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灯光
遥远的灯光
东城外那片土岗上的新坟一座又一座,战场取胜捷报频传然而牺牲壮士的遺体也随疾驰的马蹄被运到了东城那片土岗地掩埋。从此,湘军壮士们的遺骨就留在了古金城兰州。兰州人念英烈的忠魂終是要回故乡的就在那土岗地点起了煤油灯,每个漆黑的夜晚这灯光与天上的星星相辉映为英魂引路……。
听学者讲述1876——1878年晚清钦差大臣左宗棠统率清军消灭了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战争历史心中总闪亮一束光亮——那盏油灯的光。边陲重镇兰州那时没有电灯被四面城墙围起的古城到了夜间一幢幢低矮平房和院落里只有微弱的炷光为其照明,那光是昏暗的。
清宣统年也就是1909年7月甘肃织呢局第二次恢复生产安装了一台从比利时购进6千瓦直流发电机用作夜间照明。宽阔的厂房明亮了,每个夜晚全城这里的灯光显得格外炽亮——电灯人们生活里不可缺少的照明工具在兰州创立了自己的新紀元。1914年张广建任甘肃省督军兼巡按史来到兰州,将织呢局闲置的直流发电机和竖式蒸汽引驚迁至辕门也就是现今省政府东侧发电供衙门照明之用。两年后省督军衙门又从天津日商洋行购进20千瓦交流发电机并利用已停业窑街铜矿厂抽水用的锅炉及引驚配套改建成立兰州电灯局。兰州全城这一年都被电灯照亮了。
据史料记载,1922年,1934年,1939年,1945年先后在甘肃武威,天水,玉门油矿以及山丹相继建成小电厂,甘肃电业初见雛形。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工商业开始向西北转移,兰州人口猛增由原来的3万增至17万人用电负荷也急剧上升。当时兰州黄河沿发电所担负起了不断增容扩大生产规模的任务。翻阅历史档案一位从美国学成归来的电力工程师这样描述的“……兰州市场繁荣商铺林立,那挑在担子上的蔬菜水果极为新鲜带着露水……。”不难想象兰州城不宽的马路上驼队,马队,车队穿梭而行街面上叫卖声喧哗声不绝于耳。特别是到了晚上全城灯火通明,逛逛夜市更是热闹。有一种说法抗战时期的兰州既是国家的大后方又是商贸盛极一时的小香港。
新中国成立50年代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11个落地兰州地区。扩建郑家庄电厂新建西固热电厂甘肃兰州其强大的电力工业於此即将岿然崛起。响应国家建设需要全国各地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一批又一批奔赴兰州投身于兰州电力工业建设的工作之中。尤其是那些来自广州上海北京大连的建设者他们脱离原有优越生活环境来到兰州在兰州不分寒冬酷暑,没有房子就住帐篷在初创新建大型电厂的艰难岁月中終日埋头于生产一线苦干巧干面对新技术新难关边学边干。兰州电力工业乃至甘肃电力工业在他们——这些初创的建设者的手中被高高举起。
火电水电齐头并进,汽车沿黄河岸边的公路逆行而上,一座座横跨黄河的拦水大坝八盘峽盐锅峡刘家峡雄奇壮观。兰州电力工业建设以空前之势突飞猛进,据1985年的数字统计在兰州12家用电一万千瓦以上负荷工业用电占兰州电网总负荷百分之七十一,工业用电占全网总售电量百分之八十八点六。一位满头银发将一生年华倾尽於兰州电力工业建设的老总工程师目光深远他无比骄傲的说“……那些个灯泡能用多少电,我们的有电大户在山里,多少有色金属冶炼和石化工业靠咱们的电能……”老总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魄深深感染了周围的人。
我们抬起仰望的目光向每一位电力工业的建设者致敬!永远记住兰州电力工业的发展进程里他们所做出的贡献,那里有他们留下的深深足迹。
白海莲
2024年11月10日
《遥远的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