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的记忆
《石的记忆》
丁力平
冬日,外面寒风呼啸,阳台上却春意盎然,阳光透过窗玻璃,照在我家的花草上、石头上,光影在枝叶间移动,我的记忆也流回往夕。
一对鹦鹉螺相拥互抱,沙滩般黄色条纹宣示着他俩海的履历,纹路汇集的中心,青黛色“眼睛”可曾互望互赏,一起畅游在大海的波涛里呢?他俩有何机缘被一老渔夫拾起呢?本来就是一对?还是渔夫凑成了一对?记得十年前北戴河夏天的那个清晨,早起的我跑到海滩,没有被叫买珍珠、贝壳手饰的一声声吆喝吸引,一眼碰着这鹦鹉螺时,脚就挪不动了。清晨柔和明亮的阳光照耀着,凉爽宜人的风吹着,他们,真若一对相亲相爱、活泼可爱的鹦鹉在望着我,我似乎听到了婉转动听的歌唱声。毫不犹豫地买下,小心翼翼地拿回宾馆,母亲被我的推门声惊醒,她头天第一次看海、第一次象孩子一样在海浪中戏嬉,睡得很香,否则会和我一样早起。这对鹦鹉螺也让她欢喜得眼睛一亮,只是担心回京的路上,大巴不可能一直平平稳稳,螺壳那禁得起碰撞?我们商量着轻轻地用衣服包好,坐在车上,象搂着婴儿一样,母女替换着,终于安然无恙地带回家。母亲在神农架大山里呆了近三十年,见过了猴、獐、熊这些森林里的动物,却一直没机会看海,她向往大海的开阔、博大、丰富,我专门陪她到北戴河,离北京最近的“海”,就遇到了鹦鹉螺,就把鹦鹉螺长久地留在书桌上了。古人言“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我是既爱山、也爱水,所以,就有了与鹦鹉螺的缘分吧。
一块金灿灿的黄水晶,在暖阳下,既使外面是冬日单调的背景,也显出夺目的璀璨。它来之三亚,让人想起“天涯海角”的地方,高高的椰树、碧绿的海浪、轻爽的海风、松软的沙滩……冬季,三亚吸引了多少游客,享受天堂般的美景和宜人的气候!那一年,因为工作原因,我从圣诞节前,到春节之后,在三亚呆了近两月。快回京的时候,一位同事找朋友要了一辆车,说到市场转转,买些特产回去。到了三亚,才知道自然长熟的热带水果是多么味美可口。菠萝蜜不是只甜得呴人,新鲜龙眼肉嫩汁多,一根吸管插入刚摘下的椰子,凉丝丝甜丝丝的清流入口,赛过美酒!还有鲜榨的木爪汁与牛奶渗合,慢饮一杯,如细细擦抹润肤露一样,养颜滋心……在一个很大的市场里,各色水果琳琅满目,空气里弥漫着果香,同事妹妹成箱成箱地买,我也拼装了一盒,登机携带行李是有限额的,我一向简单,不想惹麻烦。然而,走过水果摊,一个百货店橱柜玻璃上,一个光茫四射的石头,在三亚灿烂阳光下,折射出惊艳的光,我止不住上去触摸这块水晶石,欣赏不同角度穿过的光线,粗糙的粒粒水晶,天然粘合成峻山峭壁,不知道是热烈阳光缔造,还是万年海水冲刷,这石头浑身散发着炽热和透明,似乎活得生气勃勃,又坦坦荡荡,我完全被吸引住了!顾不上行李是否超重,搬运是否费力,我一瞬间就买下了!同事们转头的功夫,我怀里抱着个宝贝!怕托运可能损伤,飞行途中我携带着,轻手轻脚地放与取,完好无损地带回家。十几年了,时间证实我的眼力没错,它的金灿灿始终如一,颗颗水晶仍如最初一样锐利透亮。比起另一块购于桂林芦笛洞的紫水晶,它的真实与持久向我召示一个真理。那块心型“紫水晶”当时也晶莹剔透,温婉动人,可惜放在阳台上不久,在阳光照耀下原形毕露,迅速的褪色风化,显然,不是一块真正的水晶,甚至连一块石头都算不上。黄水晶却越照射颜色越鲜艳,浅黄、正黄、橙黄、金黄,石头上的黄层次不一,在阳光透视下,都劲劲地显出它本然的硬度和透明度。人与石,何其相同!有些“朋友”,经不了几个来回,就露馅了,要么本不是一路人,要么把你用过了也就散了,像那假的“心型紫水晶”,经不了岁月的洗礼,最初的美早已成了残色破纹,去了,也就让他去吧!而真正的知己,或许也会有怀疑的时候、报怨的时候、冷淡的时候,但时光最终会保留这份爱与友情,像我的“山型黄水晶”,粒粒水晶,虽然粗砺,却粒粒透明,不怕时间拷问,在阳光下,在风中,经年累月,一如继往地真实、热烈、坦诚。希望和黄水晶的相遇相守一样,我能遇到、守到几个真正的知己友人。
目光又移向一个椭圆形石头,其周边一层层圆,密密如树轮,中央又有太极八卦样的图案,不是什么名贵石头,我却从新疆和田拾起,搬到阿拉尔、又库内勒、又乌鲁木齐、又塔城,历经千辛万苦,才搬回北京的。那是参加中国心肺麻醉协会的“天山公益行”,第一站,先飞到北疆和田,和田因“和田玉”出名,战国“和氏璧”故事流传至今,以璧可换城池,可免战争,可以想像”璧”是多么奇美希罕。实际是,和田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抵昆仑与西藏交界,地理环境注定了它的偏远,贫穷。我们去那义诊时,百姓知道是来自北京的专家,都从四处赶来,当地医疗条件还很差,我们讲课、问诊、心肺复苏培训,给那的医院带去了一些帮助和扶持,给那的患者留下一些知识和温暖。和田玉当然买不起,次日驱车从和田,打算穿过沙漠公路到阿拉尔的路上,奔腾的喀什喀什河就在路边,秘书长敖虎山让司机停车,大家到河边欣赏一下这河的壮观。喀什喀什河与玉龙喀什河汇合成和田河,再北流与阿克苏河、叶尔羌河汇合成塔里木河,是南彊的生命之源。我们欢呼着奔到河岸,看宽阔的水面上,波浪翻滚,见不到水鸟、船只,只听到水声轰鸣。公路上也少有车辆,我们一辆大巴,两辆轿车,在天与地之间,显得那么缈小。河岸不是水泥浇筑,有大大小小的石头堆砌而成,表面上,还有很多松动的石块,想来是涨水时自上而下流经此处,留驻下来。不经意的踩着石头,大家笑着说“找块和田玉呀”,我被一块石头上的黑白阴阳图吸引了,轻轻一搬,抚去边缘的泥土,发现其边缘还有好多个圆圈!虽然不是标准的阴阳八卦图,但我还是被自然之笔打动了!决定先搬上大巴车,至于是否一定带回北京,当时并没有决定。汽车穿越中国最长的沙漠公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除了沙漠,就是胡杨,没有人烟,我们备好了馕作为午餐,司机也自以为是地以为满厢油够到达阿拉尔。没想到,中途遭遇沙尘暴,像电影《新龙门客栈》中的龙卷风,恶龙怪兽般,裹携沙尘飞旋向上,遮蔽天空,四周一片黑暗的场景,居然在现实中目睹了!被迫停下的车似乎仍在晃动,放在车座下的那块“太极石”也滚来滚去,我赶紧把它抱起,放入背包,周围用衣服塞紧。等沙尘暴停下来,我们马不停蹄地赶,想在天黑前到达目的地,却发觉车使不上劲,原来油不够了,最终,停在半途中。好在另有两辆轿车,人尽可能挤到小车里,挤不下的留在大巴上。后来,到阿拉尔后,小车又折回去拉大巴车。费尽周折于傍晚到了阿拉尔市,那里是雨后天晴,还有难得一见的双条彩虹!我的“太极石”和我一同进了宾馆,给它擦去沙尘,在水的浸润下,黑与白,更显平衡与协调,叠叠的圆,似乎诉说了它曾经历的风沙和雨打。次日,义诊之余,我们参观了三五九旅纪念馆和纪念碑,馆里展示的“地窝子”,是第一代垦彊人的家,那么恶劣的环境和艰苦条件下,他们居然能扎下根来,把新疆变成粮仓;纪念碑上王震将军书写的“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是这支英雄部队,转为建设兵团,为国奉献的真实写照。在干净美丽的阿拉尔市里,我也看到好几座内地援建的大楼或学校。晚上回房里,望着来自塔里木河最上游的太极石,我恍然悟出:石的历史,人的历史,都会留下印迹。石上的圆圈,如城市的路,纪录着所有的苦难和辉煌。中国之大,南与北,东与西,何以平衡发展,互助互利,就如太极一样,把握好时与度,阴与阳,需要智慧和策略。太极石,莫不是专门来为我喻示什么?那一刻,我决定,既使还要飞来转去好几个城市,我也要把这块石头带回北京。
记忆的水流汩汩而过,我把目光收回现实,阳台上的阳光更温热了,额头上沁出细微的汗,马上已是正午!时光的脚步匆匆穿过了花草、也穿过鹦鹉螺、黄水晶、太极石。年过半百的我,生命中的正午就要过去,开始象太阳一样,慢慢下移,西沉。回望过去,因真实、努力地爱过、活过,没有太多的遗憾。抬头向前,既便是下移的太阳,也有足够的热量来继续我行医的路,也有足够的热量来延续我对花草、山水、人世的爱。我心里默默地对鹦鹉螺、黄水晶、太极石说:不知道你们遇我之前,在这世上有多久了。只知道我遇你们之后,多了几个可心的友人。请陪我,再走50年吧!
作者姓名:丁力平
《石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