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镜生辉
墨镜生辉(投稿)
袁安辉
一睹东方之珠香港的风采,是藏在我心中多年的愿望!
2024年10月下旬,我应“港澳杯”《最美中国游记》第八届文学大赛颁奖典礼暨第八届中国作家诗文高峰论坛组委会之邀,赴深圳参加颁奖典礼并随全国20余省(区)市及香港特区、新加坡等地的一百多位文朋诗友前往香港、澳门进行采风。
在颁奖典礼及采风活动的队伍中,有一位身着胸前印有:“自卫还击保卫边疆——对越作战45周年纪念”字样墨绿色T恤短衫,全程戴着墨镜的伟岸身影。他就是来自江苏如皋的盲人作家许波银先生。
许波银与获奖作者在颁奖会上
在出发港澳采风前夜的颁奖典礼晚会上,戴着墨镜的许波银先生在妻子的引导下,登上舞台,深情地朗诵他自己创作的诗歌《假如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他朗诵道:“假如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要再到曾是血与火的战场-老山看一看,看一看那风雨相伴的猫耳洞和相思树。采几束老山兰献在牺牲战友的墓碑前,唱一曲你是谁?为了谁?再为他们添一层新土”。一言一语中,充满着对祖国边疆的惦念,充满着对那些在自卫反击战场上将血肉之躯铸成山脉的忠魂无尽崇敬与思念。
他朗诵道:“自从负伤以后,我对残疾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本来很简单的事儿到了我的身上,却是那样的艰难。我连做梦都想着,能再次见到光明。……这对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将军的我,其中的苦涩只有我自己知道。可我并没有后悔,为了祖国的安宁,献出一双明亮的眼睛,我无怨无悔。……我要和拥有一双明亮眼睛的人一样,快乐充实,因为在我的心中已拥有了一轮永远不落的太阳"……
太平山顶上的许波银
在其声情并茂的朗诵中,让人听到了将双眼留在自卫反击战战场上的英雄对光明的渴望,对祖国、对儿女、对生活的热爱。英雄把眼睛留在老山前线,将光明与和平赠予了祖国和人民,把黑暗和艰难留给了自己却无怨无悔。在无光的世界里激扬文字,赞颂光明,追逐着光明前进。
颁奖典礼结束,我们分乘三辆大巴车启程前往香港。到了口岸,所有人员需下车验证、换乘。过关通道弯弯绕绕,戴着墨镜的许先生在夫人的引领下,行走在过关的人流中,那穿着军色T恤的身影,爽朗的笑声是采风队伍中一道特殊的风景。
过关换乘之后,我们采风第一站是香港文化博物馆。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人,想必对香港武打影星李小龙耳熟能详。
功夫影星李小龙英年早逝,香港特区政府鉴于他在弘扬中国功夫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将香港文化博物馆二楼专门开设为李小龙展厅,并在馆前为其建立了一座搏击塑像。许波银先生和大家一起在塑像前听取香港导游讲解着李小龙的苦练截拳道、擂台挑战,痛击洋武士事迹。他的眼睛虽然看不到耸立在博物馆前的李小龙强健的塑像,但心灵一定和李小龙进行着英雄的对话,交流为维护祖国尊严与安宁的体会。两种制度下长大的中国人,流着同样的血,长着一样的爱国之心。
众所周知,香港本岛、新界、九龙等曾长时间被英国殖民统治,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才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从李小龙博物馆出来后的下一站是香港回归纪念广场-金紫荆广场。在前往金紫荆广场的客车上,导游用她带有浓重香港特色的普通话给我们讲述在香港民间流传的关于香港会展中心和中银大厦建设过程中的风水故事。香港同胞十分相信风水,凡工程建筑施工、金融商铺开业,无不风水先行。据导游说,因为香港要回归祖国,港英当局极不甘心将一个持久繁荣的香港还给中国,但阻止不了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钢铁意志。于是他们想用风水玄学破坏回归之后香港的繁荣发展,挖空心思地将香港会展中心设计为一只下水入海的海龟状。意为让回归后的香港,像海龟入水般的消沉于大海深处,让繁华远去,昌盛消弭。后来某风水师发现了港英当局的邪恶用心,建议将海龟入水状会展中心设计图上的龟脚,改成振翅高飞的海鸥翅膀。会展中心由海龟入水变成了海鸥展翅。从风水上助力回归后香港经济、人文的繁荣昌盛。
中银大厦的风水故事与会展中心的风水故事则风格迥异。据说,因为中银大厦建成了三面利刃状,一面利刃朝向港督府,一面利刃朝向渣打(还是汇丰?忘了。)银行,一面朝向某集团大厦。
中银大夏建成后,时任港督莫名其妙的暴病而亡,渣打银行业绩大幅下滑。吓得继任港督及渣打银行急忙请来风水师指点化解之法。港督府在楼上架了两支火炮模型,对着对面的利刃,以抵消利刃的煞气。渣打银行则在楼前挖了个蓄水池塘,在池塘边种上几棵柳树,以化解中银大厦的利刃煞气。据说正对着刀锋的两棵柳树因为扛不住刀锋煞气,常种常枯,极难存活。经过一番风水化解后,港督府恢复了安宁,运行到香港回归时寿终正寝。渣打银行业绩有明显回升。
而另一个刀锋对面的某集团大厦,因其面对刀锋一侧建筑为龟背形建筑,锋利的刀锋煞气,沿龟背两侧下滑分解、消散。对该集团运作未造成大的影响。
导游的风水故事讲完,我们的车也在金紫荆广场附近停下。
金紫荆广场处于湾仔香港会展中心新翼人工岛上,三面环水。广场上立有金紫荆铜雕和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广场后面就是香港会展中心。受导游关于会展中心风水故事的影响,我在广场上特别注意观看了会展中心的建筑造型。别说,会展大厦还真有几分像振翅欲飞的海鸥。我不知道风水有没有导游说的那么神奇作用,但我知道回归后的香港在祖国的怀抱里繁荣昌盛,香港同胞在祖国的蓝天下幸福生活。民族的团结,人民的奉献,祖国的富强才是最好的风水。
文朋诗友们三三两两地在金紫荆和回归纪念碑前拍照留念,许波银先生不时与邀请他的人在金紫荆下合影。看到他昂首挺胸地站到金紫荆下与文友们拍照,思绪回到了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归仪式上日不落旗帜徐徐降下,象征祖国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的主权交接仪式仿佛就在眼前,中国军人向英国军人铿锵有力地宣布:“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的声音仿佛还在耳畔萦绕。
祖国的强大,是多少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驻南联盟大使馆被导弹袭击,楼破人亡;银河号货轮GPS导航信号被切断,失去航向,漂泊在茫茫大海上;朝鲜战场、抗日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多少屈辱?多少血泪?多少人用生命的不屈抗争才换来今天的太平盛世。金紫荆就是祖国由弱到强的最好见证。许波银先生,虽然看不到金紫荆的模样,但一定和大家一样在心中唱起了《爱我中华》之歌。
夜幕降临,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湾被沿岸的万家灯火点亮。我们登上游轮,吹着轻轻的海风,观赏维多利亚港湾的夜景。浅浅的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游轮,涌动的海水中,七色的光波在晃动,似乎在欢迎我们这群来自天南地北的人。炫丽的灯光将涌动的海水渲染成五光十色,流光溢彩。
许波银半倚靠在船舷上与随行的爱人窃窃私语,他或许在听夫人介绍美丽维多利亚港的夜景,或许在交流一天来的心得体会。他们时而低语,时而开怀大笑,与美丽的维多利亚夜色融为了一体。
下了游轮,我们乘车夜登太平山顶。据闻太平山四周别墅成林,富豪云集,是“狗仔队”出没守候采访影视明星的大本营。太平山顶上的凌霄阁摩天台428是香港最高的360度观景台。登上摩天台,灯火阑珊的维多利亚港湾尽收眼底。灯火辉煌的高楼大厦,璀璨的灯光随着海水轻轻摇荡,海面变得七彩斑斓,让人感觉如梦如幻!
抬头仰望,晴空中的疏星一闪一闪地眨巴着眼睛,似乎伸手就可以把它摘下来。真有诗仙“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感。莫不是诗仙也曾夜登摩天台,才留下的不朽诗篇?
我走到许波银先生的身边说:许老师,我们今天的活动马上结束了。有什么感觉?他说,虽然我看不见香港的繁华,但我体验到了祖国的富强。我看不到美丽维多利亚港湾的风景,但我体会到了文友们的热情。文友们就是我明亮的眼睛。
看着心情舒畅的许波银,我再也压不住一问英雄战场负伤的事情和双目失明后的历程念头。许英雄略一沉思,将那段历程娓娓道来:他一九六四年出生在江苏如皋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3年应征入伍,实现当兵的梦想。在老山前线执行排雷任务时,为掩护战友而多处负伤、双目失明。
负伤后,心中曾悲观、失望。但很快就走出了双目失明带来的阴霾。鼓起了战胜黑暗,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的勇气。于是赴南通大学医学院学习盲人推拿术,从事盲人按摩工作。后来自学文学和声乐创作。从1992年开始在杂志、报纸和广播电台发表作品,先后出版了个人诗歌散文集《我想告诉你》《我的夜不再黑》等。
他在坚持盲人推拿、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组建追梦新时代广播艺术团,编排原创广播剧,通过语言表演艺术的形式,讲述中国盲人自强不息的追梦故事。听着许波银先生的诉说,我突然想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他就在我的眼前!
你说:你看不到维多利亚港湾的美丽风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看不到风景!因为墨镜后面的美的风景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袁安辉广西东兰县人文学诗词爱好者。偶有诗作发表于《凤山文学》“凤山文学微信公众号”《魁星楼文艺》广西《支部生活》《三月三》《诗词报》《中华词赋》微刊及河池文艺圈、赣雩文艺、西南作家网等纸刊及网络平台。
《墨镜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