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种微故事(之五)

文/ 方全明 时间:

新冠疫苗接种微故事(之五)

和睦的邻居

“你把大门打开,在我的房里,靠左边的柜子第二个抽屉里有我的钱包,在我的钱包里有我的身份证。你把身份证拍个照发给我。”

听着这位受种者的电话指挥,你一定以为电话那头是她的家人。其实不然,对方只是她的邻居。

这位受种者今天前来接种疫苗,却忘记了带身份证,又不记得身份证号,手机里又没有留存身份信息。怎么办?还好,她有一位和睦的邻居。

这不禁使我想起小时候的乡村生活。那时候,街坊四邻,乡里乡亲亲密无间,常常盛了满满一碗饭,三五成群地找一块空地便蹲在一起边吃边聊,碗里的菜完了还可以就近在任意一家蹭吃蹭喝,亲如一家。

如今,许多人成了城市人,忙忙碌碌,回家就各自关进了自己的“小鸽笼”,即使天天见面的人在电梯那狭小的空间里也彼此不认识或装着不认识。正是有了这些尴尬,所以我更感慨那位能要别人在自己的钱包里拿身份证的受种者如今还有这么和睦的邻居是多么的难得啊!

怕疼怕得好夸张

小孩怕打针我见得多了,但大人怕打针确实少见,像他俩这么怕的更是罕见。

这不?这天,一位25岁左右的女子在她姐姐的“押送”下终于来到了接种处。突然,她大喊大叫,强行挣脱了她姐姐的按压,哭诉着“怕!怕!怕!”。最后,经过接种点负责人李主席(女)的安抚、劝说,她紧紧地搂着李主席的腰完成了接种。疫苗是接种了,可李主席的腰部却留下了她深深的五道指甲印。

如果说一个女人这样娇气尚可理解,要是一个大男人也这样矫情就更不可思议了。这天,一位五大三粗的年轻壮汉子来到接种处,露出了上臂。接种员刚给做皮肤消毒,还没有进针,他便面目扭曲,shē着牙齿,“哎呦哎哟”地叫个不停,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啊。

“艳遇”

经过几个月激烈的思想斗争,她今天就要豁出去了,决定接受人生的第一次——30岁了,她还没有过的体验。

她没有描眉,也没有涂口红,只是换了一件相对宽松的衣服,以便在接受这历史性的第一次时方便些。

决心归决心,但到了要正式实施时她又害怕了、胆怯了、惶恐了、犹豫了、退缩了。一想到一定很疼,一想到会不会发生什么反应,她又感到不寒而栗。

她急切地希望有人紧紧地抓住她,给她依靠,给她力量。

我站到了她的背后,安慰她:“不要怕,保证不让你疼。”

她将头仰靠在我的胸前。这时,一股清凉的液体浸到了她的肌肤,她知道,正如国际歌唱道的:“这是最后的斗争”。她微闭着双眼,紧咬着牙关,鼻翼随着胸脯的起伏有节律而又急促地扇动着,纤细的手指紧紧地扣着他粗大的手,汗水已经从手心、鼻尖沁出……

“疼不疼?”我关切地问。

“不疼。”她不好意思地回答。

“好了,疫苗已经打完了。”

中国式育儿的缩影

近来,接种对象扩大到了12到17周岁。因为是未成年人,他们必须有监护人陪同,并在登记前填写监护人、学校及住址信息。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大约85%的小孩信息都是由家长完成的。中国的家长在孩子面前热衷于大包大揽,孩子在他们眼里永远也长不大。

作者简介:方全明,2021年湖北汉川经济开发区新冠疫苗接种点医疗保障负责人。

《新冠疫苗接种微故事(之五)》

新冠疫苗接种微故事(之五)和睦的邻居“你把大门打开,在我的房里,靠左边的柜子第二个抽屉里有我的钱包,在我的钱包里有我的身份证。你把身份证拍个照发给我。”听着这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