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
方鸿儒
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人生终极试题,据称被世人誉为“未来时代的先知”的英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罗素先生交出的答卷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非常欣赏17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布莱兹·帕斯卡尔经典名言:“由于空间,宇宙囊括并吞没了我,犹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我为什么而活着”,在人生一世唯信天信地,信父母信自己的我给出的答案则是:一为“自然”而活着。我既然是“自然之子”,我不为“自然”,不为“苍天、大地”活着,难道为虚无缥缈的所谓“远大理想”而活着?“我从大地来,我回大地去”,托体山阿,魂归自然。
二为“父母”活着。父母是血缘之核,犹如太阳,给我以生命和温暖,赐我以天智与才华。我不为“父母”活着,难道为某个“组织”而活着?我的一切梦想、追求,悉为着父母的嘱托而践行。唯为“父母”而活着,我方觉人生意义的真实、充实而不虚度、虚掷。
三为“自己”活着。万千精子,唯我来世。来世不易,我不为“自己”好好活一世,难道为“他人”虚度光阴?为自己活着,就是为生命的本质“自由和光阴”而活着。亦唯有人人皆“为自己活着”,这个世界便没有纷争与战争——活好自己,天下太平!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美国作家·梭罗)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是否真正“活过”!是否一切的思考皆出自我意识,一切的言语或文字皆出自自我内心?若是,则你真正“活过”;若非,则你虚度人生!
“我们这一辈”,人生跌宕起伏七十余年,风雨兼程半个多世纪,命矣运矣,无须怨天尤人,一切都是自己用双脚丈量出来的。在这块土地上“生”,就该是你的“命”——这就叫“生——命”!
岁月悄悄地充当生命的证人!人生即是与岁月的较量,征服岁月,也就获得了超越生命年轮的“活着”之价值。
“人生最美好的挽歌无过于当你在一种有价值的事业中度过了一生后能够说:‘主啊,如今请让你的仆人离去。’”(培根《论死亡》)
人生如梦非梦——活在当下非梦,撒手人间如梦;留住记忆非梦,丧失记忆如梦。“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爽爽走人”,则是方某“活着”之信条也。
《我为什么而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