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绳拉弯的年代
华凤存
那时候,没有三轮车,没有四轮车,自行车也很少,也没有摩托车,更没有小汽车……农村常见的只有拉庄稼的平车,于是就有了劳力驾辕,妇女拉车,小孩推车,一家人围着一辆平车拉庄稼、拉粪、交公粮等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温馨画面。
麦收时节是拉车最痛苦的时候。烈日炎炎,树梢一动也不动。割好的麦子一排排的躺着,大人用叉子把麦子挑上平车,小孩站在平车上踩,以便多装一点,少跑一趟。
平车上的小麦装的小山似的,刹绳,拉紧。一人驾车把,全家齐出动,把平车从麦地里拉到大路上。上了大路,往往一个大人回地里继续割麦子,另一个大人驾车,两手抱把,肩上挂绳,大孩在平车前面拉一条绳,小孩在平车后面推,一步一挪地拉向场里。在后面的还要防止掉麦子,路上经常有被树枝挂掉一缕一缕的麦子。
如果都是平地还好,怕就怕有上下坡,下坡容易上坡难,坡的周围往往还有水沟,一不小心翻沟里就麻烦了。有时候要过小桥,桥上往往有缝隙或小洞,看着就危险。上坡的时候如果感觉力不从心,会等一等,等一两个路过的,帮忙拽一把或推一把,都是前后村或一个生产队的,都有需要拉一把的时候,都不客气。
在大路上走的时候,如果有杨树或槐树,还是很惬意的,总比站在晴空万里的麦地里干晒强。这个时候,推车的小孩往往羡慕起拉绳的大孩,在小山似的麦车后面,风丝没有,只能弯着腰撅着屁股推。前面的大孩拉根绳,不需要弓腰撅屁股,轻轻松松往前走,于是路过的大人,往往会说句经典的俏皮话:“你看看那个谁,把绳都拉弯了!”说话的大人说完哈哈一笑,听到的大人也笑,这也算顶头碰见打招呼的方式之一。
那把绳拉弯的大孩,少不得快走几步,把绳拉直。
“把绳都拉弯了”是乡村不不可少的打招呼的经典语录,是困苦枯燥生活的调味品,是乡人们的插科打诨,也是大人对孩子能帮上忙的一种善意的提醒。
在缺少劳力的家庭,尽管有的小孩小,他们也得割麦或拉车,遇到路人,往往会得到夸赞。当父母的这个时候,往往会说:“放屁还添风呢!不干咋治?”幽默里有心酸,但也充满了乐观。
拉完麦子,接着打麦子,晒麦子,交公粮。交公粮的时候也算个美差了,打好的麦子装进化肥袋子,在平车上也就几袋。满车去,空车回,来的时候还能跟蹦,在集上还能吃块冰棒什么的,也是难得的待遇了。
华凤存,原名华德阳,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把绳拉弯的年代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