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做人

文/ 韩昶国 时间:

  书法与做人

  韩昶国

  在下胡乱写了这么多年的字,忽然觉得这写字与做人竟然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现在扯一扯,也许能够让方家大师们乐上一乐,缓解一下伏案的疲劳,总还是可以的吧。抑或还能激发起一些臆想不到的灵感,也未可知。

  即便同一师门之中,接受同一老师教诲,所学技艺成色亦是千差万别,所感所悟更是相异天地。思想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高尚或是卑微,纯粹或者虚伪,都是内心深处的感悟与流露,这要看个人的修为与造化。或者成佛或者成魔,有时候真的是一念之间的事。

  一句老话叫做:日久见人心。再华丽的外衣也只是能够蒙蔽一时,蒙蔽不了一世。

  任何事物要表达的意思,都是有差别的,只是有的差异大些,有的差异小些,甚至猛然一看,基本看不出有什么差别。这就叫做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才看热闹。但时间一长,终究是要原形毕露的,或者更加异化或者有一部分可能被同化,这要看事物发展的趋势与造化。什么事情都是这样,无一例外。所以无论做人或者做事,都要规矩一点,莫要等到东窗事发了,才追悔莫及。

  比如写字,如果只是做为一种工具,能够表达其实其状其意即可,亦无可厚非。但如果作为艺术欣赏,并非横平竖直僵硬规矩就算得上好字。横平竖直中规中矩者,往往是缺少内心世界的情感性情比较苦燥,是理性大于感性,没有性格的张扬,情感的融合渗化,只会显得机械生硬死板僵化,就会失去了文字情感抒发的精神面貌,从而失缺自身的生动与灵魂。

  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文化行为的高度提炼和浓缩,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精神的高度升华。既反映提炼了人类文明意识行为,又凝炼升华了人类的智慧与表达沟通交流的能力。

  书法之所以谓之艺术,是有欣赏愉悦的一种元素,陶冶性情提振精神,使简单的书写工具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书法的精妙在于张扬个性,摒弃呆板与僵死,或者若僵若呆就做到极致,成就大巧若拙。

  书法之所以提倡临摩,意义在于临其形摩其神,能够入贴说明你心到神到,关键还要出贴。入贴了即便你写的与原贴不分伯仲,你写的字也永远都是别人的字,不是你自己的。出贴了你写的字才是自己的字,这叫做悟到了,也就是所谓的创新。

  一个老师再杰出,他教出来的学生,也会千差万别。这与每个学生自身的悟性很有关系。我初中的时候,有个语文老师叫闻自信,他当时说的一句话叫,不要吃别人嚼过的馍。意思是你可以学习借鉴别人,但千万不要生搬硬套,那样只会成为别人的影子。永远不会成为自己独立的个性。

  这是经过这么多年的书法学习悟到的一点东西。

  做人与书法一样。既要有善良真诚的共性,学习优秀学习先进的积极性主动性,又不能完全去模仿别人。这样才会形成一个人的个性和特色,这样才不会活在别人的影子里,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优秀和特长,只有这样才能够融汇成丰富多彩的大世界,让五光十彩的世界更加美丽生动。

  (作者:韩昶国,笔名:老莫、少石。1971年出生。河南洛阳人。1990年12月入伍,2001年退出现役。历任战士(放映员、报道员、班长)、宣传干事、副指导员、指导员。政工师。

  文字主张言之有物,不虚不伪不假不媚。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得文字的生动与魅力,感受到文字带来的文明与进步,共享人类发展的成果。而不是一些少数人群的特权专利和附属品。

  工作之余,胡涂乱抹,记录人生中美好的瞬间,让情感扮靓流淌的时光,成为岁月里咀嚼反刍的甘甜。2021年分别按年度整成册,使其象个模样。完成了《永久有多久》(2015年前)、《时光的影子》(2016年)、《漫漫老去的日子》(2017年)、《被诗融化的时光》(2018年)、《绽放是生命的感动》(2019年)、《遇到生命的美丽》(2020年)、《嵌入时光的诗行》(2021年),《阳光的味道》(2022年),《城市在左乡村在右》(2023年)、《孤独的风景》(2024年),约计90余万字。《灿烂心灵》(2025年)-书名暂定。

《书法与做人》

  书法与做人  韩昶国  在下胡乱写了这么多年的字,忽然觉得这写字与做人竟然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现在扯一扯,也许能够让方家大师们乐上一乐,缓解一下伏案的疲劳,总还是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