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栏与圈子
围栏与圈子
秦立河
小外孙会爬了,为了他的安全,女儿给他在客厅安装一个围栏。
围栏很精美,由粉红和浅灰色的空心塑料模板拼扣而成,厚实圆润,带着形状各异的圆润孔洞和阴阳图案,有两块还带有可以转动的玩具。小孩子可以在这约有四个平方的空间里自由地爬来爬去,不用担心磕着碰着,安全而可靠。大人如果需要做事,把小孩子往围栏里一放,就可以放心去做了。
刚开始,小外孙非常好奇。感觉自己的世界忽然变得这么大,原来只能躺在那里或坐在那里看周围的东西,周围好玩的东西无法触摸,无法品尝,距离是最大的障碍。现在可以通过移动自己的身体,消除距离的障碍,感觉无比高兴。因此,他兴奋地在围栏爬啊爬,用小手摸摸上面的花纹,转动一下以转可动的玩具,瞪着小眼睛从孔洞里往外张望。有时还伸出小舌头㖭一㖭,大概是判断一下围栏的味道。不多久,也能够攀着围栏站起来了。围栏的高度刚好到他嘴巴那里。两只眼睛可以毫无阻碍地看到围栏外面的世界。他发现,原来围栏外面的世界更大,也有更多的未知事物,于是,经常两手抓住围栏的上沿,两眼往外看着,嘴里还嗷嗷地喊着,看样子是非常想出来。
家里的地面是每天都要拖上两遍的,但毕竟是在“尘世”,也无法保证一尘不染。再说,小孩子弄得一身脏乎乎的,还要给他洗,太麻烦。所以,一直都没有把他的要求当成回事。
有一次,我实在不忍心看他在那里扒着围栏没有一点眼泪地干嗥,就把他抱出来。他竟然使劲往下坠,我一气之下,干脆把他放到地上。谁知,小屁股刚一着地,便挥舞着两只小手,啪啪地拍着地面爬向远处。小嘴还唱歌似的发出一些声音,两只小眼睛好奇地搜寻着什么。浑身上下都洋溢着那种获得自由的快乐。只见她先把客厅巡游了一遍,餐桌下面,沙发底下,角角落落,都过去看看,摸一摸。最后爬到厨房的玻璃门前,小手扒着玻璃门站了起来,向里面张望。眼睛里充满好奇,神情里写满喜悦。
对他来说,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从他那清澈的眸子里能够看出,他在努力发现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有些什么奥秘。以前他自己行动能力受限,只能根据大人的喜好去看世界,现在,他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希望到每一个他没有到过的角落去探寻,去发现。
从此,他便不再留恋那小小的围栏,开始对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透过围栏的缝隙,他看到了客厅里摆放的各种物品,看到了家人们在围栏外自由地走动,看到了窗外随风摇曳的树枝和飞过的小鸟。外面的世界似乎有着无尽的精彩,吸引着他去探索。渐渐地,小外孙不再愿意乖乖地待在围栏里。每当家人试图将他放进去时,他会哭闹着反抗,眼神中透露出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这小小的围栏,就如同我们人生最初的“圈子”。在幼儿时期,我们在父母精心营造的安全圈子里成长,享受着呵护与关爱。这个圈子给予我们温暖和安全感,让我们能够无忧无虑地探索周围的世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视野逐渐开阔,内心对未知的渴望也愈发强烈。我们开始意识到,在这个小小的圈子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当我们告别童年,步入成人的世界,会发现自己置身于各种各样的“圈子”之中。职场圈子、社交圈子、兴趣爱好圈子等等,这些圈子如同错综复杂的网络,将我们紧紧包围。每个圈子都有其独特的规则、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我们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与形形色色的人交往互动。
以职场圈子为例,它是我们获取经济收入、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场所。在这个圈子里,我们为了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与同事们合作竞争。不同的公司文化、团队氛围,塑造了不同的职场圈子。有些圈子注重创新和效率,鼓励员工积极进取;而有些圈子则更强调人际关系和稳定。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会逐渐受到圈子的影响。为了适应圈子的规则,我们可能会调整自己的做事风格,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然而,这种适应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圈子的规则,就可能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陷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中。
社交圈子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朋友、同学、亲戚等构成了我们的社交网络。在这个圈子里,我们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互相支持和帮助。然而,社交圈子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有时候,为了融入某个社交圈子,我们会不自觉地迎合他人的观点和喜好,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这种行为不仅会让我们失去自我,还可能导致我们陷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纷争之中。
而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饭圈”,更是一种特殊的圈子。在“饭圈”里,粉丝们围绕着自己喜爱的偶像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群体。他们为偶像打榜投票、购买周边产品、宣传推广,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粉丝逐渐失去了理性,陷入了盲目追星的漩涡。他们将偶像的形象理想化,对偶像的一切行为都无条件支持,甚至为了维护偶像而与其他粉丝发生争吵和冲突。“饭圈”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拉踩引战、恶意攻击等,不仅破坏了网络环境的和谐,也对粉丝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伤害。这种圈子就像一个无形的牢笼,禁锢了人们的思维,让他们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
成年人在这些圈子中忙碌奔波,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圈子所左右。我们习惯了按照圈子的规则行事,遵循着圈子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我们可能会因为害怕被圈子排斥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可能会因为追求圈子里的认可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这种被圈子束缚的状态,正是成年人的悲哀所在。
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一颗童心显得难能可贵。童心代表着纯真、好奇和勇敢。拥有童心的人,不会被世俗的规则和观念所束缚,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尝试,始终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就像小外孙一样,他不会因为围栏的安全而放弃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他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努力挣脱围栏的限制。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成年人所需要学习的。
保持童心,我们可以更加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们可以像孩子一样,对新事物充满热情,不断学习和成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挑战。同时,保持童心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我们不会再为了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而是以真诚和善良去对待每一个人。
“围栏”与“圈子”是我们人生中无法回避的存在。围栏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也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圈子在给予我们归属感的同时,也可能禁锢我们的思维。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学会在围栏与圈子之间找到平衡。既要珍惜圈子带给我们的资源和支持,又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圈子所左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探索未知的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自由。
相对行动的自由,实现思想的自由可能更难,因为我们很难跳出自己思想上的“围栏”。
作者简介:秦立河,男,河南睢县人,1983年毕业于商丘师专中文系,退休前任职于濮阳市油田第十中学,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现已经退休。中原油田作协会员。
上一篇:植树节的诗意
下一篇:陌上花已开,伊人在何处
《围栏与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