我跟着祖母去小姑家,小姑家里是开磨坊的,去时她家正好在粉碎荞麦的秸秆,我从没见过那铁家伙运转,觉着很有意思,我就站在旁边看,看着电机转的很快,便用右手的手指去触碰皮带轮,第一次下去麻嗖嗖的,很舒服,第二次触碰食指的指甲盖就起来了,一下就血流不止,我疼的哭个不停,小姑急忙停下手上的事,带我到隔壁包扎了一下,祖母有些急,背上我去邻村村医家。至今,右手食指和别的指头长的不太一样。
小时候祖母很宠我,每当她出门,我都会跟在身后。逢集要去街上,每次她都是偷偷的走,生怕我跟,回来的时候总会给我买好吃的,要么是麻花,要么是糠包等等,糠包是家乡话,一种很脆很好吃的烙饼,在本地也很出名,有句谚语:纸坊镇的糠包,哈大了!意思是饼很小。有一次,我睡醒了发现她不在,家人说她去了集市,我等啊等,下午的时候一个人偷偷跑出去找她,以前她带我去过集市,但是我年龄小路记的并不清楚,集市离家有十多里路,出了门就得爬坡,翻山越岭,那时坡上都是茅草路,我不知道走了多久,到了一处两三米高的土崖,遇到一位放羊老人,他问了我的去处,得知后留我在哪里等祖母。等太阳西斜,祖母终于从坡下走上来了,放羊老人给祖母说了我寻她的经过,我跟着回了家!回去保不了挨母亲一顿打,祖母让我乖乖在她跟前待着。
五六岁发生过一件啼笑皆非的事,那时跟随父亲、母亲还有祖母上地玩,小时候很容易饿,我又是个吃多少也不长身体的孩子,以至于家人喊我“秋鸡娃”,意思是秋天孵化的鸡总也长不大。有时也称我“铁蛋”,意思瓷实的很,还是长不大的意思。那天上地没多长久我就饿了,母亲害声厉气的说:去!回家自己做去!过了一会我就自己回家捣鼓了,只见过母亲、祖母做饭,没见过要放多少面粉,我脑袋挺灵活的,一想一人要吃一碗饭,一碗饭一碗面粉,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三叔……,算完取了五六碗面粉,然后拿水合了起来,快合到一起时祖母回来了,看到我和了那么多面,不知道说我什么好!母亲知道了又要打我的,祖母夸我有本事,那么多面粉尽然合到一起了,只是不记得合的那顿面全家人吃了几顿。
(二)无忧之年
小时候是合着泥巴玩大的,无忧无虑,没有玩具奥特曼、熊大熊二,也没有小汽车、机器人,连块拼玩的积木也没有。记得最深的是看每天下午六点半的蓝猫淘气三千问,以前只有邻居家有台老式黑白电视,后边家里人多,不方便去别人家看,也买了一台,到点了我就蹲在电视前等三叔给我开电视。第一次看八六版的西游记,看的津津有味,家人都下地干活了,我就偷偷从窗户里爬进去,搭上凳子打开电视看,被母亲知道后就是一顿收拾。
我小时候有一个比我长一岁的玩伴,我们算是邻居,在这个只有五六户人家居住的地方,差不多有五六个孩子,但只有我们两个是男孩子。那个时候都小,不懂事,动不动打架,打完没过一两天就没事了。他在他家房屋背后建了一个可供玩耍的地方,我在我家房屋背后也建了一个,有时他来我家玩,偶尔我去他家玩,我有两个小玩伴,一个我的小妹,还有一个我邻居家孩子。
小时候玩的最多的就是自己当老师,或者是扮演什么角色,也或者是一个管理者,有些说不清,总而言之就是发号施令的人吧!然后由两个听话的小玩伴服从去做,都很听话。有时我们也玩和泥巴,掏锅灶做饭,其实,这些只有几个小玩伴姑娘最爱玩,乐在其中。
(三)上学的快乐
那时我们都没有上幼儿园的条件,只有最早的学前班,五岁半时我上了学前班,离家两里路有所村里的小学,只有一个民办女教师代课,老师姓杨,也是村里人。我们几户人家属于独户,离村里大庄还有一段距离,于是我就住在离学校很近的外祖母家,那时大舅的孩子和我在一块上学,他比我高两级,村里的小学上完二年级就得到红旗大队旁边的小学去读剩余的三年,我上学前班时大舅的孩子已经上二年级。
村上的学校条件很艰苦,只有一间教室,桌子、椅子都是很长的条桌、条椅,同时一间教室里坐着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老师上二年级的课时学前班、一年的学生复习或者写作业,就这样一个人倒课。我年纪小上课也不注意听,很多次布置的家庭作业不知道,只有回家了问大舅的儿子,他给我经常说,也长带我玩,但是他比较坏,经常欺负我,我一哭他就怂了,因为我二舅准会骂他,我也总会找二舅告状。读小学最好的时候是冬天,早上外祖母给我把火炉生的大大的,我提着火炉高高兴兴去学校,木炭火热度很高,烤馍馍片最好呢!但是木炭火最不好的就是很容易火心溅出来,一个新棉袄穿不了几天,胳膊或裤腿上总会烧几个洞,母亲知道后总会骂我一顿,有时也会打我一顿出出气。还有一件很愉快的事是冬天我们站在教室背后的土台阶上背课文,我们互相肩膀挨着肩膀,你遥来我挤去,异口同声的背着课本第一页的:首都北京、天安门、颐和园、故宫博物院、天坛、亚运村、西安兵马俑、洛阳龙门石窟……都是我国伟大古迹。太阳慢慢变的暖和了,不!是我们自己慢慢变的暖和了!
(四)我和母亲
六岁的时候我就回自己家跟母亲住了,那时我习惯了祖母而不喜欢母亲,因为母亲一生下来小妹后就很疼小妹,也经常因为小妹而打我,第一次回到母亲身边是半夜里我睡着后被家人偷偷抱到母亲身边的,醒来后我哭闹不止,又回到了祖母跟前,后来没办法了,母亲就强行把我关到屋里,就这样回到了母亲身边,这些我都使我记的很深!
小时候我不算太调皮,但有一次和大舅的儿子坐在门槛上磨铅笔刀,磨着磨着因为什么,他突然把磨刀石拿到身后不让我磨了,我气不过,拿小刀就在他脸上来了一下,动时血就从脸上流了下来,那天我母亲正好也在外祖母家,接着就是一顿暴打,外祖母护着我,但是也没能躲过,到现在大哥的左脸上还有一道若影若现的疤印。
(五)外祖父一家人
上学的时候在外祖母家生活了断断续续五六年,外祖父、外祖母及舅舅、舅母待我和自己的孙子、孩子一样。舅舅、舅母是个苦命人,早年有过两个孩子,第一个是女孩,叫春霞,两三岁时夭折,第二孩子是男孩,名字我不记得了,也夭折了!第三个孩子是男孩,叫春辉,现在也长大了。这段伤我从未提及过,如果第一个孩子在,估计也有二十一二岁了吧!
小时候过新年算是最开心的事了,穿新衣服,放鞭炮,拿压岁钱,三大乐趣!家人每年过春节前都会给我买新衣服,外祖父自我记事起年年都会给我压岁钱,给的压岁钱我就拿到村里小摊上买炮放,从一块到两块,两块到四块,最后到八块。外祖父是个很慈祥,也是个很温和的人,说话很慢,也很有理。外祖父年轻时当过兵,十六岁时放学往回走的路上被冯玉祥抓兵部队抓走了!一去就是十多年,小时候在外祖父的一个本子上看到他写的,被抓走后一路到礼县,后送到兰州,在兰州要过黄河,那会没有黄河大桥,只能乘坐羊皮筏子渡河,外祖父也给我讲过乘坐羊皮筏子的危险,辗转到了新疆。外祖父的兵种是骑兵,祖父曾给我讲过,那时外祖父算是一个骑兵班班长,外祖父骑得是批只有一只耳朵的黑马,听说一只耳朵被打没了,但是马还很迅猛,也很厉害,外祖父当了国民党的兵又当共产党的兵,直到全国解放,一当就是十六年,中间母亲过世他都没能回来,每次外祖父给我讲到这里,都不尽的眼里打着泪花,母亲去世他也没能见最后一面,就买了一刀纸拿到十字路上烧了作为送行。三十几岁退役回来就娶了外祖母,当时外祖母才十几岁。外祖父生活很规律,可能是部队上养成的习惯,每晚到六点半就定时睡觉了,早上到了六点就准时起床,背上背篓去拾粪便,那时外祖父和大舅二舅还没分家,只有一匹牲口,种庄稼也没有什么化学肥料,外祖父靠捡粪种庄稼,庄稼长的自然也比别人家的好。小时候翻出来过他的“记事本”,说白了就是老黄历,最早的可以找到八零年前后的,上边备注的那天种麦子,那天收包谷,每翻一页都有十几个记录,久而久之积攒了有两大孔老黄历。到了外祖父八十三岁那年快到春天的时候,他病了,一病不起,自知大限将至,不吃也不喝,后来想要喝我们家山坡后的泉水,我就拿着壶给他去打水,可冬天泉水干枯根本没水,我就跑到另一处远隔十多里地的一个泉里取水,他喝过后又问了问是不是哪里的水,我满口答应是,到了立春节气,他气色突然好了许多,转头问,立春了嘛?外祖母应声说立了,没想到那个春天他没扛过,只过了二十二天他老人家就去了!
我的童年也随着升学到红旗大队小学上学和外祖父的离开结束,美好的童年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童趣,也有太多的不舍。一同的玩伴也都开始上学,慢慢都懂事了,一起玩的时间也没那么多了,自然而然也就过了那个天真的岁月。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童年说是无趣其实也有趣,就这样我步入了少年。
2020年8月29日叶城
我的前二十年之童年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