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讲座 篇一
1、乱扔烟头引起火灾
冬季风多雨少,天寒物燥,特别要警惕吸烟引起火灾,随手乱扔烟头是很多烟民的不良习惯。吸烟者要自觉、自爱、自防,在宿舍内部要积极宣传禁烟。
2、电器故障引起火灾
要做到用前检查,用后保养,避免因线路老化、年久失修或经常搬运碰破电线而引发火灾事故,宿舍内部不要使用煤油炉,酒精灯易染燃物品。
3、怎样打火警电话?
(1)火警电话打通后,应讲清楚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号码等详细地址;
(2)要讲清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情况;
(3)要讲清是平房还是楼房,最好能讲清起火部位,燃烧物质和燃烧情况;
(4)报警人要讲清自己姓名、所在单位和电话号码;
(5)报警后要派专人在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以便迅速、准确到达起火地点。发现火警应及时报警,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4、要力争把火灾消灭在初起阶段
火灾初起阶段火场面积小、温度低,是便于扑救的最有利时机。在此阶段发现火灾,只要不错过时机,可以用很少的人力和灭火器材,甚至一桶水、一只灭火器,就可以扑灭火灾,火灾损失小。因此要注意扑灭初起阶段的火灾。
5、在逃生时,身上着火怎么办?
人身上着火后千万不能跑,因为越跑火就越旺。这是因为人一跑反而加快了空气对流而促进燃烧,火势会更加猛烈。跑,不但不能灭火,反而将火种带到别的地方,还有可能扩大火势,这是很危险的。应该:
(1)尽量先把衣服脱掉,浸入水中或用脚踩灭;
(2)如果来不及脱衣服,也可以卧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
(3)可以跳入附近的水池和水塘内灭火,如果烧伤面积大,就不能跳入水中以防感染;
(4)切忌用灭火器直接向着火人身上喷射,因为多数灭火器的药剂会引起烧伤的创口产生感染。
6、烟气妨碍人员逃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烟气的毒害性。虽然烟气中的成分并不都有毒害性,但是无毒气体也会妨碍人的呼吸,降低空气中氧的浓度,造成人体缺氧而死。
(2) 烟气的减光性。烟气的减光性是指烟气降低人的能见度,这就使人们不能迅速逃离火场,增加了中毒和烧死的可能性。
(3) 烟气的恐怖性。在发生火灾时,特别是发生轰然后,火焰和烟气冲出门窗孔洞,浓烟滚滚,烈火熊熊,使人们产生了恐怖感,常常因此造成了疏散过程中的混乱局面,使有的人失去了正常活动能力,有的甚至失去理智,惊惶失措。
7、怎样使用湿毛巾防烟
(1)折叠层数要依毛巾的质地而异,一般毛巾折叠8层为宜,这样烟雾浓度消除率可达60%。
(2)毛巾不必弄湿。
(3)使用时要捂住口和鼻,虑烟的面积尽量增大。
8、发生火灾时人被困在室内怎样呼救?
发生火灾,情况复杂,人被围困在室内,有时不了解周围失火情况,一时不能撤离火场。由于火势凶猛,门窗被封住,烟熏火燎容易迷失方向。
人被大火围困在建筑物内向外呼救,外面的人很难听到。因为熊熊烈火形成一道火围墙,向外呼救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此时此刻被困的人应保持冷静,人应卧倒在地面上呼救。因火势顺着气流向上升,在低矮的地方,可燃物已经烧过或还有未燃烧之处,呼救的声波可透过这些空隙向外传出。这样外界容易听到呼救声,能够及时设法营救。
9、如何选择避难房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临街的房间,因为那样便于观察火情,可以和救援者通过呼喊、手势等取得联系,对及时获得救援大有益处。
(2) 选择有阳台的房间。
(3) 选择从楼梯间便于接近的房间。
10、电脑着火怎么办?
如果电脑着火,即使关掉机子,甚至拔下插头,机内的元件仍然很热,仍会迸出烈焰并产生毒气,荧光屏、显象管也可能爆炸,应付的方法如下:
电脑开始冒烟或起火时,马上拔掉电源插头或关闭电源总开关,然后用湿毛毯或棉被等盖住电脑,这样既能阻止烟火蔓延,也可挡住荧光屏的玻璃碎片。
切勿向失火电脑泼水,即使已关掉电源的电脑也是这样,因为温度突然降下来,会使炽热的显象管爆裂。此外,电脑内仍有剩余电流,泼水可能引起触电。
切勿揭起覆盖物观看,灭火时,为防止显象管爆炸伤人,只能从侧面或后面接近电脑。
11、使用电源插座怎样注意防火?
电源插座中有一种一座多用的三联插座和四联插座,使用方便,颇受同学们青睐。但是使用这种多用插座应注意电源插座所能承受的能力,不能超负荷使用,以保安全。
安全知识讲座 篇二
今天,交通部门派贾警官来我校进行《交通知识讲座》,讲得可细致了。
贾警官先讲了过马路的要点:不能离正在拐弯的车太近、不能在指示灯为红灯的时候过马路、在过没有指示灯的马路时要看车等,然后讲了文明乘车的要点,最后讲了 12岁之后才能骑自行车、即使12之后,在骑自行车也要了解相关的规定才能骑等许多知识。
贾警官讲完后,让我深思起来,仔细想一想,爸爸、妈妈、舅舅以及当老师的舅妈都犯下了不少错误,如:没交警的地方就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就拿几年前来说吧,我和妈妈在七小附近的人行道上,只见妈妈东张西望看看有没有交警,然后就拉着我横穿马路,结果刚走出马路就被罚款,但至今都没有改。
安全知识讲座 篇三
1.1公共危机的信息不对称
在2003年的“非典”事件早期阶段,政府缺乏有效通报制度,媒体又普遍保持沉默,公众则极力打探事实。在正面的、有效的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各种不实、夸大、扭曲的信息顺利占领了信息传播领域,一时之间关于“非典一夜致命”“南方某城疫情大爆发”等信息充斥于街头巷尾。群众对疫情缺乏客观正面的了解,产生恐慌情绪。在危机状态下,政府与公众沟通不顺畅,可能导致信息缺失或者传递受阻,也可能导致虚假信息泛滥。无论是何种情形,都势必会加重处于危机当中的公众的恐慌心理,引起过激反应,使危机恶化,引发更深度的动荡和危害。
1.2公共领域是消除危机中信息不对称的重要阵地
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政府和民众分属于两个领域,公共领域则是介于以社会公众为代表的私人领域和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空间和时间。公共领域可以说是政府和社会民众交流信息、沟通和协作的平台。在这个领域,公民可以讨论、了解、分析公共事务,形成舆论意见,与国家以公共权力形式进行对话,共同追求社会的最大福祉和公共利益最优化。公共领域是消除危机过程中政府与民众由于信息传递缺位、沟通不顺畅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重要阵地。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国家权力领域承担着危机管理者的责任,必须有效地预防、回应、化解和消除各种危机。私人领域作为危机的承受者,也是危机管理的积极参与者。但是由于双方的信息掌握不同步,管理危机的角度和立场并不一致,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合作常会产生阻隔。公共领域的作用,正是为两个领域的代表———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沟通和对话提供了空间和时间。有别于国家权力领域的危机主要管理者和私人领域的危机管理参与者的角色,公共领域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首先承担着协调沟通消除误解的重任,在危机管理过程中,为国家权力领域和私人领域提供了沟通的空间,平衡两个领域的冲突,消除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误解。其次,公共领域凭借其巨大的影响力,为危机预防、危机对抗、后危机管理等方面普及重要有效的信息起着重要的辅助管理作用。再次,与国家权力领域的直接干预不同,公共领域在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是间接而缓慢的。
1.3具备公共领域性的图书馆讲座在消除危机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
首先,公共领域的参与者是具有平等性和广泛性的所有人,公共图书馆讲座面向社会大众,每一次讲座参与者群体的形成都是随机和偶然的,他们出于对同一个公共话题的关注而聚集在一起。参与个体存在着年龄、职业、教育层次、地域背景的差别,持有不同的观念。这些广泛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个体,因为对同一个话题的关注和兴趣而聚集起来,平等地参与到讲座中来。其次,公共领域是能够保障参与者充分沟通的媒介,图书馆讲座也是一个能够为参与者提供充分沟通的良好媒介。每一个参与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讨论,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就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心得和看法。再次,公共领域的功能是监督国家行政执行职能,并影响国家的公共决策,将参与者的讨论整合成有效的建议,促进公共权力的管理合理化。公共图书馆讲座是这样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社会公众可以了解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意图和目标,体现了社会成员对公共行政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参与者对话题的讨论和共识,也可以通过图书馆讲座这一途径反馈给权力领域,促进国家权力执行的合理化。最后,公共领域的参与者可以对具有普遍利益的问题进行自由开放的讨论,形成公众舆论导向。讲座的参与者可以就普遍关注的话题进行自由开放的讨论,并形成舆论。随着公共图书讲座规模不断扩大,影响日益深入,这种形成于公共平台的舆论导向的传递和反馈途径日益顺畅。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讲座是公共领域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公共领域参与危机管理的方式表现在:为政府和民众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协调提供了一个适合的平台。公共图书馆讲座在危机管理中起着协调作用,并为社会危机管理中的两个重要参与者———政府权力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了对话的空间。一是公共图书馆讲座面向公众,公益讲座关注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协调平和各个阶层的矛盾;图书馆讲座具有城市再教育职能,肩负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正确道德观的责任,从根本上提高公众的辨识能力,帮助公众对泛滥的信息进行筛选判别。二是公共图书馆的文化类讲座,强调不同地域、人群、种族之间的文化信息交流,如广州图书馆的多元文化系列讲座,就给了公众一个机会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人情。使来自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信仰,能够和谐共处,互相尊重,避免由于了解不全面而带来的地域和信仰冲突。三是公共图书馆讲座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除传统的公共性文化宣传讲座能够传播危机的预防、抵御知识,发动公众力量共同预防和抵御危机外,辩论型、对话型、公共文化沙龙等新颖的讲座形式更能让公众个体参与到危机的预防、对抗、管理总结中来,每一个参与的个人都有机会发出声音和反馈看法。公共图书馆讲座则成为公共舆论导向行程的平台,并着力于把这个平台上来自公众最真实的声音传递和反馈出去,使政府机关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民众的想法和需求。
2图书馆讲座的社会危机管理实践
2.1公共图书馆讲座在社会危机管理各个阶段中的作用
政府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角,承担着危机预警、危机处理、危机善后等重要工作。图书馆讲座起到的是一种辅助作用,为危机预警提供一个宣传平台,及时、准确、客观地向公众公布危机信息,消除公众的误解和恐慌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预警期(事前)、爆发期(事中)、平稳期(事后)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公共图书馆讲座的责任各有不同。在危机潜伏的事前阶段,公共图书馆讲座的主旨是未雨绸缪,宣传可能发生的危机,呼吁各方面通力合作,建立健全危机预警与管理体制,宣传危机的危害性,让公众对危机有深刻的认识,提高危机防范意识,传播宣传各类危机预防知识和应急预案,提高读者危机自救水平。如2013年5月10日晚,广东佛山市图书馆的南风讲坛与佛山市地震局承办了一场名为“地震科普知识”公益讲座,邀请专家为公众讲解地震原理、地震的预报和预警、地震避险等知识。2011年6月12日,上海嘉定区图书馆的“嘉图百姓”讲座,请消防安全专家举办了一场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以上两种讲座,都属于危机预警型讲座。在危机爆发的事中阶段,公共图书馆讲座的任务是密切关注危机管理进展,及时向读者传播准确的危机信息,解读危机本质,消除或缓解读者的担忧情绪。如在禽流感的高发阶段,重庆图书馆“重图讲座”邀请专家支招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讲座嘉宾结合实例,为听众解释了什么是禽流感病毒,宣传了正确的禽流感预防和治疗知识。在危机的爆发阶段,特别是“非典”等公共卫生事件爆发阶段,人群密集的传统讲座形式,可能并不利于隔绝病毒的传播,控制疫情。2003年“非典”爆发期间,上海图书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讲座放在网络上进行,在网络平台上推出的“相约健康”讲座,每天吸引了2000多读者听讲。在危机结束后,协助安抚公众情绪,总结危机管理经验,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反馈公众的对危机管理的意见和看法,是公共图书馆讲座的任务。2008年8月23日,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合肥市少儿图书馆举行了“少年儿童突发事件应急知识讲座———地震专题”讲座,除讲授地震知识外,还教孩子们识别地震的征兆,掌握避震的方法。2013年5月12日,重庆图书馆邀请在雅安抗震救灾归来的消防官兵,为广大市民举办了专题讲座。这两场讲座,都是危机结束后的公共图书馆讲座,目的在于总结危机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公众传授危机应对策略。
2.2公共图书馆讲座针对不同类型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
危机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种类型,针对不同危机类型的图书馆讲座的侧重点各有不同。针对无法避免的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公共图书馆讲座的内容应是注重普及自然灾害知识,提高公众对此类危机事件的认识,普及危机应对方法,提高读者的危机自救能力,尽量降低在自然灾害危机中的伤亡和损失。这一类型的讲座都是事前未雨绸缪型和事后的总结型,总结是为了更好地预防下一次。像火灾等事故灾难,则是可以通过防范来避免。针对安全事故的讲座,除了普及逃生和救助方法,要重点强调事故的防范方法,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警惕性,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类型的讲座,多在事前进行预警,事后进行总结,杜绝事故再次发生。针对“非典”“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重点是如实反映事件进展或情况,消除公众的疑虑和恐慌,避免公众恐慌加大卫生事件的严重性,同时,邀请权威专家,宣传流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普及卫生信息,协助将卫生事件保持在可控范围内。由于新型流行疾病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如其来的,无法在事前开展针对性的预防讲座,只能在事件发生后进行良性干预,在事后进行总结。另外,在“非典”“禽流感”高发期,人群密集的活动可能会引起流行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公共图书馆讲座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形式,如上文所述的网络讲座形式,就是一次效果良好的尝试。对于牵涉面广、危害性大、错杂复杂的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图书馆讲座能够发挥的作用是,在事前进行有效的预防,或在事后进行总结分析。如广州图书馆的多元文化讲座,旨在尊重文化风俗的差异性,促进文化交往和交流,给公众一个机会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国家风俗,增强认同感,从而促进民族、国家甚至世界的和谐。2009年8月1日,上海图书馆“世界与上海系列”讲座之《国际反恐合作与“东突”问题”》则是对国际关系热点、对“东突”问题进行正确的解读和分析,并引导公众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讲座关注公益,从公众利益出发,做好就业、劳动及福利保障等主题讲座,让公众了解社会福利,并反馈公众对现有社会福利的看法和意见,为国家和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收集意见和材料。以上各种类型的讲座,都可以从根源上缓解或消除冲突,避免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
3结语
公共图书馆讲座作为公共领域参与社会危机管理的重要途径,能够减少危机状态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它的作用是:
(1)在危机过程中协调促进公众个体和政府权力机关的沟通,促进两者间的信息有效传递。
(2)发挥城市教室的职能,普及正确权威的知识,端正公众对危机的认识,使群众因了解而卸下恐慌心理。
安全教育知识讲座 篇四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校园安全教育应从你我做起。
**来,全国各地各种校园意外事故频繁发生,所以校园安全应引起我们全体师生的****和警惕。
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密切相关。它关系到我们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它关系到我们老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
因此,校园安全是我们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所以校园安全必须长抓不懈,落到实处。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安全知识及相关自救常识,希望全校师生都能认真做好。
一、交通安全:
行人应当在道路交通中自觉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增强自我保护和现代交通意识,掌握行人交通安全特点,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1、行人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靠路右边行走。
2、横过车行道时须走人行道;有交通信号**的人行道,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行;没有交通信号**的,须注意过往车辆,不要追逐猛跑;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
3、横过没有人行道的车行道,须看清情况,让车辆先行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
4、横过没有人行道的道路时须直行通过,不要图方便、走捷径、或在车前车后乱穿马路。
5、不要在道路上强行拦车、追车、扒车或抛物击车。
6、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
7、不要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8、不要进入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或者有人行隔离设施的机动车专用道。
9、学龄前儿童应当由成年人带领在道路行走。
10、高龄老人上街最好有人搀扶陪同。
二、防火防电安全:
(一)、发生火灾怎样报警?
发现火灾时,应沉着迅速、简明准确地报警,基本要求是:
1、用电话报警时,要沉着冷静地拨打"119"火警电话;要讲清楚起火地点及其所在区、街道、门牌号、什么新村、几幢几室,说明是什么东西着火,有无爆炸危险物品等情况;要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单位和所在的电话号码;待对方说明可以挂断电话时,方可挂断电话。
2、报警后,要立即亲自或派人到单位门口、街道口或交叉路口迎候消防车,并带领消防队迅速赶到火场。
(二)、火灾逃生与自救
1、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2、家中一旦起火,不要心慌失措,如果火势不大,应迅速利用家中备垢简易***材,采取有效措施**扑救火灾。
3、油锅着火,不能泼水灭火,应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令火窒息。还可向锅内放入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
4、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5、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6、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7、火灾**时要迅速逃生,不要领恋财物。
8、家庭成员*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熟悉几条逃生路线。
9、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
10、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11、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12、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蹿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
13、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三)不能用水扑救的五种火灾
1、电器电器发生火灾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在无法断电的情况下千万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因为水和泡沫都能导电。应选用二氧化碳、1211、干粉***或者干沙土进行扑救,而且要与电器设备和电线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2、油锅油锅起火时,千万不能用水浇。因为水遇到热油会形成“炸锅”,使油火到处飞溅。扑救方法是,迅速将切好的冷菜沿边倒入锅内,火就自动熄灭了。另一种方法是用锅盖或能遮住油锅的大块湿布遮盖到起火的油锅上,使燃烧的油火接触不到空气缺氧窒息。
3、燃料油、油漆家中贮存的燃料油或油漆起火千万不能用水浇,应用泡沫、干粉或1211***具或沙土进行扑救。
4、计算机电脑着火应马上拔下电源,使用干粉或二氧化碳***扑救。如果发现及时,也可以拔下电源后迅速用湿地毯或棉被等覆盖电脑,切勿向失火电脑泼水。因为温度突然下降,也会使电脑发生爆炸。
5、化学危险物品在学校实验室常存有一定量的硫酸、硝酸、盐酸、碱金属钾、钠、锂,易燃金属铝粉、镁粉等。这些物品遇水后极易发生反应或燃烧,是绝不能用水扑救的。
三、饮食安全:
(一)、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了被细菌污染后**变质的食物,或食用了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和本身有毒的食品后而发生的以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食物中毒一般具有潜伏期短、发病快、短时间内有大量食用过相同食物的人同时发病、所有病人都有相似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临床特征。预防食物中毒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吃变质、腐烂的食品;
2、不吃被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品;
3、不生吃海鲜、河鲜、肉类等;
4、生、熟食品应分开放置;
5、切过生食的菜刀、菜板不能用来切熟食;
6、不食用病死的禽畜肉;
7、不吃毒蘑菇、河豚鱼、生的四季豆、发芽土豆、霉变甘蔗等。
(二)、为什么不能喝生水及变质饮料?
因为生水中可能含有一些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或虫卵等,此外还可能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份。当饮用了这些不卫生的生水后,就容易患病。而经过加热煮开后的水,致病微生物已被杀死,某些有害化学成份经加热后分解,对人体致病的可能性**降低或消除了。变质饮料中有大量的细菌繁殖,这些细菌产生的有毒、有害产物会致人体中毒,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高热、抽搐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变质饮料不能喝
(三)、食物安全十大原则
1、要选购安全食品;
2、食品要烧熟煮透;
3、烹调后立即进食;
4、小心贮存熟食品;
5、再加热的食品要彻底;
6、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7、保持厨房用具清洁;
8、加工食物前要洗手;
9、防止昆虫类动物污染食品。
10、使用清洁水。
以上我给同学们讲解了有关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方面的问题,我所讲的只是给同学们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同学们真正树立起“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做一位安全小卫士,在**、祥和的环境中刻苦学习、健康成长,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
安全知识讲座(优秀4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