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
今天,妹妹就要研究生复试了,刚刚我给她发的最后一条信息是“自信、优雅、大方”,这也是两年前我快要复试的时候,她这么跟我说的,希望今天她一切顺利吧!
我的妹妹叫潘家响,是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生态工程1班一名大四的学生,中共预备党员,曾获得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妹妹曾经跟我说,我不光是她的姐姐,也是她最好的朋友、闺蜜,对于我来说又何尝不是呢。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那么我和我妹就是无限接近的那两个人,因为我们的出身,所经历的事情,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
妹妹比我小三岁,但自我有印象以来,她就很懂事,乖巧。在没有读书之前,妹妹天天跟着妈妈去做农活,其实她也不能做多少,主要是怕她一个人在家去河里玩耍,因为我家下面有一条小溪,担心她会掉进去。有一次她和妈妈一起去田里给施油菜肥料,由于怕油菜长的不好,在种时就放很多的油菜籽。正好那年油菜长得很茂盛,在施肥之前要把多余的拔掉,把根去掉拿回家煮了给牛吃,只留下长得最好的几颗。妈妈和妹妹分工合作,妈妈拔菜,妹妹施肥。因为拔菜要复杂些,需要一定的时间,施肥就很快。妹妹拿一个小桶来装肥料,左手提桶,右手施肥。可能速度有些快,右手不小心擦到了桶边的铁丝上,都磨出了血,妹妹也没有告诉妈妈。因为妹妹怕一旦跟妈妈讲了,妈妈就不给她做了,去旁边休息。妹妹怕妈妈一个人太累了,想帮她分担一些。直到回家的时候,她才和妈妈讲。
后来妹妹读了小学一年级,我读了三年级。由于我们家处在偏僻的小山村,村里只有一个小卖部,除了卖一些糖和肉就没有其他东西卖了,更别说早餐。早上我和妹妹起床后,如果想吃早餐的话就自己煮。我们的早餐也很简便,就是拿昨晚的剩饭剩菜在一起炒,如果没有剩菜了就拿猪油炒,再放一些盐和辣椒,这样一顿美味的早饭就做好了,我和妹妹各吃两大碗后就去学校读书。在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是没有零花钱的,我们的零花钱是在买笔、本子之后仅剩下的那几角。我和妹妹格外珍惜这几角钱,有时看到别人吃糖实在忍不住了,就拿一角钱去买一种叫双胞胎的辣条。双胞胎辣条是两根像筷子一般粗的辣条粘在一起,长约20厘米左右,一包两块五,将近三十条,一条一角钱。我和妹妹买了以后各分一半,美滋滋的吃起来,最后把手都舔得干干净净的。在小学时,妹妹的学习成绩就很好。有一个堂哥的女儿与妹妹年龄差不多,堂哥和堂嫂是在外面务工,把她留给奶奶带。由于不能陪伴在她身边,所以堂哥每天给他女儿一块钱的零花钱,她每天都买糖吃,但是成绩又不好。有次在吃饭中,她奶奶和她说别光知道买糖吃,也要学习呀,像响(我妹名字)一样年年拿奖回家!她就说我妹之所以成绩好,是因为没有钱买糖吃。于是她奶奶就说那你不要吃糖了,要学习成绩好可以不,她说不可以,我还要吃糖。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现在家里面有五十多张奖状,大半都是妹妹的。
在小的时候,妹妹是我的小跟班。我们每天一起去上学,下午一起回家,做农活也是一起的。最开始时,我和妹妹的任务是放鸭。在我们农村地区,最爱养的家畜有牛、马、猪、鸭、鸡这几种。牛可以耕田犁地,马可以拉东西,猪、鸭、鸡可以杀来吃肉。因为没有钱买肉吃,所以就去赶集买些小猪、小鸭、小鸡来养。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客人时就拿来招待。我和妹妹早上把鸭赶去河里,守着不让鸭去别人家的田里,晚上再赶它回家。特别是在夏天,寨子里有很多小伙伴来河边游泳,我们在上游玩耍,鸭就在下游,。再长大一些,我们就跟着妈妈去玉米地里除草,去田里插秧,割油菜、一起去要猪菜、割牛草等。但我和妹妹在一起做最多的事情是放牛。记得有一段时间,不知道哥哥从哪里弄来一副象棋,那棋子像小笼包一般大小。哥哥教我和妹妹下象棋的口诀:车走直,马走日,象飞田,炮翻山…。我和妹妹去放牛时,反正也无聊,于是就带那副象棋去。到了原野上,我和妹妹刚摆好棋,才下一会儿,牛就去别的地方吃草,我们不得不收起象棋。当我们再次摆好,牛又走了。算了,我们干脆不下了。
后来,我就去乡里读初中。乡与村的距离大约有六七公里,走路大概要一小时,走读有点不切实际,于是就开始住校。住校只能星期五下午放学回家,星期天就继续去学校上晚自习。那就意味着,只有妹妹和父母在家。那时妹妹跟我说,多希望她也有个妹妹呀,可以天天跟着她,我走了就她一个人了。那时候学校食堂里有一种油炸饼,非常好吃。想着妹妹没有吃过,于是回家时就带一个给她,妹妹高兴极了。接下来的每个星期,我都会买点东西回家,因为我知道,妹妹她在等我。
再过几年,妹妹也升初中了。那时她们班有两名同学可以去我们县城最好的中学读书,其中一个就是我妹。但去县城读书学费要比在乡里高些,一个月放假一次,才可以回家一趟。妹妹想着还有哥哥姐姐们也读书,能省一点是一点儿。并且那时候也还小,不想离家太远,就选择在乡里读了。另一位同学的家长知道我妹不去县城读书后,就来我家动员,因为他想让我妹和他孩子有个伴。那时他是这么说的:“一条鱼在水质好和多料的池塘里面才能更好的成长。”记得我妹是这么回他的:“一条鱼,如果它想进步,不管在哪个池塘都可以成长。”把他怼得哑口无言。事实证明我妹的选择是对的,在初中她也稳定发挥,一直保持年级前十,中考时考了六百多分,直接去高中的重点班。
在初中、高中,我和妹妹都是同一个学校,只不过我读初三,她初一,我高三,她就高一。在高中时,只有星期天下午放假。我和妹妹就一起去逛街,买一些生活用品。回来时我们就在学校隔壁的一家饭店买饭,那是一家炒菜,免费提供酸汤,饭也是自己打的。一般我们就点一个菜,七块钱,多打点酸汤和饭,打包到学校后一起吃,我们都很享受这样的时光。后来我参加的高考,分数刚超过一本线一些,最后被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这时全家人都很高兴,因为我哥是整个寨子里第一个上大学的人,我是第一个上大学的女生。我跟我妹说:好好学习哈,姐姐在大学等你。后来我妹也不负众望,最终被贵州民族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录取。
在我的认知里面,我和我妹都没有所谓的叛逆期。我们从小到大都一直好好生活,认真学习。我们吃过很多苦,但我们从不抱怨,这将是我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财富。这些故事很琐碎也很平凡,只是截取生活中一小部分,但它很长很长,需要我一生去书写。
作者简介:潘家片(1996—),女,水族,贵州省都匀市三都县人,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壮侗语族语言与文化。作品曾发表在《贵州作家微刊》、《散文网》。
妹妹相关文章:
★ “小妹妹”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