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与“应当”
文/ 晓笛 时间:
“礼让”与“应当”
先说看到的二个“镜头”:
一是有一天,一对母女过斑马线,车子停下礼让后,母亲牵着女儿手快步走过。之后,女儿问母亲,为何要走得那么快?母亲说,你没看见,为了让我们先过,后面已堵好几部车了?我们也得为他们考虑。
二是在一购物超市结算“买单”平台,一位年轻女孩主动向排在后几位的一位腿脚不便的老者让位,老人谦让说:凡事讲个先来后到,还是你先吧?女孩说:大叔身体不便,您先来。老人见此只好走上前台,并向女孩躬身致谢!
两件看似很小的事,但在我看来,小事不小。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城市文明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司机理应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年轻人主动礼让年长者,在公交车上、在各社交场合......经常见到,如今,很是平常。但行人面对司机“礼让”快步通过斑马线,年长者面对年轻人“礼让”而谦让,也许我孤陋寡闻,出门较少,这种情况似乎不常有。这说明,我们市民文明素质正向高质量迈进。
礼让是一种美德。尊重礼让,也是一种美德。在我看来,尊重是双向的,你尊重我,我也要尊重你。这样尊重才有价值,才值得尊重,尊重也才可延续。反之,把别人礼让、尊重,当作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甚至面对行车“礼让”大摇大摆行走斑马线,面对年轻人“让位”不作任何“回礼”就快速就位,我想这就有点不懂“礼数”,很不应该了。作为生活中的个体,当别人为我们考虑与付出时,我们是不是也该好好想想,能为对方做些什么?我想,这是文明城市市民应有的文明行为。
文明城市创建,市民是主体。不把“礼让”作“应当”,彼此互相体谅与尊重,是高素质文明程度的体现。我们不仅要为这种互相尊重的“礼让”点赞,更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文明城市建设作贡献。只有市民文明素质提高了,文明城市才能延续一届又一届。
/晓笛
《“礼让”与“应当”》
“礼让”与“应当” 先说看到的二个“镜头”: 一是有一天,一对母女过斑马线,车子停下礼让后,母亲牵着女儿手快步走过。之后,女儿问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