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藤野先生》的相关内容。
一、《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
全文可以分为三大段。
第一大段(1~3):主要写了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并交代了为什么转到仙台学医。
第二大段(4~35):主要写作者到了仙台,如何与藤野先生相处,并交代了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大段(36~38):主要写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小结:文章通过记叙“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洋溢着对藤野先生的敬重、怀念之情。同时交代了自己先学医后弃医从文的原因,反映出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所特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二、《藤野先生》的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三、《藤野先生》的相关知识点。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解读:作者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流露出作者失望、矛盾、厌恶、痛苦的复杂情绪,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描写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生活?
解读:因为“清国留学生”不思进取,在东京过着恶浊庸俗的生活,作者对这些极为厌烦和失望,所以才会想要离开东京,前往仙台。同时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另外为下文和藤野先生相识做铺垫。
3.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大概是物以稀为贵”,说说你对句中的“大概”的理解?
解读:“大概”用来表示推测。作者推测了自己在仙台受到优待可能是因为当地没有中国的学生,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