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手抄报内容写什么范文第1篇
说起手抄报,我就有不少的回忆,因为我以前为我们班做过好多回,记得第一次是一年级的时候,我还是在家长帮助下完成的,说实话办手抄报便也成为了我的强项,以前每做一次手抄报,做完后,会发现做手抄报也有很多乐趣,而且经验越来越丰富了!
这周冯老师布置了作业就是做手抄报,星期天一早梁爽和马钰淇来到了我家,开始做手抄报了,用一张8开的纸对折,在离边一厘米的地方画上长方形,我们三个一起讨论出什么内容的时候,产生矛盾了,我们激烈的争论着,各自说明自己的理由,决定做春节的主题。由谁来写报头“欢度春节”还用“剪刀石头布”决定由梁爽写,梁爽还不停地在稿子上写这几个字,直到她满意为止才小心翼翼地写在手抄报上,经过冥思苦想了好一会,终于想到了在右边画一片树叶写新年知识内容。马钰淇就在电脑上找一些关于春节的知识,我就认认真真地写了进去,梁爽又在左边上方是圆圆的球体上写着“小记过年”,接着左边的下方我画个金光闪闪的金元宝,马钰淇在里面写上压岁钱的内容,因为她怕她的字不工整还标题上画着花做装饰别提有多漂亮了,终于写完后的手抄报,并不是很漂亮的,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不得不把空白的地方,画上招财童子,我把学习到的美术知识全部使用出来,画上鞭炮,画上烟花,画上了年年有“鱼”画上了灯笼,最后还来个福到,到了傍晚五点她们要去补习了,我动手用彩色笔再点缀了一下,在我的巧手中变得更完美了,然后写上日期,编者写上我们的大名。
虽然,这次花了一整天玩的时间在做手抄报,但是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哪怕不是全班第一我也很开心!
开学手抄报内容写什么范文第2篇
第一轮:君子动口,更要动手。广泛阅读,随时摘抄,抄课文,抄报刊,抄经典。摘抄中注意学习材料中的观点、见解、感情、好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跑、多想、多抄、手脚并用;规定每周两次摘抄作业,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勤于摘抄积累的习惯。
进行摘抄训练的时候,要尽量与课文学习勾连起来,这种“切问近思”的方式,学生容易上手,容易尝到甜头。依据原文“提要钩玄”,加以剪裁和改写,以提高写作能力。我借鉴了这种方法,经常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进行“内容提要”,借此提升他们的转述力和概括力。学习戴望舒的《雨巷》后,我让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合理想象,写《雨中邂逅》的场景,很多学生都能找到课文中典型的,有意义的场景来合理运用,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材料是有品质的,是有讲究的。在指导学生摘抄札记的过程中,通过展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辨别好材料的“品质”,注意三个标准:信、效、深。所谓“信”就是真实可信,没有硬伤;所谓“效”就是观点要具备有效性和典型性;所谓“深”则是指材料有一定的意义高度。
第二轮:不仅搜集材料,而且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常用的加工整理的方法有加点评、加批注、写感悟、加标题等;使学生重视“事类”材料,养成概括萃取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化用,把材料组合加工“嫁接”到自己的文章中。
我经常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印发给学生,进行摘抄和训练。我曾印发《读者》的多篇卷首语,让学生概括萃取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学生分别提炼出“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坚持”“成熟,从不抱怨开始”“分享信任的时刻”“那点痛算什么”“善良是一种传染病”等精彩的标题,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第三轮:进行专题研究式摘抄,即根据自己平时的阅读兴趣,选中几个自己喜欢的大家,从生平、思想、贡献、地位、名言、轶事等诸多方面展开研究,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增加所积累材料的思想文化内涵。
开学手抄报内容写什么范文第3篇
儿子的提问勾起了老公的回忆,他说:这一块是我7岁那年爬到树上给家里摘果子的时候摔的,这一块是我10岁那年第一次放牛时被牛踢的……
爸爸,你好棒哦!我要是有你这么勇敢就好了!儿子说。城市里的孩子被呵护得太多,爬树放牛在他们看来是极高难度的事情。
从没有见过孩子如此崇拜的眼神,我心里一动,便想抓住这个机会对他进行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说:那你想不想知道妈妈小时候的事情呢?
当然想!儿子一脸兴奋。
于是,我搬出一个小盒子,从里面拿出一张张荣誉证书来,有比赛获奖的,有被评为“三好”学生的。我一一地告诉他这些证书自己是怎么得来的,然后对他说:儿子,妈妈不聪明,可一直很努力,所以才会取得了这些成绩。
也许清楚了我的意图,儿子没说什么,“哦”了一声,便自觉地进书房写作业去了。
老公冲我会心一笑,说:我想啊,既然咱俩的成长能给孩子提供正能量,那么,何不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咱苏家的“家史”呢?
你觉得有意义吗?咱家祖宗可好几代都没有声名赫赫的大人物,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了啊!我提出了质疑。
老公立即纠正我的观点,说:有空的话我建议你去看看央视制作的寻根专题片《客从何处来》,很感人的。其实,普通百姓家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我们的祖宗就算没经历过传奇,但真实生动,同样可以丰富乃至矫正我们的认知。让孩子与祖先“对话”,了解其家庭历史,能培养孩子的家族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其更快地成长呢!
老公说得不无道理,于是那个周末我给儿子布置了一份作业:采访爷爷奶奶及叔叔们,并有重点地记录下来,做一份关于家史的手抄报!
儿子对这份特殊作业很感兴趣,当天便直奔爷爷奶奶家。
经过采访,他了解了爷爷奶奶和叔叔的事迹,回来后便一直在房间里画画写写了老半天时间。
小家伙的第一份手抄报完成得很好。我看到儿子笔下的爷爷是最受崇拜的。老人家出生农村,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为了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妹妹,爷爷曾主动辍学。后来有机会当了兵,他在部队努力好学,因此很快便被提了干。最让孩子敬佩的是,爷爷还参加过中越战争,在猫耳洞被敌人飞机的投弹炸昏死过去,醒来时耳朵什么也听不见了,他却一直坚守在战场上,成了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
手抄报里的奶奶也不赖,她勤劳能干,操持家务有方,在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居然将3个子女全部供了上大学!尤其让人吃惊的是奶奶的多才多艺。她没有上过一天艺术学校,却自学成才,能唱会跳,成为乡里的文艺骨干。年轻时她戏唱得特别好,在老家附近一带很有名气,也就是因为这个才被爷爷看上了。
当然,手抄报里的叔叔也是很厉害的。他从小就有志气,11岁就离开镇里到县城读寄宿学校。当时他英语基础特别差,上课时根本听不懂,可经过几年的努力后,竟然成了学霸,高考时考了全班第一名!
我和老公也出现在手抄报里了。对于老公的形象刻画,仅限于那几块疤痕来历的叙述;而关于我的文字也不多,只出现了一小段如何关心他爱护他的内容。
我和老公对这份手抄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把它珍藏进了“家史”博物馆(其实就是以前的书柜加了把漂亮的锁)。见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如此重视,儿子一脸自豪,他说:爸爸妈妈,我想更多地了解咱家“家史”,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老公想了想,从柜子里翻出一本家谱递给他,说:如果真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先认真地看看这个!
儿子如获至宝,立即拿去认真地翻阅起来。
过了几天,他兴奋地告诉我:妈妈,没想到咱们苏家一族还出过不少名人呢!尤其是文人!比如说唐代的苏味道,北宋的“三苏”!
哦?你竟然还知道苏味道?我故作惊讶地说。
那当然!我爸说了,苏味道也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9岁就会写诗,还当过大官呢!儿子自豪地说。
要不你就去找找资料,再给苏味道和“三苏”做一份手抄报放进咱家“家史博物馆”怎么样?我跟儿子商量道。
儿子高兴地答应了。领到任务后,他便丢下所有心爱的游戏,全神贯注地收集资料做报纸去了。
两天后,儿子的报纸就完成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手抄报,而是网上下载打印的文字,然后一小张一小张以剪报形式做成的。上面的内容主要是这几个名人每个时期的诗词,当然还有少量的书画作品和一些轶事。
儿子平时贪玩,不爱阅读,所以一写作文就犯愁,因此看到这份报纸后我意味深长地说:从苏味道到苏轼都这样厉害,看来咱苏家在文学方面还真有遗传哪!宝贝,你也要好好学习,让自己将来也成为“家史”里让后人引以自豪的文人哦!
开学手抄报内容写什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背诵 表达 抄写
有人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字难写、难读、难理解,总之是难学。说来有理,但我认为:这不正说明了汉语言的丰富多彩吗?作为国人,汉语是母语,大家当然懂得不少。但仔细想来,又似乎不太懂。不过,很多学生却有些满足,不愿深究。而且放弃了母语,学起了外语。外语固然重要,但学好语文似乎更显必要。学语文,不但要想学,还得会学;不但要学好,还得学精。怎么学呢?笔者认为当练好基本功。
1.背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多背,实现“量”的积累呢?我认为唯有引导学生巧背才能较快地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1.1认真诵读是入门的途径。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锻炼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及意志力,注重诵读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自信心的有效方法。诵读法是背诵语文的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充满激情地讲解,感染学生。再让学生分组朗读,进行朗读比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之中。
1.2理解内容是牢记的关键。对课文理解了,有助于牢记课文。如有些课文动之以情,入情入理,感人至深。把这些都告诉学生,使背诵的难度降低。有的同学善于讲故事,还可以把作者的经历编写成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使同学们产生兴趣,对背好课文也有帮助。
1.3循环往复是巩固的前提。俗话说:“笨鸟先飞早入林。”提前一周用一节课时间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然后当堂以配乐朗读、表演、配曲演唱、竞背等形式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兴趣;课下学生酌情安排自主性朗读的次数;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我在第二天、第四天的早读课上用二十分钟时间朗读,在一星期以后让学生默写,再在第三十天的课堂上引导学生再朗读两遍课文,经过这样循环往复式的诵读,学生大都奠定了良好的背诵基础。
1.4理清思路是记忆的诀窍。在讲解分析课文中,我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这种方法是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的,学生到了中学,有意识记开始占优势地位,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抽象思维中迅速渗入辩证的思维方法,理解力得以迅速发展。只要老师能正确引导学生抓课文要点,理清文章思路,就能很顺利地完成对课文的记忆。
2.表达。学好语文,要会说。何为语文?吕淑湘解释为:口语为语,书面为文。会说,会写,这是学好语文的两个基本标准。学英语,大家都非常重视口语训练。碰上外国人,都想法子上去说上两句。不少学校还花重金聘请外教。这道理是显然的。
说,要敢说、会说、能说。敢说,主要指说的心理。有的人由于各种心理,或是不愿说,或是不肯说,或是害怕说。如上语文课,很多学生都习惯于认真听讲,一说要上讲台,或要课堂提问了,马上就低头回避了。有的学生平时也敢说,甚至于挺会说,但一上台,一到正式场合,就面红耳赤,说不出话了。要学好语文,就要克服这种心理。在上课时,要敢于向老师提问,敢于回答问题,敢于和同学讨论交流;在课外,不仅要和家人多说话,多交流,还要敢于和别人交往,要敢于在交往中表现自己。只要敢说,就算说错了,也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我们还有重说的机会。
会说,主要指说的能力。撇开生理原因,一般的人当不会哑口无言。会说话,却也不能乱说话。说话是一门艺术。说话要看对象,分场合,辨情形。说什么,怎么说,什么时候说,什么地方说,这些都得综合考虑。
至于能说,指的是说的水平。只要敢说、多说、会说,时间久了,自然就能说会道了。而能说,你的语文水平自然也就上去了。
3.抄写。学好语文,还得练就抄功。抄,可以理解为抄写、抄袭。抄写,这是从小就要学的,我看大家都会,照搬而已。至于抄袭,我们是反对的。毕竟抄袭别人的东西,这与强盗、小偷无异。但不少学生又偏爱作小偷,不少人都具备了一手“抄功”,考试时更是各显身手。不过,要学好语文,还真得从“抄”字入手。抄,这办法是笨了点,但挺管用。当然其中的抄,不是一个简单的抄字了得,而应讲究抄的艺术。
抄,不仅仅是抄生字词,抄课文,也要与罚抄区分开来,不然会有体罚之嫌。也不是简单的抄几个字,照搬照抄而已。抄是为了积累。如记读书笔记,可抄名言至理,可抄文章片段,可摘抄,可选抄,形式各异。抄,要认真地抄,不能丢三落四,更不能张冠李戴。抄,要作好注解,写写感受,甚至适当评论一下。抄了,也不能一抄了事,对抄的东西要时时整理,时时采用。
开学手抄报内容写什么范文第5篇
一、做摘抄
可以摘抄原文中的名言。课文中的名言警句非常集中,值得摘抄。学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把文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
可以摘抄同一主题的名言。如学习《理想》,有“理想”的名言5则。学习《我的信念》后,摘抄有关信念的名言。
可以摘抄同一作家的哲言。如学习《人生寓言》,我建议学生选择周国平的哲理语句摘抄下来。
可以摘抄生活中的语言。广告词、标语、对联、生活中的小故事与感悟、商店匾额、宣传语、报纸刊物、互联网语言、鲜活的口语、不规范的现象等。
可以摘抄名篇名文。比如,名著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写出它的寓意。
二、写心得
学完《论语十则》,可要求学生对感悟最深的一两句写出自己的理解,对自己的启示。或结合生活实际谈看法、体会。有的学生在摘抄了“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这一句后,写道:我知道了中年闰土遇到鲁迅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摇头、摇头”,像个木偶似的。闰土是真实的,他是苦的。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们已经不需要闰土再说什么,我感受到了闰土心里的苦,苦得不再有言语。在沉默中我倾听着他的灵魂。
三、写批注
每篇文章我都力图找到几个点,让学生写批注。比如,《紫藤萝瀑布》一文,我要求学生就文章的标题和开头结尾写上批注。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文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也暗示了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及其事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的繁盛。开头“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和思考,同时引出下文。结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和开头首尾呼应,写出了自己受到紫藤萝精神的鼓舞。另外一些精美描写的句子和段落,比如第二到六段我就着重从语言赏析的角度要求学生做了批注。学生抓住了修辞、准确生动精妙的形容词、动词、叠词等角度做批注,收效显著。
对文章内容相对较长的我就让学生做提纲。比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通过做拟提纲的学习笔记,学生很快知道的文章的结构以及文章的情节发展,同时明白本文由事及理的逻辑层次。
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行道树》和《紫藤萝瀑布》以后,我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自命题写作。有的写到了梅花,有的写了竹子,有的写的铺路石,并赋予了他们新的意义。
四、评注读书笔记
这是我采用的一种交流方法。在小组同学的读书笔记上写下自己的感受、体会以及自己的评价甚至是质疑。对周国平名句“心静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诱惑和热闹对于他的确都成了无关紧要之物”,一学生对此做了这样的评注:这一句不正好是居里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一个佐证吗?
做读书笔记,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好处。
首先,读书笔记能帮助消化知识。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这样就会懂得较透一些,使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比较难懂的文章不容易消化,读书笔记就是消化酶。读名著《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要求学生写几百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或简评、或写推荐词。还可以把这些简评分享在微博上,跟大家进行讨论和沟通。
其次,做读书笔记具有健脑功能。人的脑力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综合组成的。人在进行智力活动时,这几种能力都在发挥作用,而且,每种能力的发展水平又会影响到其他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智力的发展。
做读书笔记对锻炼和培养记忆力有很大帮助。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仅凭大脑记住学过的所有知识。要想让自己学过的知识不被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积累资料,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透彻把握书中精髓。徐特立曾说:“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更是强调读书要动笔。“动手”不仅会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记忆,还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活,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按照自己的观念思想和审美理想进行选择,然后了然于心,甚至终生不忘。
开学手抄报内容写什么(精选5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