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苦难为“墨”的才子
——记四川省南充市作家协会会员邓志林
作者张海燕
(邓志林于帕米尔边关)
与“痴枪、恋墨、爱厨、知医、懂易”的大才子邓志林结缘,始于文字。那是在2017年,为了圆儿时的作家梦,我开始向微信平台投稿,从而结识了《嘉陵江文学》公众号主编邓志林。几年来,我们除了交谈文学,偶尔也会聊聊人生,彼此很投缘。随着了解的加深,我对他越来越欣赏。
1
我对他的欣赏,是因为他以苦难为“墨”大写“戍边卫国”精神。
因为我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出生入死的老兵,我的童年,是听着父辈们那些激情燃烧的军营故事而成长的,所以我喜欢军人、崇拜军人。
邓志林曾经在祖国的帕米尔边防服役,是戍守边防多年的一名军官,他可歌可泣的戍边故事,不止一次感动了我。
他毕业于西安陆军学院,擅长写诗歌散文,在当排长时就写有诗集《戎马边关》和报告文学集《风雪帕米尔》。他发表的文章曾多次被《解放军画报》《新疆民兵》等报刊杂志评为年度优秀文章。他的公文写作水平非常过硬,草书书法也可圈可点,曾被调到南疆军区组织处写文件,是部队的“笔杆子”。
本来以为他只是一个秀才,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还是一名神枪手。他发表在《中国组织人事报》上的《“八一”,我想起枪》这篇文章中,字里行间散发着他对枪痴迷和熟悉。他曾在军械大比武时,蒙上眼睛拆装五六式冲锋枪,取得了全团比赛第二名的傲人成绩。他迷恋枪,枪也没辜负他的期望。1996年,他在2分钟内打完五枪,以48环的优异成绩顺利考入了军校。
我被他的戍边故事深深感动,是缘于他那篇《跃马帕米尔边关的记忆》。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他戍守帕米尔边防时巡逻的故事。2002年7月,他带队巡逻中国与塔吉克边境线上最远的一个管控点位,完成任务返回时风雪交加、寸步难行,全靠军马识途行进。在一个陡峭的山坡上,他的坐骑“502”突然失了前蹄,他一下子飞了出去,挂在悬崖峭壁上,军马“502”跪着把他往上拖,硬是把他拖出了鬼门关,而受伤的“502”,却在把他带出沟口后,精疲力竭地轰然倒地,任凭他凄厉的呼喊,却再也唤不醒战马“502”......他对天鸣枪的悲壮,至今仍在我眼前浮现。这篇文章,让我对拼死护主的功臣战马“502”怆然泪目,更被铁血男儿对军马的深情震撼,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对戍边将士肃然起敬!跟着文章游走,我仿佛化身为被他领导的战士,随他一起爬冰卧雪,守卫国家神圣的领土。
我曾问他:“你当时害怕牺牲不?现在对那段时光后悔么?”他说:“从当兵那天起,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些在帕米尔边关“挑灯看剑、吹角连营”的日子,是他青春里最亮丽的日子。”
我问他:“你在部队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他说:“一是由于工作出色,曾与喻林祥上将合过影;二是曾在田修思上将身边工作过。这是我作为军人最大的荣耀。”
2
我对他的欣赏,是因为他以苦难为“墨”抒写“无悔人生”的心态。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邓志林出生在四川农村,儿时家中经济条件不好,5岁那年爸妈远去陕西“割漆”。当他一个人在家时,就开始学着自煮自吃,幼时就表现出他独立刚强的性格。
他从小也是和我一样,有立志当军人的梦想。那是因为他的外祖父早年是四川军阀杨森手下的一个营长,曾经出川抗日并坚持到抗战胜利。高中毕业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军营梦。他说,在新疆沙湾当新兵时很艰苦,训练很紧张,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新兵下连后,他被连队指导员相中,调去连部当文书兼军械员,每天不但要管理枪支弹药、上报文件和训练计划,还负责连部7间房的卫生和连队5个干部的起居生活,每天也只能睡4个小时。后来,师政治主任来连队考察时一眼相中了他,调他去八师政治部放电影和保障会议,在师部的日子每天依然很累。考上军校后,接受的更是近乎魔鬼式的训练,其中的甘苦,只有上过军校的人知晓。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最艰苦的帕米尔边防,那里“风吹石头跑、四季无飞鸟”,艰苦的程度可想而知。
2002年,父亲突然离世,他悲痛欲绝,但“自古忠孝难两全”。后来,当他面临着母亲一个人在家、孩子刚出生、妻子还要上班的现实状况,他选择了回到地方。他说与军营作别是无奈的,是他此生难以消除的隐痛。
从部队回到地方,面临的是市场经济和复杂的社会,现实不会因为他的军功章而对他网开一面,想拥有美好的生活,就需要用实力去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了生计,他只得收拢起曾经注满辉煌的羽翼,他花了三年时间学厨,精通火锅等厨艺,自己开过餐饮店,又开过装修企业,但都不是很成功,他在挫折中不断成熟,雄心勃勃地筹划开一家马术馆。因为在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与战马厮守了七年,他对马的掌握和驾驭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然而事与愿违,他的老母亲突然患上了精神疾病,为了不让母亲的病情影响到妻子和孩子的正常生活,他以“壮士断臂”的决绝,选择与妻子分离,自己一个人来面对苦难。
6年来,他不但要照料母亲,还要为生活奔波,不断地努力与生活抗争。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为了照料母亲,他不惜放下做大事情的想法,选择了在家附近工作、平平淡淡地生活。母亲时不时的离家出走,他很多时候深更半夜都在寻找母亲,生活的压力让他身心疲惫到极点。他在《黑夜悟空》一文中写道:“每天晚上一点以后,才能找两张破木板放在布满灰尘的地上,再把疲惫的身躯放上去,不会有美丽的梦,脑壳里是漫无边际的黑暗的夜空。仰望自已过去的辉煌,感叹自己已跌入深深的谷底.....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夜空中那颗最闪亮的星,一定是我!”
我问他:“是什么在支撑你走下去?”他说:“我的人生,有时苦难就像无边黑夜笼罩着我,我必须要为自己点一盏灯,不是拿在手上,而是亮在心里。一个人只有经历过深不见底的绝望,经历过别人的冷眼耻笑,经历过内心的挣扎悔恨,才能真正成熟和强大起来。”
他在诗中写道:“品尝过世间百味的情怀,在不灭的烟火里历练成禅。”他是在把苦难当作一场修行。
有人说,一个人战胜苦难的气魄,决定了他将来站在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他用豁达的情怀面对苦难的生活,而且坚韧不拔,我相信他会站在人生的巅峰。
3
我对他的欣赏,是因为他以苦难为“墨”记下恩人功德。
他把苦难当磨刀石,坚持把每一件事做精致,苦心人天不负,由于工作出色,得遇很多贵人相助,把他拉出了人生的低谷。他在诗歌《感恩我生命中的贵人》中写道:“当我收到调到西管办工作的通知时,感恩的心不由得温暖而璀璨地铺展开来。我之所以能一路向前,是因为有许多像尹江涛主任这样的贵人帮扶,是贵人把我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不离不弃,激励我东山再起。不是我的文字有多么迷人,是贵人给了我舞台,是这个舞台才让人们听到了我书写的声音,只有感恩,心灵才会得以静怡与安宁。”一路走来,他怀着感恩之心工作,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地工作。他在诗中写道:“点燃一支烟,夹在指尖,让敲击键盘的手不再孤单,有关西门市场的文字,在烟火里涅槃。手中如屠刀的笔,放下永远成不了佛,只有继续 。”6年中,他在撰写单位的方案、预案、总结、讲话等文案之余,发表文章200多篇,报送的信息在市区多次刊发,并在南充市、顺庆区的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加入了南充市作家协会,还被北京一家智库聘为专业作家。他说,万法归心,他从来没有忘记修心,他在思维研究上很有建树,专门写了一本《36计思维技法详解》。
面对苦难,他很刚强坚韧,不向命运低头。对待感情,他却柔肠百结,不忘爱不负情。“想去牵好感情线,偏偏天不随人愿”,与妻子的分手,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他在诗歌《等一个人》中写道:“我用一树玫瑰花来装点语言,将一些过去的光阴写在文字里,写满你的美丽,刻上你的名字......等一个人,在每个江枫渔火的夜晚,没有愁,只有思念。”“没有你的日子里,轻吻文字,万卷相思,跳跃的诗行间总是你的笑靥,那是心底最柔软的缠绵,没有你的日子里,与孤独为伴,与寂寞畅谈,把最爱的你写在心间,每夜枕着你的名字入眠,没有你的日子里,早出晚归,辛苦工作,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多么美的情话啊,被这么一个有才华的人等,那应该是一个女人一生的幸运。
“这些年来,你感到最为遗憾的事情是什么?”我问他。他说:“最愧疚的就是对不起前妻,没有给到她想要的生活。另外就是对不起孩子和孩子的外公外婆。我欠他们太多,余生,我要努力把这笔债还上!”好一个重情重义的好男儿,我庆幸得遇这样的益友。
近日,他说自学中医5年已大成,老母亲的病在他的精心治疗下已好得差不多,女儿也以优异成绩考上本科。这令我百感交集,感慨良多。“梅药香自苦寒来”,一个在写作、厨艺、中医、书法、易学上有较高造诣的难得的人才,以苦难为墨抒写人生,注定会苦尽甘来,他的人生会是一副价值连城的山水画。
以苦难为“墨”的才子相关文章:
★ 小时候的年味儿
★ 记忆里的虾米粉条
★ 红色的幽默(一)
★ 落日与晚霞
★ 邻家的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