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

文/ 贺丙臣 时间: 原创美文

  看电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中俄边境线上的小镇富锦县来到大庆油田采油六厂上技校。刚来油田,让我惊讶不已的是,这里职工福利待遇相当之好,令人羡慕:子女入托、上学、住房、坐公交、看电影等等都不用花钱。更令人惊奇的是,这里家家户户低矮的平房外面都耸立着电视天线,80%的职工家里都有了电视机,而且部分家庭还有了彩电。

  记得当时在我们老家,全县共36万人口,只有一户人家有个黑白电视机。这户人家的主人是我县大名鼎鼎的玻璃匠,八级工,月工资99元,是全县的首富,因此他们家能买得起电视。县里到是有五六家单位有黑白电视机,那份荣耀真人羡慕不已,甚至当时有年轻人为了能看上电视,竟主动挖门子托关系到这样的单位去工作。记得有一次邻居阿姨带我们几个孩子去她单位看电视,放电视机的大礼堂前人山人海,犹如正月十五看花灯一样热闹,门口竟然有十几位民兵背着枪来维持秩序……

  在技校学习的时光里,最令我感到快乐的时光就是看电视。当时学校只有一台黑白电视,可被团委书记锁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人独享。没有办法,技校学生们只好成群结队去对面的作业大队去看电视。

  当时作业大队共有六个小队,每个小队都是彩色电视机。满身油污的作业工大哥到是一派大将风度,对技校学生来队上看电视并不阻拦。因此,这段光景似乎成了我人生中幸福时光。记得我第一次看彩电,我被画面清晰给“震”住了,甚至蒙发了:“小电影”都可以在家里看了,那么“共产主义”也该快实现了吧。那时,《难忘的战斗》、《节振国》、《加里森敢死队》等许多精彩的故事片都是那是那个时候看到的。

  可有一天,我们正在全神心地看着精彩的电视剧,坐在前排的作业工大哥看了看手表,说:“中国和新西队的比赛快开始了!”说完便调了频道,看起足球比赛。我们坐在后排的技校学生面面相觑,茫然间不知所措。有个胆大女同学说:“大哥,能不能让我们先把电视剧看完。”不料,他的请求立刻被怂了回来:“对不起,这是我们单位的电视!”作业工大哥还站了起来,做了个“请”的手势。没有办法,大家只好走到室外。从一队、二队、一直转到六队,每台电视都在播放着足球比赛,而每台电视机前只有二三个作业工在看。

  女同学失望地回技校了,男同学心有不甘,只好坐在后面跟着看。可这一看不要紧,我竟被比赛深深地吸引住了。每到比赛的关键时刻,作业工们全都站起身来,有人鼓掌,有人跺脚,有人用钢盔敲打椅子……整个的身心都投入的比赛中,全身心的为中国队加油!

  从那时起,我便迷上了体育,迷上了足球。毕业后,我们被分到采油矿去工作。矿里的各个采油队都是彩电,但电视频道却基本上被队里人多势重的女职工们把持着。每当晚上,电视频道播放的都是雷打不动的文艺节目或电视剧,我们这些球迷如热锅上的蚂蚁,找不到一个电视可看。没有办法,只好从采油矿步行四五十分钟,去作业大队去看足球转播。

  1982年1月10日的晚上,记得这天是第十二届世界杯亚大区预选赛中国对新西兰队附加赛,这是一场生死战,谁胜谁将进军西班牙。那天我是4点夜班,那时,我们员工上夜班都喜欢上4点的班。因为下班后补上一觉,第二天什么事情也不耽误。可那天不知神差还是鬼使,我的同事死活不同意串班。没有办法,我只好给他开出优厚的条件,让他上4点班拿零点班的补助(4点班的补助是三角,零点班的补助是四角)。我清晰地记得:同事的嘴角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可那场比赛的走势并没有按中国球迷的意愿去发展,成了我终身的一个遗憾。新西兰队上半场一记远射、下半场刚开场的一次偷袭,便以2:0领先。74分钟,中国队黄向东一记精彩任意球划进网窝。之后,中国队压在对门门前,不断轰滥炸,新西队全线退守,拼命苦撑。终场前,中国队如潮水般压在新西兰队门前,我们和作业工全都站起身来,不停地为中国了队击掌助威。终场哨声响起,国家队队队员倒地一片,在场几位作业工大哥个个如钢铁一般的汉子竟抱头痛哭,伤心得似泪人一般。

  从那时起,电视机里的体育比赛深深地吸引着我,每场不落。去图书馆看书,各大报纸和杂志等体育信息和评论也是我的首选。我还自费定购了《足球报》和《体育天地报》两张报纸。于是,我沉溺体育的世界里,像一株小小的向日葵贪婪地吮吸着阳光雨露。怅然间,我生命的时光似乎短了些许,变得丰足而有充实起来。

  那时,我最崇拜体育记者是《中国青年报》毕熙东、《人民日报》的汪大昭,他们的文章不仅专业性强,文采好,而且语言辛辣,笔锋犀利。随着观看比赛的增多,渐渐地,我对比赛有了自己认识,有了要把自己的见解。于是,我模仿着毕熙东笔调写了篇《咱也说说国家队》,后被辽宁《体育天地报》刊登。当时稿费是十五元钱,这是笔不小的收入,因为我那时的月收入只有80元。此后,我便文思泉涌,一发不可收拾,共有四百多篇体育评论见诸于《体育博览》《足球报》《中国体育报》《新体育》《大庆日报》《大庆晚报》等二十家报刊杂志上。《大庆体育》杂志还专门为我(笔名:油城玉壶)开设过专栏。

  在搜狐体育社区进行写手评比中,我共有67作品获奖,其中《女排帅位如烫手山芋,伟大复兴需四点运筹》等十三篇作品获得一等奖。这些作品都被链接在搜狐或搜狐体育的主页上,点击量最高的一篇曾达到5万人次。

  尽管我现在已临近退休之年,但我仍坚持每天打乒乓球,收看央视的体育新闻,关注网上体育信息和评论。由于手机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了解国际国内大赛更加方便快捷,重要的赛事几周前便有分析预测的文章,赛事评论几乎随着比赛的结束便出现在网络上,速度之快只能用“闪电”来形容。这也是我更加喜欢体育的原因之所在。但也有一些体育评论令我感到惊讶,甚至有些忧虑:一些评论不是从理性和技战术角度去分析比赛,从文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有些作者根本不懂体育比赛,但一些“国骂”和赃话赫然出现在文字中,甚至有专以“挖教练和球员隐私”为能事,鼓噪地域间球迷的对立情绪,空洞无物的“标题党”也时常出现在网络中……

  虽然我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我心中还有不少愿望需要实现,除了想游历世界各国去欣赏异域那美丽自然风光外,我还要坚持写我心爱的体育评论,争取在有生之年再写出优秀作品来。

  贺丙臣,网名油城玉壶,60后,出生于黑龙江省富锦市,中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大庆油田工作已四十年,现居住在北京西城区。从1985年起发表第一篇作品始,已在《散文》《小说月刊》《中国石油报》《杂文报》《电影评介》等报刊、杂志上共发表小说、散文、杂文、故事、评论共700余篇。信奉的创作格言是: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完成的。

看电视相关文章:

孩子太爱看电视了怎么办?

孩子为什么爱看电视、玩手机、电脑就是不爱读书?

天猫盒子如何看电视直播

高考英语满分作文关于学生看电视问题

爱看电视的一家人作文

爱看电视的弟弟作文4篇

《看电视》

  看电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中俄边境线上的小镇富锦县来到大庆油田采油六厂上技校。刚来油田,让我惊讶不已的是,这里职工福利待遇相当之好,令人羡慕:子女入托、上学、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