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与大--参观聂耳故居感言

文/ 晓笛 时间:

  小与大

  --参观聂耳故居感言

  到昆明旅游,来到昆明老街参观人民音乐家聂耳故居。当我们站在甬道街上,看着眼前这座并不起眼、甚至有些狭小的老宅时,女儿惊讶地说:“这么小的空间,却走出了这么伟大的音乐家,太不可思议了”!

  聂耳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昆明“一颗印”式民居,临街面宽仅三间,进深也很浅。据介绍,聂耳一家六口家庭生活、学习和行医就挤在这座二层小楼里。聂耳正是从这个狭小甚至窘迫空间里诞生了《义勇军进行曲》,最终响彻在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从几平方米的阁楼,到响彻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时代号手,这个对比极具冲击力。

  这种“小”与“大”的极致对比,以及聂耳身上所体现的“小”与“大”的辩证统一,正是聂耳故居最动人的一课。我想,对当代年轻人的成长成才是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启示我们,伟大的成就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孕育在平凡的土壤之中。

  一是拥抱“平凡”,在“小”处深耕。伟大源于积累。不要轻视起点之“小”,而要将它视为成长的根基。参观中,我们看到聂耳的音乐起点是邻居木匠的竹笛和民间乐器,并非昂贵的钢琴或名师指导。它启示我们,成长成才不必抱怨资源匮乏,与其等待完美的条件和机会,不如像聂耳一样,充分利用手头一切“小”资源开始行动。一本好书、一门在线课程、一次小小的实践,都是宝贵的起点。要专注当下,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是在为未来的“大”积蓄能量。认真完成一次作业、做好一个项目、学好一项技能,这些微不足道的“小”,都是通向卓越的必经之路。

  二是心怀“大”志,将个人融入时代。格局决定高度。个人的梦想只有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才能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聂耳的音乐才华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唤醒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紧密结合。对年轻人来说,重要的是找到超越自我的意义。思考“我能为社会、为国家、为时代解决什么问题?”将个人兴趣与国家建设等更宏大的命题结合起来,你的工作就会更有价值和动力。要培养家国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这样的人生舞台才会更加广阔,才能避免陷入“精致利己”的狭小格局。

  三是化“小”为“大”,将限制转化为特色。自身的局限和外在的限制,或许正是你独一无二的优势。通过展板,我们看到童年聂耳喜欢听故事,母亲彭寂宽先用玉溪花灯“全十字”或“洋琴调”唱上一段,再给他讲,这些民间曲调深深播种在聂耳幼小心灵里。在创作道路上,聂耳从中国民间音乐中汲取养分,创作出了兼具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的“大”作品。对当今年轻人来说,你的独特背景就是财富。你的家乡、你的专业、你独特的经历和视角,都是你创新的源泉。要学会将看似“土”的、“小”的特色,转化为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四是珍惜时光,用“小”时间创造“大”价值。生命的意义在于浓度。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其密度和深度。聂耳仅以23年的短暂生命,创造了流传近一个世纪并将继续流传的永恒价值。对当今年轻人来说,不要总以为来日方长。最有创造力的年华就是现在。聚焦目标,高效利用时间,让人生的每一个“当下”都充满效能。与其追求活得长久却平淡无奇,不如思考如何让生命燃烧得更加炽热和精彩。

  立足脚下,抬头看路,扬长避短,只争朝夕。聂耳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一个道理:一朵浪花,只有融入时代的洪流,才不会干涸;一个生命,只有献给伟大的事业,才能获得永恒。这对每一位渴望成长的年轻人来说,或许是最有力的激励。

  文/晓笛

上一篇:张法官的传说

下一篇:冬日恋曲

《小与大--参观聂耳故居感言》

  小与大  --参观聂耳故居感言  到昆明旅游,来到昆明老街参观人民音乐家聂耳故居。当我们站在甬道街上,看着眼前这座并不起眼、甚至有些狭小的老宅时,女儿惊讶地说:&ldquo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