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囫囵吞枣相关故事及寓意
有几个人闲来无事,在一起聊天。一个年纪大的人对周围几个人说:“吃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不过,吃多了的话是会伤脾的。吃枣呢,正好与吃梨相反,吃枣可以健脾,但吃多了却对牙齿有害。”
人群中一个呆头呆脑的青年人觉得有些疑惑不解,他想了想说:“我有一个好主意,可以吃梨有利牙齿又不伤脾,吃枣健脾又不至于伤牙齿。”
那位年纪大的人连忙问他说:“你有什么好主意,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那傻乎乎的青年人说:“吃梨的时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却不咽下去,它就伤不着脾了;吃枣的时候,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这样不就不会伤着牙齿了吗?”
一个人听了青年说的话,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不是将枣囫囵着吞下去了吗?”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个青年人抓耳挠腮,更是傻乎乎的了。
篇2:囫囵吞枣的故事
囫囵吞枣的故事
【注音】hú lún tūn zǎo
【典故】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相近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相反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成语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都 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嗓子,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嗓子。”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嗓子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篇3:囫囵吞枣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
”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
【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释读】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篇4:成语囫囵吞枣的故事
关于成语囫囵吞枣的故事
囫囵吞枣的故事这个成语出自白班《湛渊静语》。
相传,有一位旅客介绍梨子与枣子对于人体损益情况时说:“梨子对于人的'牙齿有好处,但对于人的脾胃却有伤害。枣子呢,对于人的脾胃有益处,但对于人的牙齿却有伤害。”旁边的一个人听了这话,想了很长的时间,然后才说:“吃梨子的时候,只用牙齿嚼,不咽到肚子里去,就损害不了我的脾胃;等到吃枣子的时候,就不用牙齿嚼,而把它一口吞下去,就伤害不了我的牙齿。”
旁边另一个人听了,便打趣地说:“你真是混沦吞枣也。”
故事中的“混沦”也作“回固”或“鹃仑”,一般形容整个儿的东西。李实《蜀话》:“混全曰图固”。从上述故事看出,把整个儿枣子咽下去,不加咀嚼,不分辫味道,称为“囿固吞枣”。如今用来形容看书、学习或处理事物不动脑筋,不分析研究,而去生搬硬套、死记硬背。
篇5:成语囫囵吞枣的故事
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
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篇6:囫囵吞枣-囫囵吞枣的故事-囫囵吞枣的寓意-囫囵吞枣的意思
【成语】囫囵吞枣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简拼】hltz
【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成语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例子】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英文翻译】lap up information without digesting it
【谜语】吃枣子不吐核
【成语故事】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成语正音】囫,不能读作“wù”。
【成语辩形】枣,不能写作“束”。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篇7:囫囵吞枣造句
囫囵吞枣造句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下面为大家带来囫囵吞枣造句,快来看看吧!
1、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切不可囫囵吞枣,应该厚积薄发,如老马识途一般循序渐进。
2、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3、对于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我们要消化,不要囫囵吞枣地接收。
4、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5、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6、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7、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8、小明回到家里,把老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9、同桌看一篇小说,才用十分钟就囫囵吞枣的看完了。
10、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11、爸爸讲的故事我不是很明白,只能让我囫囵吞枣的了解了一些。
12、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13、学问二字,学是学,问是问。要多问,不可再囫囵吞枣了
14、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15、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16、一直想着说、读、写、练,却总是囫囵吞枣的一带而过
17、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18、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19、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20、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21、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22、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23、囫囵吞枣的也没太明白,过几天再看一遍。
24、学习要靠平时的积累,别到了临时才囫囵吞枣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25、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26、爷爷坐在我面前,和蔼可亲地对我说:“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囫囵吞枣乱干一通。”
27、他饿极了,囫囵吞枣地吃下妻子做的食物。
28、老师叫我们熟读明天的课文,而我囫囵吞枣的几分钟就看完了。
29、今天心烦意乱,静不下心看书后半部分不能细细看下去了,囫囵吞枣竟有收获。
30、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31、学习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精益求精。
32、由于太饿了,饭菜一上来,我便囫囵吞枣吃起来,结果给噎着了。
33、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篇8:囫囵吞枣作文
囫囵吞枣作文
“囫囵吞枣”在别人的印象里是吃东西很快,但我今天说的“囫囵吞枣”却是和真的枣有关的'故事。
它的样子圆圆胖胖的,有棕红色的颜色,让人看见就忍不住想在它身上咬上一口。它的皮肤非常光滑,抚摸的时候就像是在摸冰块,滑溜溜的。但是它本身是平淡无味的,你要是用鼻子使出吃奶的力气也闻不到它的一丝丝气味。
即使你嗅不到它的味道,却也能通过味觉的魅力来了解它,倘若它的“肉”被你咬上一口,就会发出“咔咔咔”的声音,那浓浓的香气和糖果有得一拼。
刚开始认识它的时候,是有一次在菜场里,我看见了它圆滚滚的身材,以及鲜红的颜色,那时我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就被它给迷住了,于是我跟老妈介绍的时候只说“枣”这个字。
我说:“老妈,我要吃枣。”
老妈不解地问:“哪个是枣啊?”
我指了指那个枣,说:“就是那个枣!”
老妈就给我买了很多的枣,我一吃就上瘾了,每次都要老妈给我买。从此,我便和枣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喜欢吃它时发出的那种清脆的响声,喜欢它那甘甜的味道……有时,家里来客人了,我就拿枣当零食招待他们,他们都直夸我懂事呢!还有一次,同学来我家玩,妈妈问我们想吃什么水果,我俩异口同声地说:“枣!”接着两个人相视着哈哈大笑了。
你们想知道我今天说的是什么枣吗?哈哈,主角真正的名字登场了,它就是――冬枣!我已经深陷冬枣的泥潭里难以自拔了,它不仅味道独特,又香又脆,可以榨汁做水果沙拉,还能解酒、降血压、保肝、软化血管呢!冬枣可真是个好东西。
我爱冬枣,每次吃它的时候,我都“囫囵吞枣”似的快速吃完,一口一个,感觉很爽!
篇9: 囫囵吞枣造句
囫囵吞枣造句
1、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2、他就囫囵吞枣般把这件事情敷衍过去了
3、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咱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我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4、咱们做事情要认认真真,不能万事都囫囵吞枣
5、咱们在学习新的课文时,必须要仔细阅读,而不能囫囵吞枣。
6、小明回到家里,把老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7、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8、学习切忌囫囵吞枣,就应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9、你能不能不好囫囵吞枣的把这篇文章阅读完
10、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11、你觉得你这样囫囵吞枣的做完这件事情会不会有收获呢
12、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13、我看书总是囫囵吞枣的,当伯父问我时,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14、父亲讲的故事我不是很明白,只能让我囫囵吞枣的了解了一些。
15、做事不能囫囵吞枣,要静下心来做,否则欲速则不达
16、同桌看一篇小说,才用十分钟就囫囵吞枣的看完了。
17、老师叫咱们熟读明天的课文,而我囫囵吞枣的几分钟就看完了。
囫囵吞枣的故事(精选9篇)相关文章:
《囫囵吞枣的故事(精选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