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良媒有佳缘

文/ 方鸿儒 时间:

  传播良媒有佳缘

  方鸿儒

  时值《上海老年报》喜庆创办四十周年,恭贺之余,笔者感慨良多。

  倘从1990年5月4日拙作《鹦鹉救火》首发《上海老年报》,弹指算来与《上海老年报》结缘也已近四十年矣。粗略统计在该报发表拙稿一百三十余篇,大多发于红枫随笔,健康理财,文史往事等栏目。

  在纸媒传播式微的当下,《上海老年报》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在老年读者中口碑绝佳,有“读者良师”,“笔耕良田”之美誉。

  笔者聊补一点:她且是“传播良媒”,犹如牵线月老,发布美好幸运信息,架起时空缘分纽带,让读者从中得益而喜获佳缘。笔者举三例以证之。

  牵线美事之一。时值2012年秋,欣闻《壹点印》网站“为一千名《上海老年报》读者免费出书”。此等善举美事,岂可错过!笔者便心生将已发表的作品结集出书的念头:按人生篇、杂谈篇、读书篇和股评篇分类,自拟书名,自作序言,自己编排,自选图片,自校文稿,编排妥帖,便发于《壹点印》网站。不日便得偿所愿,首册自编“文印集”——《宁鸣不默集》(见图片一)快递到家。

  初尝收获,笔者便一发不可收,至2024年陆续自编文印本十二集,或赠送亲朋好友,或自我收藏,传之其人。

  缘分往事之二。缘分重修,须得机遇。契机便是2021年教师节前夕《上海老年报》刊出一则浦东新区为53对退休老教师拍摄钻石婚照片的报道。周祥麟老师与师母曾卢凤老师赫然在列。

  笔者于是便拍下报道图片,发微信于高中好友家振兄。经其安排相约于9月27日上午,家振、金林、苗官与笔者四人备上些许礼品便前往古镇高桥拜访周师。

  周师和师母极为热情好客:沏茶,上果,赠送古镇特产高桥松饼。师生重逢,谈笑风生,叙旧聊新,相谈甚欢,并合影留念(见图片二)。

  中午与周老师在古镇百年老店长兴菜馆把酒话重逢。我们频频举杯恭祝周老师康宁长寿,颐养天年。

  怀旧佳事之三。2019年金秋季节,偶然阅见《上海老年报》载有“小朋友们,回家看看啦——愚园路一幼80周年园庆”的报道。我读后颇有感触地对妻说:“我和愚园路一幼还沾点边呢。”妻半信半疑地问:“是吗?”

  为证自己所言不虚,我便翻箱倒箧地居然找到一张泛黄的“中学生登记表”。那表格上清晰地留有我自己填写的一行简历:“1953年9月至1954年7月上愚园路东辉小学附属幼儿园(1964年正式更名为‘愚园路第一幼儿园’)”我笑着对妻说:“我倒底还是和愚园路一幼沾了点边哦!”

  虽错失了园庆良机,却又怀旧情愫不减。于是趁着2021年国庆长假,我与妻带着孙女重游儿时故居兆丰新邨与母园“愚园路一幼”,并拍照留影(见图片三),拾掇人生的记忆碎片,重温金色的童年美梦。

  以上三例佳话美事,皆拜传播良媒《上海老年报》发布美好信息,编织缘分纽带所赐。笔者铭记难忘,特此笔录致谢!

上一篇:秋天扫落叶

下一篇:又见牡丹

《传播良媒有佳缘》

  传播良媒有佳缘  方鸿儒  时值《上海老年报》喜庆创办四十周年,恭贺之余,笔者感慨良多。  倘从1990年5月4日拙作《鹦鹉救火》首发《上海老年报》,弹指算来与《上海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