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自己篇1
在倒达终点之前的我们还有一大段路要走,如果我们在途中不幸倒下了,那不是很遗憾吗?所以,学会奖励自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即便这奖励有多么的微不足道,它也仍会成为照亮我们前方道路的一盏指路明灯,带领我们前往属于我们的成功。一颗糖
悲伤时,奖励自己一颗糖。
当我在为某人某物某事感到伤心时,我便会觉得天空灰蒙蒙的,周围的空气似乎氤氲着一种独特的死亡气息,四周的角落旮旯里回应似得也散发出了一种孤独死寂的味道,而我自己正被这种压抑人心的气息慢慢包围,直到它们侵入我的内心深处。
在这时,我会奖励自己一颗口感极佳的水果糖。
拆开圆圆糖果外包裹这的一层薄薄的保护膜,一股浓郁的糖果香喷涌而至,冲散了四周粘稠而悲伤的气息。把整颗糖果塞进嘴里,原本苦涩难耐的口腔里现充斥着一股美味的糖香,糖那甜丝丝的味道不断地在渗透,渗透,直到把我内心深处的阴霾驱散,直到我布再那么悲伤。
奖励自己一颗糖真的那么有用吗?或许有一点儿用,抑或者根本没用,但这只是一种自我奖励,自我安慰罢了。
一杯水
烦躁时,奖励自己一杯水。
心情烦躁时,我总觉得太阳的日光比往常要毒辣,四周的空气比以往要闷热,旁边的行人比平常要可恶,这一切的不良感觉毫无根据,全因我烦,
烦闷时,一口气憋上来,咽也咽不下,吐也吐不出,活像噎了个生鸡蛋,难受死了。
这时,奖励自己一杯透心凉、心飞扬的冰水,水杯周围散发出一阵阵凉爽的冰雾,拂在脸上,凉凉的,闷热的气息似乎也减少了许多。一口气把整杯冰水灌入喉中,冰水随着食道畅通无阻地流下,冰凉的感觉刺激这全身的每一个细胞,这时,我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感叹:忒爽了!而烦躁的心情也像烟雾般一点一点地慢慢消逝。
奖励自己一杯水,让柔和的水熄灭那旺盛的烦躁之火。
一本书
迷茫时,奖励自己一本书。
对自己感到迷茫时,对理想感到迷茫时,对未来感到迷茫时,我会觉得一切都像是雾里看花,朦朦胧胧,看不真切。我像是处在一间弥漫这浓浓白雾的房间,什么也看不到,白雾阻挡了我的视线,触及眼底的也只有那满满的白色。我很无助,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我很彷徨。
这时,我需要奖励自己一本书,一本蕴含哲理能救我脱离苦海的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的确不错。我从浩瀚的书海中观看他人的故事,他人的理想,他人的执着,他人的辉煌。思绪开始清明,脑袋开始清醒,心中的团团疑雾随着我的一遍遍阅读而渐渐消散。不久过后,我的心又变得如往常般清明,一切疑问都解开了,我坚定地迈开脚步,走向属于自己的那一条星光大道,我将不再迷茫,不再彷徨。
奖励自己一本书,让它成为自己的一份慰藉,让它确立自己前进的方向,即使不能,它也能成为我的一份参考,一股动力。
物质粮食与精神粮食二者同样重要,而且二者之间还可以相互转换,奖励自己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只要适合自己,只要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常常奖励自己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多奖励一下自己,多犒劳一下自己,人活得那么幸苦,不就是为了奖励自己在未来过得幸福?
奖励自己真的很有必要,它会卸下你身上的重担,使你重获动力,轻装上阵,迈向成功的道路。
奖励自己篇2
奖励自己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得意时的自我激励;我们在失意时的自我安慰。但当我们身陷于挫折之中时,该如何来奖励自己?
唐代的李白曾几何时面临挫折。他没有沉浸的痛苦中,而是出去游山玩水。因此当上了浪漫诗仙;范仲淹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他因被降职而一蹶不振,哪里还有《岳阳楼记》的佳作;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如果因挫折而倒下。怎么还有流传至今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他们将挫折缩到最小,才能成为空前的大文学家。可是如果沉迷在痛苦中,只会将痛苦无限放大,作出错误的选择。
刘备是三国时期的君主。刘备的二弟在麦城败走后,刘备意气用事,竟发动全蜀的兵力去伐吴,但被火烧连营,失败而归。正因为这个错误,他兴复汉室的大志与生前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导致了“白帝城托孤”这一惨剧。
我们不能因为遇到了小的挫折就使自己的目标止步。要在挫折中学会反思,要在挫折中奖励自己。要在挫折中学会反思,要在挫折中学会奖励自己,才能使痛苦缩小。人生就是这样“不如意十常八九,常与人言无二三。”
将痛苦放大是对自己的惩罚,在挫折中奖励自己,将痛苦缩小,才能走出迷途,抛离绝望。
正因为这样,才有李白释怀的幸福;
正因为这样,才有范仲淹豪迈的幸福;
正因为这样,才有王勃豁达的幸福。
奖励自己篇3
我与你相约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不知是否因为天气的炙热,我低垂着头。而你却像大姐姐似地摸摸我的头,细声:“你很不错啦,离目标已经很近啦。”
微微抬头,看见附近的树木。不由地想起地那天,太阳烘烤着大地,听着蝉鸣,我依靠着树干,对着悠悠蓝蓝定下自己的目标。依稀间,那句话在耳边萦绕:我要考附中。
如今,树依然耸立在那儿,白云依然在蓝天飘荡。只是我无力地坐在长椅上。身旁做了个安慰的人。是不是很可笑啊。我对自己嗤笑一番。
“你到底有没有听我说话啊?”你弹了弹我的额头,一张纯真的笑容映入眼帘。我停滞了一两秒,小声地唔了一声。很近?距离很远啊。
“其实,有梦,就追逐的啊。只有努力,我相信一定会实现。而且,你在进步啊。”
忽然,你的声音淡了下去。轻轻低仿佛能够被风吹走。“以前啊,我很不自信。不过,我可乐天了。因为,哥哥曾经说过“这没什么的,起码,一步一步走。正如我所跟你说的。”接着, 她眸一皱,粗声:“在这装死人么?生活依旧,难道你要去跳楼么?加油吧。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我笑了笑。倏尔,你柔声道:“哥哥还教了我一个方法,我教教你噢。”你拿起木条,在地上画呀画。“把大目标分为多个小目标。起先,慢慢实现小目标。然后呢,奖励自己一下咯。这样,增强下自己的动力,再向目的地行驶。省得无趣嘛。”
最后,你向我伸出小拇指,说:“拉钩钩,我们一起走向目标。”我一应,也伸出手指。两指一印,一起追逐梦想。
我拍了拍身下的灰尘,准备起身。你拉住我,问:“干啥?”
“嘻嘻,去KFC,奖励自己一下。”“咳,物质奖励,也行。提示下精神奖励也不错。不过,我们现在去吧。我有优惠?弧!
有你真好。突然,你拉了我下。我疑惑地看着你。你唇一咧,说:“跟着我喊——我们可以的。”嗯。,可以的。我拥抱了你下。你羞涩地抱着我的头。夕阳将我们的身影拉得很长。永远地定格下来。
奖励自己篇4
一个要想干好一件事情,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心无旁鹜,全神贯注地追求既定的目标。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里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成了“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打消了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习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正是凭着这种专心执着的精神,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当戴摩西尼为自己的成功而庆幸时,一个奖励自己的念头在心中萌生。
在漫漫人生路上,当我们难于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地前行时,不妨斩断自己的退路,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向前跑,往往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法国作家雨果在1830年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雨果为了集中精力写作,除了身上穿的毛衣外其余衣物全封锁在柜里,把柜子的钥匙丢在湖里。由于拿不到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小说写作里。最终,雨果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完了这部作品,它就是闻名于世的文学世著《巴黎圣母院》。大功告成后,他由衷地舒了一口气,要不是当初果断地丢掉了钥匙,雨果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因此他首先得奖励自己的英明与果断。
是啊,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有这种敢于挑战,敢于抓住机遇的特性,他们坚定不移的意志,毫不退缩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当我们在付出后得到回报时,也真应自己奖励自己一番。
奖励自己篇5
诺贝尔奖,至高无上,使多少科学巨子、文坛巨匠为之神往。
奥斯卡金奖,华贵迷人,使多少影界明星为之神魂癫狂。
人生一回,若能获得其中的一项殊荣,也不枉来世上走一遭。但是这些巨奖,岂是我们这些凡俗夫子能够轻易获得的?甚至除此之外的“这个奖”“那个奖”我辈也难以企及。
然而,普通人自有普通人的追求,平凡者自有平凡者的向往。既然我们不能站在鲜花与掌声托起的舞台上,不能拥有巨奖巨杯,何不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份实实在在的奖励呢?
在自己做得不错的时候,给自己来一份奖励,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同样是走进大观园,刘姥姥很开心,林妹妹却很伤心;同样是面对江水,苏子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后主却低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同样是看到大雁,李太白因“雁引愁心去”而心境开朗起来;易安居士却因“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而惆怅不已。
景无异,不同的是人的心情。好心情能让人“拨得云开见月明”,好心情是“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让人觉得乐不可支。因此,为了让自己拥有好心情,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更要学会奖励自己。
给自己一份奖励,微笑着过好每一天。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当代著名台湾作家林清玄在广州演讲时,谈到另一位台湾作家倪匡每小时能够手写6千字。为什么倪匡的写作速度如此之快呢?林清玄告诉听众,原来倪匡对自己用了不同一般的激励办法。倪匡把一大叠美钞摆在桌子上,每当写完一个章节,就拿几张放进自己的口袋里。林清玄说自己之所以每小时只能手写4千字,那是因为自己的桌子上摆的是台币。他们用如此方式激励自己,自己先给自己一个奖赏,让自己有一份好心情不断地写下去,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办法。
给自己一份奖励,好好享受生活。
清晨起床后,我们可以对着镜子对自己说:“你真不赖!”然后,为自己播放一段柔和的音乐,捧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坐在鲜花盛开的阻台上,伴着淡淡的清香漫游在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晚上上床时,我们可以对自己伸出大拇指说:“今天我过得真不赖,我没有辜负青春,没有辜负自己……”然后,你会很快打起呼噜,甜甜地走进梦乡。
当然,如果家里有条件,你也可以给自己一些物质方面的奖励,比如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买一套自己喜欢的衣服,也可以买一条自己喜欢的爆米花或者是一个小果冻……
作为非常平凡的我们,要得到别人的赞美和别人的奖励,也许有一定的困难。我们与其傻傻地等待那些难以得到的东西。不如学会自己一给自己一些奖励。
真的,学会给自己一些奖励,你会感觉很爽!
奖励自己篇6
公司会发点儿福利吗?那个谁谁会发给你一个红包一份惊喜吗?有人会送你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吗?
这几乎是我们常常生出的小心思,有时候得到满足,有时候会有点失望,一年又一年,就在这些期盼中走过岁月的辗转交替。
可是今年,从现在开始,你决定不再等待,不再期盼,你要在每个节日里送自己一份奖励。
单位领导啊,别人啊,大家都是那么忙,都有自己的事情,才不会记得你的辛苦,在意你的向往呢。他们看到的只是你在人前的神采飞扬,他们记得的只是你白天的自信从容。只有你自己,才真切地知道,你曾品尝过多少酸甜苦辣的滋味,你忍受过多少委屈无奈的情绪,你在黑夜独自流过多少汗水泪水,你曾经用尽了怎样的洪荒之力……
所以,何必还等什么别人呢?最了解自己的你,最爱自己的你,最心疼自己的你,在每一个美好的节日里,送自己一份最喜欢的奖励:
春节的假日最L,就买几本心仪的书送自己吧。小说散文随笔历史,各具其美,各有情怀味道,让它们与你相约那些喧嚣吵闹白天夜晚,抚慰你的心灵,滋养你的精神,丰盈你的笑容。
情人节里没有情人也不黯然,买几只不同色彩的口红送自己。将它们温柔涂上双唇,让每一天都如临花照水,光彩迷人;让每一夜都顾盼生辉,妖娆魅惑。
“三八”是女人的节日,当然要隆重庆祝。去喜欢的小店买一堆漂亮的新衣吧。赤橙黄绿青蓝紫,用最斑斓灿烂的色彩映衬你最美丽自信的笑容,奖励自己精彩生动的人生,也治愈你默默承受的所有伤痛和失败。
当然,即使没什么节日,你也可以随时随地买一袋大大的咖啡,一份精美的甜点巧克力,你的味蕾也需要满足,身体更需要奖励,让什么“饮食好习惯啊”“减肥啊”都先飞一会儿吧,用咖啡美食,为每一天带来香浓甜美的味道。
与其被动等待别人的奖励赞美,何如主动给自己颁发一份奖赏?在寻常的每一天里,你那么辛苦,那么努力,那么勇敢,那么优秀,是的,你配得起最好的奖励!
奖励自己篇7
奖励自己
星期日的早晨,我决定骑车到乡下去,看看乡村美景。
转过曲曲折折的路道,穿过公路了,这时一辆公交车停靠在路边,我便从车前横穿公路。忽然,一个小姑娘从旁边插过来。在一阵慌乱中,我的车撞倒了那个小姑娘。我忙停下车,扶起了那小姑娘后,赶紧用力蹬起车子,向郊外驶去。(从本段可以看出作者的表达方式单一,基本以叙述为主。在叙述中应浓墨描写自己去乡村途中看到的景物,因为这是“奖励自己”的礼物之一。)
初一的时间走得太过匆忙,总喜欢这样停下自己的脚步,给心情放个假,算是给自己的奖励。
记得刚跨进初中门槛时,我很不用功,政治课上从来不听讲,更不用说课后去复习了。第一次政治考试的成绩自然是一塌糊涂了。回家后,被妈妈狠狠地训了一顿。于是,我写了一篇随感,语文老师稍加润色后,便投进了绿色信箱。一个月后,老师拿着一张通知单,兴冲冲地告诉我,说那篇文章已入选《花季风》一书。不久,我拿到了那本书,看着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心里甜透了。(详略不分,缺少描写,应该衬托出自己此刻心里有多么高兴。)
小路的坑坑洼洼,让我不得不放慢了骑车速度。我悠闲地骑着,不禁又想起刚学会骑车时,上街正好撞倒了遇到路边的菜摊子。那个卖菜的人立刻一把拽住我的自行车,口口声声说我轧坏了她的菜,非要我赔偿不可。那时,我囊中羞涩,身无分文,再说我的车根本就没有碰到她的菜。于是,她见我无赔偿之意,当众把我辱骂了顿,并且扣住我的车不让走。我纳闷了。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呀!(这个材料背离中心。上文中“我”横穿公路撞倒了小姑娘与刚进初中写随感的材料和这里的骑车撞倒菜摊子这三件事,作者泼墨如云,进入了冗赘之误区,这些与本文的中心毫无关系,应毫不吝惜地删去。)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我已置身于朝思暮想的大自然中。路旁参差不齐的树木苍翠欲滴,树上传来鸟儿的鸣叫声,田野里的庄稼茁壮生长……我感叹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它让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在身心疲惫不堪的时刻,找到了一个给心情放假的地方。
路向远方延伸,车轮滚向前方,我累了。停下“老凤凰”,我躺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从包里取出一本书,这是三毛的作品,静静地坐着,静静地看着。(注意前后表述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纸页在指缝间翻转,从清晨到黄昏,整理行装该回家了。远方传来悠扬的歌声,一个老汉一头牛由远而近,悠闲自在。
返回在小路上,我想,那老汉一定和我一样得到心灵的洗礼,这是对自己的奖励。(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应适当议论,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给自己一次奖励,就是给自己一个肯定,给自己一份信心,给自己一个继续努力的支点。奖励自己,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只有奖励自己,你才能发现自己在芸芸众生中的价值。只有奖励自己,你才不会在烦恼中虚度光阴,学会体验人生,享受生活,感受幸福。(结尾虽用议论点题,但犯了冗赘之病。点睛之笔是须极精练的。它应如同一块压缩饼干,言虽少而意无穷。)
(作者从独特的角度切入文章,叙写了自己给自己特别奖励的经过,但全文平铺直叙,读来平淡寡味。)
【升格佳作】
奖励自己
郁雯雯
脚蹬“安踏”,头戴遮阳帽,背起行囊,骑一辆老“凤凰”,我向乡村出发了。
转过曲曲折折的路道,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终于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呼吸着自由而清新的空气,拥抱着绿色的大地。
初一的时间走得太过匆忙,我总喜欢这样放慢自己的脚步,给心情放个假,算是给自己的奖励。
老“凤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缓缓前行,路旁参差不齐的树木苍翠欲滴,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生长着,绿荫铺满了整个小路。树上偶尔传来无名鸟儿的鸣叫声,那声音像山涧的清泉汩汩流过幽深的山谷,像淅淅沥沥的雨丝轻轻落在黛黑的砖瓦上。若不是来自心情对快乐的追求,若不是来自灵魂对自己的坚守,它们怎会唱出如此美好的歌呢?田野里茁壮生长的庄稼,在蓝天、白云、黑壤的衬托下,色彩相间,层次分明。它们仿佛是大地孕育的精灵,载着沉甸甸的喜悦,连空气中飘荡的都是那种满足的味道。我感叹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它让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在身心疲惫不堪的时刻,找到了一个给心情放假的地方。这是大自然对我最好的奖励。
路向远方延伸,“老凤凰”驶向前方,我累了。停下老“凤凰”,我躺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柔软的草轻轻地抚摩着我的脊背。静静地闭上眼睛,野花的幽香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微风吹来,像远处高楼上飘来的歌声似的。我从包里取出一本书,倚着树坐下,淡淡的墨香在空气中弥漫,虽然现在流行电子书,然而我还是喜欢看纸质书的感觉。这是三毛的作品,三毛这个传奇的女子,她的一生都在漂泊、流浪……静静地坐着,静静地看着书,这是生活给我的最好奖励。
平日里我背负着学习的压力,紧闭心门,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却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了。来到这里,不是为了躲避现实,而是寻找生活的答案,为了追求真实的自我,回到生命最初的美好。这里的一花一草、一叶一木都以自然的状态生长着,这里实实在在的原生态,让我看到了生命初始的状态,找到了生命的本真。在这里,我的心永远那么平静而真诚,这是我给自己的最好奖励。
时间在指间流过,从清晨到黄昏,我该整理行装回家了。远方传来浑厚的歌声,一个老汉和一头牛由远而近,歌声里没有对生活的抱怨,也没有对贫穷的哀叹,只有简单而真实的快乐。他一定和我一样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在做最自然的自己。
获得最好奖励的我骑着老“凤凰”从小路返回,夕阳的余晖洒在我的脸上,温馨而又美好……
奖励自己篇8
【关键词】儿童诚实行为;儿童说谎行为;奖励对儿童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7/08-0063-05
诚实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德。与诚实相对的概念则是说谎和欺骗,对诚实的研究可以通过对说谎、欺骗的研究进行。儿童对说谎的认知以及说谎行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过程,说谎行为的发生被许多发展心理学家看作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重要指标之一。〔1〕目前对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率以及说谎的技能水平上。已有研究表明,年幼儿童说谎是一种比较普遍和频繁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说谎的技能逐步发展,儿童在说谎时已能较好地掩饰自己的神情,但他们还不是老练的说谎者。〔2〕徐芬等人探讨了儿童说谎行为与其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证实儿童是否说谎与其对错误信念的理解没有关系,但儿童的不同说谎水平与其错误信念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3〕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探讨了儿童说谎认知与行为的关系以及榜样等对儿童说谎行为的影响。〔4,5〕这些与儿童说谎相关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人们更深入全面地探讨儿童说谎行为打下了坚实基础。
奖励作为一种可以满足儿童社会心理需要的外部诱因,它可以唤起儿童的外部动机,从而改变儿童的行为方式。目前仅有少量研究涉及说谎行为与奖励的关系。Talwar和Lee采用听声音猜玩具的实验情境,以猜对有奖为诱惑,发现大多数儿童在奖品的诱惑下发生了违规行为。〔6〕王平通过猜东西的游戏,以猜出有奖为诱惑,结果很多儿童发生了偷看行为,并且说谎。因为奖励物不同,儿童的偷看和说谎率也不一样。与以贴画为奖励的情境相比,在以棒棒糖为奖励的情境中偷看和说谎的儿童更多。王平的研究说明儿童的违规行为会受到诱因的影响,奖励物对儿童的吸引力越大,儿童的违规行为就越多。〔7〕以上研究证实了奖励对儿童说谎的影响。但已有的相关研究几乎都是从单一的物质奖励角度来探讨问题,并且几乎都是从受奖励驱使诱发说谎行为这一角度来开展的研究,没有从直接奖励诚实行为的角度进行实验。因此,本研究试图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探讨两者对儿童诚实和说谎行为的影响,试图从奖励诚实行为出发,考察在奖励的诱惑下儿童诚实和说谎行为的变化特征,进而揭示儿童诚实和说谎行为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对儿童诚实动机的分析,初步考察儿童诚实行为的归因模式。
一、研究方法
1.实验被试
研究者从金华市六所幼儿园中随机选取188名被试。在实验过程中,有6名被试因资料不全、中途受干扰或违反实验程序而退出实验,因此实际参加实验的有效被试为182人,有效率为96.81%。182名被试的平均年龄为5.73岁,标准差为0.43。女孩72人,男孩110人。不同诚实奖励条件下儿童的人数分布为:无奖励组57人,物质奖励组50人,精神奖励组38人,物质、精神双重奖励组37人。
2.实验设计
本实验设计为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诚实奖励(若儿童承认自己偷看了玩具,研究者就给予儿童奖励)作为自变量,共有四种水平,分别为:无奖励、物质奖励(2元钱)、精神奖励(1个五角星)、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2元钱和1个五角星)。因变量为偷看儿童的回答(说谎或者诚实行为)。实验采用经典的“抵制诱惑情境”研究。研究者设置“听声音猜玩具”的游戏情境,分别考察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儿童选择诚实还是说谎行为,进而揭示儿童在不同利益驱使下诚实和说谎行为的变化规律。
由于本实验中涉及精神奖励,故在实验之前研究者曾到被试班级中了解教师对儿童进行精神奖励的方式,发现参与本实验的所有被试所在的班级均采用奖励五角星的方式作为对儿童的精神奖励,故本实验中的精神奖励也为奖励五角星。同时由于本实验采用钱币作为对儿童诚实行为的物质奖励,故在实验前研究者曾了解儿童是否知道钱的用途。对不清楚钱的用途的儿童,研究者先对其进行有关训练,以保证每个被试都明白钱的用途。
3.实验步骤
实验在与活动室有一定距离的一个安静的房间里进行。实验时被试儿童被逐一邀请来参加一个“听声音猜玩具”的游戏。
研究者在开始做游戏前告诉儿童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即猜对三样玩具就可以得到2元钱的奖励。儿童明白游戏规则后,背对实验桌,根据听到的声音来猜测桌上有什么玩具。前两个玩具都与声音有自然的联系(如猫叫声与玩具猫配对出现,狗叫声与玩具狗配对出现),因此十分容易猜测。每次儿童猜测后,研究者都允许儿童回头观察实验桌,验证自己是否猜对了。猜第三个玩具时,研究者采用一种与实物没有直接联系的声音,即音乐贺卡中的音乐声。在发出声音后,研究者借故离开房间,离开之前告诉儿童:“我有事要出去一下。这个玩具有点难猜,你要仔细地听这个声音,动动脑筋想一想这是什么玩具。等我回来后我们继续来猜玩具。如果你猜对了,我就奖励你2元钱。但是我不在的时候,你不要转过头去看玩具。”然后研究者离开房间大约1分钟。另一位研究者躲在隐秘处,通过摄像头观察儿童的行为并作相应记录。
1分钟后,研究者回到房间后对儿童说:“我们先不要猜。我知道在玩这个游戏时,有些小朋友会趁老师不在的时候转过头去看玩具。我现在要问你,我不在的时候你有没有转过头去看玩具?如果你看过了,告诉我一声(在有奖励的条件下,指导语分别为告诉我一声,我就奖励你2元钱;告诉我一声,我就奖励你1个五角星;告诉我一声,我就奖励你2元钱和1个五角星)。如果你没有看过,那我们继续来猜,猜对了就奖励你2元钱。现在请你告诉我,刚才我不在的时候你有没有转过头来看呢?”
如果存在偷看行为的儿童承认自己看过了,研究者就继续追问儿童承认自己偷看的理由,以此考察儿童诚实行为的内部心理模式。
在实验前,研究者与儿童谈一些与实验无关的话题,以便儿童熟悉研究者并创造良好实验氛围。在实验中,儿童被随机分配到每个实验条件下。游戏玩具也随机不断轮换。实验结束后,研究者与儿童一起承诺共同保守游戏秘密,避免儿童间的互相干扰。
4.数据处理
通过隐秘观察的记录结果,根据儿童的行为反应,研究者把儿童分为偷看者和非偷看者两类,又将偷看者分为说谎者和坦白者两类,并且对坦白者的承认理由进行编码,最后采用SPSS分析处理所有数据。
二、研究结果
1.偷看儿童与非偷看儿童人数比较
对儿童偷看与否的人数分布进行χ2检验,结果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5.165,df=1,p0.05)。因此,在后续数据分析中,本研究将男孩、女孩的数据结果合并讨论,不再考虑性别因素的影响。
2.不同奖励条件下诚实与说谎儿童人数比较
在无奖励条件下,诚实儿童的比例最低;在物质、精神双重奖励条件下,诚实儿童的比例最高。对不同奖励条件下说谎和诚实儿童的人数百分比进行χ2检验,结果表明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9.37,df=3,p
3.儿童诚实行为的动机
当儿童坦白自己偷看玩具时,研究者会问儿童:“你为什么要承认?”儿童回答后,研究者会进一步追问儿童所说的理由是否是他的真实想法,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儿童再次回答诚实的理由。考虑到儿童可能一开始会掩饰自己的真实动机,所以以追问后儿童的回答为准,对儿童回答的理由进行编码。编码行为共分为三类:不知道,即儿童在回答中沉默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坦白;诚实原则,即儿童回答“老师说要做诚实的好孩子”、“爸爸说小孩子不能撒谎”、“承认错误是个好孩子”、“妈妈说不能骗人”等理由;与奖励有关,即儿童回答“我喜欢五角星”、“因为奖励多”、“有奖励”等理由。
对不同奖励条件下回答不知道的儿童人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发现无显著差异(χ2=0.603,df=3,p >0.05)。对不同奖励条件下以诚实原则作为坦白理由的人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发现无显著差异(χ2=2.96,df=3,p>0.05)。对不同奖励条件下诚实动机与奖励有关的人数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呈现显著性差异(χ2=26.6,df=3,p
三、分析与讨论
1.儿童的偷看行为
在抵制诱惑的情境游戏中,尽管研究者在讲解游戏规则时多次强调不能转过头去偷看玩具,但182名被试中仍有131人(72%)发生违规行为。儿童偷看的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儿童的自我监控能力相对较弱;二是因为猜对会有奖励,儿童为了得到奖励而偷看;三是偷看很方便,儿童只要一转头就能看到桌子上的玩具,而且在没有他人的情况下偷看更方便;四是好奇心的驱使,儿童听到一个与先前不同的声音时,很想马上知道这是什么玩具。
观察记录发现,大部分有偷看行为的儿童会迅速转过头去偷看,偷看后又迅速恢复到偷看之前的姿势,即背对桌子,头朝前方。大部分儿童都只有一次偷看行为。这说明每个被试儿童都能很好地理解研究者离开时对他们的要求,也意识到自己应该遵守游戏规则,不应该偷看,偷看是一种违规行为,他们不愿意被研究者发现。
2.儿童的诚实行为
本研究证实,在无奖励条件下,承认自己偷看的儿童人数最少;在物质、精神双重奖励条件下,承认自己偷看的儿童人数最多,这与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认为,与行为匹配的奖励越多,儿童越倾向于表现出这种行为。大班儿童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因此在更多奖励的驱使下,更多儿童会选择诚实行为。
本研究还发现,物质奖励对儿童诚实行为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而精神奖励对儿童诚实行为的变化有显著影响,精神奖励对儿童诚实行为的作用显著大于物质奖励。在日常生活中学前儿童很少亲身体验花钱的感受,只是间接懂得钱的用途和重要性,而五角星作为教师表扬儿童良好行为的手段,是儿童经常会接触到的强化物。因此,为了得到教师的好评和同伴的认可,处于同伴关系发展重要时期的学前儿童,几乎每天都在争取得到五角星。同时,6岁左右是儿童二级错误信念发展的关键期,〔8〕儿童的道德行为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利益诱惑面前,随着利益的变化,儿童会进行心理机制的内在加工,思考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大小。在坦白偷看会得到2元钱诚实奖励的条件下,因为猜对也是奖励2元钱,因此猜对玩具的奖励诱惑性更大。另外,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和尊严,展现出良好自我,很多学前儿童会选择说谎。〔9〕而在有精神奖励的情况下,当儿童知道如果坦白自己在游戏中的违规行为不但不会受到惩罚,并且可能得到比猜对玩具更具有吸引力的奖励时,儿童会更倾向于获得五角星,因而选择坦白自己的偷看行为。在物质、精神双重奖励的诱惑下,超过一半的儿童承认自己偷看了玩具。
诚实是社会默认的每个人都应遵守的生活准则和社会规范。但在常规教育中,儿童如果发生过失行为,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也许会隐瞒自己的错误。本研究发现,为儿童提供额外的奖励,特别是精神奖励,儿童的诚实行为会相应增加。由此可见,在道德教育中,精神奖励对儿童诚实行为的强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儿童的说谎行为
本研究发现,无论在哪种奖励条件下,总有很大一部分儿童出现说谎行为,即使是在物质、精神双重奖励条件下,仍有40%的儿童选择说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儿童说谎呢?这一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他们懂得偷看是一种违规行为。虽然在实验中儿童能意识到诚实可以获得更多或更喜欢的奖励,但是很多儿童没有体验过“承认错误还是个好孩子”这种经历,因此还是选择说谎。在日常教育中,虽然家长或者教师会要求儿童做个诚实的好孩子,但当儿童如实坦白自己的过失行为时,家长或教师往往忽视了儿童的诚实表现,只是一味训斥儿童的违规行为。儿童的诚实行为没有得到及时鼓励和强化,久而久之,儿童为了避免家长或教师的责备,往往会顺着成人的期望回答问题。一旦谎言得逞,儿童以后还会以更高明的手段说谎。所以,当家长或教师发现儿童第一次说谎时,要及时指出说谎的危害,让儿童意识到说谎比做错事更严重,及时制止儿童的这种不良行为。
另外,本研究以猜对玩具奖励2元钱为参照,将诚实行为的精神奖励定为1个五角星。在不同儿童眼中,1个五角星的价值是否相同?如果将精神奖励变成2个五角星或更多五角星,是否会有更多儿童选择坦白自己的违规行为?这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探讨。
4.儿童的诚实动机
在不同奖励条件下,总有一部分儿童会因为遵守诚实原则而坦白自己的偷看行为。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服从于外在权威,受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影响,总会有部分儿童遵守诚实原则。
从儿童的诚实动机中可以发现,只要有精神奖励,儿童因为奖励而坦白的人数显著多于只有物质奖励或无奖励条件下的人数。这进一步证实了精神奖励对儿童诚实行为的重要影响。值得关注的是,本研究采用的对诚实的物质奖励是2元钱,与猜对玩具的奖励等值。如果改为猜对玩具奖励2元钱,诚实奖励3元钱或更多,儿童的诚实或说谎行为是否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也有待后续研究的探讨。
部分儿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坦白,这些儿童还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原因进行思考,或是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与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有关。根据皮亚杰的理论,4~6岁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部分儿童不能很好地内省或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发现:(1)在猜对玩具有奖励的诱惑下,大多数儿童发生了偷看行为。(2)只要有精神奖励存在,儿童的诚实率显著高于无精神奖励条件。精神奖励对儿童诚实行为的作用显著大于物质奖励的作用。(3)在诚实无奖励和诚实只有物质奖励的条件下,儿童的坦白动机多数是受诚实原则驱使;在诚实只有精神奖励或有精神、物质双重奖励条件下,儿童的坦白动机多数与奖励有关。
参考文献:
〔1〕NEWTON P, REDDY V, BULL R. Children’s everyday deception and performance on false-belief tasks〔J〕.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0,18:297-317.
〔2〕WILSON A E, SMITH M D, ROSS H S. The nature and effects of young children’s lies〔J〕. Social Development, 2003, 12(1): 21-45.
〔3〕徐芬,王卫星,张文静.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J〕. 心理学报,2005,37(1): 73-78.
〔4〕LONDON K, NUNEZ N. Examining the efficacy of truth/lie discussions in predicting and increasing the veracity of children’s reports〔J〕.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2002, 83: 131-147.
〔5〕〔7〕王平.学前儿童对说谎的理解与评价及与实际行为的相关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5.
〔6〕TALWAR V, LEE K. Development of lying to conceal a transgression:Children’s control of expressive behavior during verbal decep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2002 , 26(5): 436-444.
〔8〕张文新,等.3~6岁儿童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J〕.心理学报,2004,36(3):327-334.
奖励自己范文精选8篇(全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