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红色之旅
如今的中国共产党已经经历了90个岁月,在这期间,它经历了汗与血的挥散,生命的存亡与牺牲,铸就了现在党的春天,它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现在和平的时代。强大的中国,更多的是多年前侵略者侵略中国那段屈辱历史背后所隐藏的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的坚强不屈,即使是前面是洋车大炮我们也不惧,即使是面对敌人的残酷刑法,我们也坚韧不拔,顽强到底。
多年前那血腥的一幕幕仿佛还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那么多人民的生命就躺在了我们的面前,鲜血的浓稠味道依稀还在我们鼻息间存在。那是残酷的,特别是南京大屠杀的惨案,惨绝舞蹈的两名日本军官最后竟然相约以比赛的方式来杀害,折磨中国人民,那样的历史,孩子的无助,彷徨,与家人的凄厉的生死离别。绝望笼罩在中国之上的天空。然而,也正是在这背后隐藏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与精神。它是外国侵略者抢不去夺不走的。
现在如今,强大的中欧依然诞生,过去的一切都已过去,中国如东方屹立不倒的巨龙,终于在关键时刻及时苏醒。从此以后,繁荣昌盛的中国将到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今年,中国政府就展开了大规模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本次阅兵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展示了现今的中国有能力维护世界,不再似70年前的腐败中国。
70年前的战争让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还是一种对现实的抒写,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为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我们现在今天的美好日子,和平时代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应当从小就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远大理想,肩负着爱国爱民的崇高信念;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这就是爱国的根本。
篇2:红色之旅
红色之旅_小学作文
小时候,我经常听爷爷和爸爸说起瑞金的事情,以及很多老红军的故事,所以我一直都非常想去一趟瑞金,看一看“红都”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什么让爸爸和长辈们对它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20xx年“五一”节我终于如愿以偿,爸爸妈妈和我取道广州,到了赣州,爸爸的朋友送我们去瑞金。一路上,我看见有许多辆车上都写着“红色之旅”四个大字,从我们车边飞驰而过。我疑惑不解,就问爸爸:“‘红色之旅’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红色之旅’就是去革命故地旅游,瑞金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革命的红都。到了瑞金就一定要去叶坪和沙洲坝看看。
我们终于来到了瑞金,爸爸的老朋友们热情地款待了我们,我从中感受到了红都人民的热情。但我心里还是盼望着能早点到叶坪和沙洲坝看看。
第二天一早,天还蒙蒙亮,我就早早地爬起来,嚷着要去叶坪和沙洲坝。天下着蒙蒙细雨,但是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兴致。
一来到沙洲坝,我第一眼就看到了一块石碑,碑上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一看到这个碑,我就想起了我们二小参加歌曲比赛时,唱的其中一首歌叫《吃水不望挖井人》,这时,这首个的旋律再我耳边想,我情不自禁地哼了起来:“从小老师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碑前有一口井,旁边有几个用木头做的勺子,我用勺子舀了一勺水,倒进嘴里,清凉清凉的,有一丝淡淡的甜,我问爸爸为什么这口井叫“红井”呢?爸爸说:“这口井是毛主席带领军民一起挖的,沙洲坝干旱严重,吃水困难。一天清晨,毛泽东带着警卫员在稻田边挖起井来。后来,又有许多乡亲赶来挖,几天后,井挖好了,乡亲们捧着水喝了个够,解放后,人们称这口井叫做“红井”,并在井旁立了块碑,上写“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参观完红井,我们又参观了中央政府大礼堂、中央教育部旧址、最高法院旧址等。
告别了沙洲坝,我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叶坪,我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走了进去,哇!到处郁郁葱葱,绿树包围着许多老房子。咦?干嘛有哪么多人围着一棵“咔嚓”地拍照呢?这棵树到底有什么来历。我走过去一看介绍,才知道毛主席当年经常在这棵树旁的一个树墩子上面读书看报。啊!原来毛主席在工作之余还那么认真!我也得好好学习才行,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
我们接着来到了“红军烈士纪念塔”跟前。“红军烈士纪念塔”像颗子弹,弹顶有数不清的`小洞,代表着无数为了革命而牺牲的烈士。塔前的地上写着几个大字:“踏着先烈的足迹前进”。我们要继承老前辈的遗志,努力学习,将来建设好祖国。
我跟着爸爸妈妈看着革命故地的实景实物、听着大人们的叙说,我突然懂得了很多:正是无数先烈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在了红都,才有了长征的第一步,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会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好好读书,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3:海红色文化之旅,宣扬红色文明精神
--台州学院“追寻红色记忆”暑期社会调研队
作者;张飞飞 孙增博
为了庆祝中国共青团建团9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进一步了解台州地区市民以及广大青少年对红色旅游文化的认知程度,同时也为了增强市民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 7月5日 至8日,台州学院“追寻红色记忆”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前往临海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处进行初步了解,赴“王文庆故居、郭凤韶故居,岩坑村革命根据地”等红色文化基地进行采访调研活动,并在临海市崇和门广场进行宣传活动。
短短四天时间,所有队员获益匪浅。王文庆故居有大小房屋共计33间,占地约4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双台门设置,彰显大宅门的风范,由于受损严重,日前仍在修缮之中,当地政府和村民都在极力保护王文庆故居,为弘扬红色文化而不断努力着,随后,所有队员来到王文庆烈士的陵墓前,三鞠躬以表达敬意。6号,所有队员前往郭凤韶故居进行参观调研,坐落于紫阳古街的`郭凤韶故居修建完善,院内郭凤韶烈士的塑像正气凛然,临海市古城委员会章女士介绍:郭凤韶烈士视革命为第一生命,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通过详尽的介绍结合真实的影片展示,在座各位队员对郭凤韶烈士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大家都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红色革命精神教育,更深层次的了解了革命历史。在特别的抗战纪念日里,队员们前往河头镇抗日革命根据地岩坑村进行采访调研。村委书记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我们的活动寄予厚望。岩坑村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它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台州市发生的重要革命事迹,而且建有台州首个村级革命纪念馆,因此,省市级领导都高度重视“红色岩坑,美丽乡村”的建设。队员们还与92岁高龄的老共产党员进行了座谈交流,体会到了老一辈革命战士的爱国情怀。最后一天的宣传工作在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市民的强力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虽然大多数市民对红色文化不是很了解,但在队员的详细讲解下,加深了市民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为台州地区的红色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此次“追寻红色记忆”暑期实践调研队拉下了精彩的帷幕。
本次临海红色文化之旅,旨在向台州市民宣传红色文化,传递革命精神,加强广大市民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作为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红色文化的传承,革命精神的弘扬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4: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为了庆祝建党__周年,6月3——6日,坪地乡中心校组织党员和学校部分教师到贵州红色革命景点进行了红色参观学习,参观了息烽集中营、娄山关、遵义会议会址等地方。随着空间的跨越,我们完成了时间的转换,来到那火热的年代。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活动,我们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红色旅游,既感受了祖国美好河山的壮丽多姿,更是对我们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每到一处,我无不被每件历史实物及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所感染;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
红色旅游点,人生大课堂。我们参观的第一站当然是息烽集中营。我们一行80余人带着崇敬的心情,随着导游的讲解进入了伟人杨虎成故里。
息烽集中营、娄山关、遵义会议会址等地方,是多年来令人神往的地方,这次终于一睹尊容。“惧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此激昂澎湃的文字,道出了毛主席内心那“救国救民,舍我其谁”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息。烽集中营是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一站。息烽集中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监狱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由设于息烽阳郎坝的本部和玄天洞囚禁处组成。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逮捕了许多有影响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囚于国民党设在南京的“军人监狱”。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大举进犯,南京岌岌可危,蒋介石消极抗日,令军统将这批人迁至武汉,
不久再迁湖南益阳,最后转移到息烽关押。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共产党人、进步人士1220余人。数百名革命者为民族解放事业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及家人、小萝卜头(宋振中)等一千多名爱国志士被囚禁于此。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厚实的城墙,随处可见的岗楼,阴森的地牢,各种各样骇人听闻见所未见的刑具,还可以看到随处可见的令人作呕的宣传标语,讲述着一些连标语制作者都不相信的歪理邪说。更让人难忘的是,这里还有一个称之为“猫洞”的地方,这里就是关押和杀害共产党人的地方。来到“猫洞”外,虽然听不到一点声音,但是我的心却觉得这里沉浸了不知道多少怨愤、多少忧伤、多少不甘、多少豪情、多少发自于内心的声音。我的心灵深处在和他们一起感受着这种痛苦,那种感觉如果不是亲临现场其实不会感受到的,好像每一块石头每一个牢笼都在讲述着一个个催人泪下的血与火的故事。
看了很多的图片,听了很多的故事,参观了一个个牢房,留下了一串串足迹。每一个革命先烈的影子都浮现在我的眼前,每一段写满了不屈和抗争的历史都被我铭记和回味,老虎凳,辣椒水这些灭绝人性的刑讯;关水牢,吊囚笼这些丧尽天良的暴行。给我留下的不仅仅是对先烈们的崇敬,更多的是对我自己当今的信仰和未来生活的冷静思考。
遵义,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二站。当我们走进遵义会议旧址内,心里不免肃然起敬。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和一篇篇翔实的资料,我们的思绪随着讲解员的解说,飘向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难忘 1935年1月,就是在遵义这个小城,在这个普通的会议室,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
红军长征途中,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下召开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窗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时指出的:“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从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毛泽东遗物展等一路走来,我感受了毛泽东这个一代伟人在这里崛起的经过,对“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这句话有了更深的共鸣。令我们更加敬佩的是毛泽东的高超智慧和用兵的神奇。
当今的时代,我们生活在条件优越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在一条平淡的轨迹上行走,最需要的但却是最缺少的恰恰是先辈们的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如今在这个和平年代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着什么样的使命感,应该坚持怎样的党性,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作风,这其实是一个摆在每一个共产党员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值得深深思考的课题。
通过参观,我再次重温了党的伟大历史,当我站在“猫洞”外和“遵义会址”前时,遥想昔日的烽火与韬略,思考明日的危机与锦绣,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更加深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并从中受到了新的启发和教育,我的内心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我要牢记党旗下的誓言,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克服困难,艰苦奋斗,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于本职工作中去,让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永远发扬,并沿着革命前辈的光荣路线前进!前进!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作风和气魄。
篇5: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在绵亘千里的太行山东麓,有一个三面靠山,一面临水的小山村,这里曾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让解放区的亿万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里还召开了我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这里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这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小山村就是革命圣地—西柏坡。一路风尘仆仆,在经过近七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未教所一行二十余人来到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抬眼望西柏坡满眼青翠,前临碧波荡漾、水光潋滟的西柏坡湖,后倚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进入这里,人们立刻感受到一种返回精神家园的亲切和熟悉,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与浮躁的美。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革命伟人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和七届二中全会会址。这些富有华北特色的平顶房,又矮又小,外墙抹着一层白灰,屋里都只上了一层黄泥。家家户户木板门,“井”字型的方格窗,没有一点雕饰,屋地都是用灰渣和泥土混合打成的,时间长了就有些坑坑洼洼。正是在这些普通甚至简陋的农家小院里,我们的革命领导人衣着朴素,粗茶淡饭,却运筹帷幄地指挥了震惊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全面胜利。这里有革命领导人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相连的故事,有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精神,1991年9月,江泽东同志来了,月,胡锦涛同志来了。他们在西柏坡参观学习,并发表讲话,他们与西柏坡
心心相印。
我们党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中国人民宝贵的、独特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对新世纪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就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用西柏坡精神团结和鼓舞全国人民。继承西柏坡精神,就要发扬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西柏坡时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的胜利,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已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新中国又该是什么样子呢?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殚精竭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带领全国人民打碎旧中国的同时,倾心细致地描绘新中国的蓝图。这个新中国的构想,以过去长期的工作积累和思想积累为基础,在西柏坡时期形成了明晰的理论和政策思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牺牲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即必须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进而走向社会主义;中国革命胜利后,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并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形态以及经济政策。
通过这次活动,我又一次的回顾了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牢记了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要求我从自身做起,大
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一个合格的党员,一名合格的干部,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研究历史是为了现实和未来。历史虽不会重复,却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现在,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西柏坡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而言,其实质并没有过时,至今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革命大转折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优势和宝贵财富,特别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在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在积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面对这样的机遇的同时,西柏坡精神对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尤其重要。
两天的参观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坐上了返程的汽车,回头望,滹沱河水潺潺,似乎在说那永远说不完的故事。群山无言,翠柏无语,仿佛在默默地向人们印证:西柏坡永远保存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绵延着一条领袖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红线。离开了西柏坡,我们陷入了沉思。当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回顾共和国走过的不平坦道路时,深深地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两个务必”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夺取新的胜利的保证。对于我们来说,参观只是一种形式,学习才是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平常工作中时时刻刻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我们要深深领会这次参观学习西柏坡的深深寓意,这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
去思考。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篇6:红色之旅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节。4月1日学校开展了一次缅怀先烈“红色之旅”活动。
早晨,我早早地起了床,带上水和干粮,来到了学校。抬头望望四周,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尽管天气非常好,小鸟似乎不像以往那样欢快地歌唱,小河不再那么欢快地流淌,仿佛它们也懂得这个节日的哀思。我们心中满怀着清明缅怀的心情一步步地走向烈士陵园。一开始,我们一个个精神饱满,一步步迈着坚定的步伐。半个小时不到,我已感觉筋疲力尽,每迈出一步都要花出许多的力气。再看看同学,仅仅走了10里路也不到,一个个萎靡不振了,缪子恒还狂流鼻血!那先辈们两万五千里长征无比的困难如何克服?信念!想到此,我告诉自己得坚持下去。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
我们神情严肃地走进烈士陵园,首先看到的是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苍劲有力的三个字“英雄园”。再往里走,看到的是曾经守护嘉兴的九位烈士的纪念碑。扫墓开始,全校师生低头默哀,我在心中想:先烈们,是你们用自己的身躯筑起钢铁长城。抗战十几年来,多少人丧身于战场上,有多少人在敌人的酷刑下,宁死不屈,被活活打死。先烈们,你们牺牲了宝贵的自己,换来的是人民的自由与快乐。这样伟大的精神让一切赞美的词语都黯然失色了!默哀结束,我们缓缓走过纪念碑,石碑后刻着战士们奋力与敌人拼杀的情景。走到烈士墓前,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将自己制作的小白花拿出来,郑重地献给烈士们。尽管它一点也不精美,但它饱含着我的一份心意。之后,我们走出烈士陵园,可我脑中依旧浮现着刚才那神圣的画面。
红色之旅,缅怀先烈,让我们体会到艰辛,更让我们学会坚守信念。
篇7:红色之旅作文
星期四,学校组织两个班去参加《红色之旅》这个活动。这次去是为了参观许多英雄的纪念碑、故居、展览馆等。这次旅行也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地点,我们先去海口人民公园纪念碑举行典礼仪式。在这宏伟的场面中,有市长、一个名学生、记者这场面实在是令人惊讶,因为这场面中有着数千名人呐!
接着,我们来到了演丰地区人民革命纪念园。这园中四周分别按放着徐成章、徐天炳和吴克之三尊半身塑像。纪念园四周由围墙环绕,院内轻松苍翠,绿草如茵。整个纪念园布局合理大方,设计严谨庄重,人物雕像活灵活现,史实记载栩栩如生,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下一站,我们又来到了海底村庄遗址。听导游介绍说:“这的海滩上,退潮时可见古村庄废墟裸露,在泥浆里可见石磨、石臼、坛罐、盆钵、瓦简以及香炉等陶器碎片,在水下可见古耕地遗迹。”听了导游的介绍后我都迫不及待想看一看了。可海水没退朝,所以只好等下次再看了。
经过海底村庄古遗址、琼崖红军改编旧址这两个地方后,我们便来到了冯白驹将军的故居。在盘根错节浓荫如盖的老榕树旁,便是周恩来总理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冯白驹将军的故居。冯白驹的故居处于村庄最高处。故居在长泰树背依山丘,面俯绿野。故居屋后古木成林,屋前庭地宽阔,花圃艳丽,草地如锦,真不愧为人民解放军杰出将领的摇篮地。在这里,参观者可以了解到琼崖革命斗争的史迹和冯白驹将军的平生事迹。
参观完了这么多英雄纪念碑的地方,我们才依依不舍的坐车回家去了。原来这些英雄是这么当上的,真让人敬佩呀!
篇8:红色之旅作文
7月24日,也就是昨天,我和我的亲戚去了井冈山。6:40我们准时起床,8点我们开车直奔井冈山,一路上我头脑中所有形容山高大巍峨的词一股脑儿全涌了出来,但最终我无法准确地用上一个,只能在心里发出深深的慨叹。10点左右我们到达了井冈山,那标志像红色的岩石,一定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拍完这雄伟的景象。
随后,我们来到了毛泽东雕塑馆,急匆匆的瞥了一眼,因为井冈山很大我还要看更多的地方,在去其他地方的途中我看到了胜利号角,那一定是胜利的标志!
接着,我们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有四个展示厅,我们在那还买了纪念品,我买了两个,红旗给爸爸,因为我觉得红旗非常有纪念意义,小姑娘给妈妈,因为我想让妈妈永远年轻漂亮,我还让阿姨在纪念品上刻上了爸爸妈妈的名字和日期,然后就是吃中午饭了,我们去吃了农家乐,吃了红军菜,苦中带涩,这一定红军以前吃的野菜,我们还吃了木槿花炒鸡蛋,特别好吃,香甜可口还带有一丝清香,还有石鱼,石鱼的鱼皮滑嫩,肉质新鲜,里面的豆腐,犹如冰淇淋般即口融化,嫩极了。
吃完午饭,我们去了烈士陵园,我们沿着台阶走了上去,在玻璃的大门上写着一个大大的肃静,里面有好多革命烈士的照片,下面写了他们的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还有他们的光辉事迹,接着我们看到了密密麻麻牺牲烈士的名字刻在一张石板上。接下去,我们登山,看到了雕塑园,有的骑着马,手高高举起;有的像是在呐喊着,像白满腔的怒火发泄向鬼子们;还有的威风凛凛的站着。
看完了烈士陵园我们就去了旁边的古镇,买了几个新鲜的李子就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此次旅程,让我懂得了红军顽强抗战的精神,我也要学习红军的精神。
篇9:红色之旅作文
今天下午,我和家人期盼已久的湖南之旅开始了。我们坐了4个半小时的火车,在路上我和爸爸了解了很多湖南的景点,有伟人故乡韶山,还有美丽的凤凰古城。在高铁上爸爸给我点了一份盒饭,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大口,好辣啊!我差点就吐出来。
下了火车我们出了站台,看到了KFC三个大字,爸爸看到我眼巴巴看着那几个大字,知道我肚子饿了,马上给我买了一个汉堡,吃完了以后接送巴士把我们送到酒店。太困了,我一进房就睡觉了。
第二天6:20我就起床了,因为我们要去遥远而美丽的凤凰古城,我看到道路两旁山清水秀,经过6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到了美丽的凤凰古城。
我走在虹桥上,此虹桥非彼虹桥哦!一边走一边听导游讲解,我们还走到了内城,我看到很多小卖铺,我还买了一条凤凰挂饰,这可是沈从文年轻时送给三三的礼物哦。
晚上我带上小相机拍照,看见那吊脚楼上的灯,五彩缤纷,还有那一弯明月,印在沱江水上,美得跟画一样。我们还走了清朝的独木桥,还有明朝石墩桥,那真是惊险又刺激!
第三天,我还是6:20起床,今天我们要去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居韶山村,这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我们一边看一边听。我们先去了毛泽东图书馆,图书馆里面有很多毛泽东的书,我还在毛泽东三个大字下拍照留念了。我们去了毛主席以前读的私塾,还参观了他的家。听导游讲,毛主席家可是很讲风水的,正常人家是坐北朝南,但他家是坐东南朝西北,门前有两个水塘,后边有高山。人太多了,我看了一眼就挤了出去。
这次的湖南红色之旅让我很开心!
篇10:红色之旅作文
8月5日,我踏上了井冈山的土地。开始了为期三天的红色之旅。
我们的第一站——黄洋界
刚进黄洋界,看到的就是浩瀚无边的云海,遮住了对面的半边山。波涛汹涌,气壮山河。让人的胸怀变得异常宽广;让人的思绪飞到千里之外。心也随这那千变万化的形状飘飘悠悠的飞远了。炮台,又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摸到那沉稳庄严的大炮,又不禁让人想到了红军曾多次用这响大炮攻击了蒋介石的国民党反动派。真为这座炮台而感到骄傲!山间小路弯弯曲曲,不知伸向哪里。走到尽头,却发现一条地道,也是弯弯曲曲。有很多次,红军将领们就是坐在这儿探讨敌情我势,研究技术方案,获得一次又一次巨大的成功!
我们的第二站——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碑
进入博物馆之前,一块金色的纪念碑跃入眼前,闪电般的形状好似战场上的硝烟,纷纷扬扬,在风雨中仍不失尊严,让人肃然起敬。
走进博物馆,首先就是朱毛会师的雕像,中间站着两位领袖人物——朱德、毛泽东,他们紧紧地握住双手,旁边则是两只翱翔的翅膀,意味着中国革命不再软弱!博物馆里还陈列着许多英雄的照片、事迹和雕像。有许多红军倒在了战场上。有的甚至被打穿肚子后又把肚肠塞回肚子里,继续战斗直至牺牲。正是这些士兵的精神鼓舞了我们,使中国这个曾是“东亚病夫”的懦夫,一步步走向辉煌!奥运,我相信中国一定能行!
为期三天的红色之旅结束了。而这次旅行却让我的灵魂得到了洗礼、净化,让我小小的心上又充满了骄傲、自豪和信心。中国加油!奥运加油!
篇11:红色之旅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去小顺游玩,不仅欣赏了美丽的小顺风光,还接受了一次红色教育呢!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小顺。沿着公路边走,就可以看见一块土黄色的巨石矗立在路口,上面镌刻着文字。我这才知道,原来抗战时期周总理当年曾经来过这里视察“小顺浙铁总厂”呢!冯雪峰、陈嘉庚、潘天寿等历史名人都曾在小顺留下过足迹。这里真不愧是一个红色教育的基地。
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往前走,就来到了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上铺着小青石,一旁就是黄绍竑公馆,整个广场显得异常古朴典雅。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就看见了一座周恩来总理青年时期的铜像高高地耸立着,只见他左手叉腰,右手握拳高高举起,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仿佛在振臂高呼:“团结一致,振兴中华!”
向上走十来米距离,一座黄泥土砌成的房屋出现在我的眼前,门前有一本花岗岩的书籍,我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来到了冯雪峰的旧居。屋子并不大,推门走进去,只见里面分为三间,有厨房、卧室、书房,里面的陈设也极其简单。这可见当年的生活是多么的简朴,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却创作了极其丰富的文学作品,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绕过冯雪峰的旧居往上爬,我们就来到了小长城。长城是仿照万里长城的样子建造的,并不长,只不过四五百米,站在长城的烽火台上四望,整个小顺村尽收眼底。那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就高高地矗立在山岗上。站在纪念碑前,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几个大字,我情不自禁地举起右手,向英雄敬礼。
这次小顺之行是短暂的,但我却收获了无限美丽的风光。
篇12:红色之旅作文
十月一日清晨,黎明的曙光揭去了夜幕的轻纱,吐出灿烂的晨光。我早早地起床来到实小北门等候前往山东枣庄的旅游大巴。过了一会儿,传来了“嘟嘟嘟……”的喇叭声,旅游大巴来了,久候的小记者们陆续上了车。我和王炳森坐在一起,一路上谈笑风生,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第一个目的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历史教育人们,人们不敢忘却历史。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古运河畔。馆前三十八级台阶意味着1938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中日台儿庄大战。1938年4月7日,由国民党著名将领李宗仁所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在历时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经过第五战区广大爱国官兵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我国抗日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纪念馆内陈列着台儿庄大战时中日双方资料、文物千余件。珍藏着参战将士和亲属的书画作品近千件。在影视馆内我们看到了《血战台儿庄》这部影片。通过参观,使我认识到,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参观完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我们游览了台儿庄古城。接着,我们来到了微山湖红荷湿地旅游区。在这里,我看到了万顷娇艳的荷花。漫步在微山湖畔,一阵微风吹来,荷花翩翩起舞,淡淡的荷香沁人心脾。一个个小莲蓬从荷叶间探出头来,犹如一个个可爱的小花灯,好一派迷人的景象!
枣庄之行,我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还欣赏到了迷人的景色,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
红色文化之旅(精选12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