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
赶集
那天,老伴突然对我说:我们去赶集么?我哈哈大笑,“厦门哪来的集市?”老伴说:有呀,八市啊!
说走就走,赶集去。
八市(第八市场)始建于1926年,是厦门最古老、最具烟火气的传统市场之一,承载着百年历史与市井文化。这个市场涵盖海鲜、蔬果、干货、小吃,不仅是本地人采购海鲜、食材的首选地,更因琳琅满目的闽南小吃和独特的生活气息成为游客体验“老厦门”的网红打卡地。
抬头望去,摊点林立,人头攒动。这里海鲜品种齐全,让人目不暇接。市场内还可选购新鲜(如石斑鱼、龙虾、贝类),在附近餐馆代加工,现买现吃,非常新鲜。
我们在八市深度逛吃,品尝了汤头浓郁的沙茶面,外酥里嫩的海蛎煎,Q弹清凉的土笋冻和香脆不腻的五香卷,采购了海鲜干货。其间还步行来到中山街,欣赏骑楼建筑,打卡网红天台机位。傍晚则在轮渡码头,乘船夜游鹭江。一天行程,收获满满。八市不仅是美食天堂,更是厦门市井文化的缩影。
赶集,是指一个地方的人们定期赶到集市上进行商品交易的民俗活动。在我老家闽西,赶集又称“赴墟”。农村集市(墟场)开“墟”,都有固定日子,逢二逢七或逢四逢九,每逢开集,都会吸引八方来客。特有的烟火气息和亲民价格,也成为城市游客向往的“生活化旅游”目的地。在这里,汇集了产自田间地头原生态有机物品,能工巧匠制作的实用器具,地方民俗和非遗文化活动纷纷登场,异彩纷呈。糍粑、艾粄、米腊尝,现做小吃、手工体验等集市特有的即时消费场景总是热闹非凡。每次赶集,我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来到这些摊位,现买现吃,每每此刻,老伴总会说我,“就好这一口,一辈子改不了”。
春节前后,集市更是人潮涌动。熙来攘往的人流、此起彼伏的吆喝,浓浓的烟火气、乡土味、文化味,商户销售火爆,游客逛得开心。除了满足生活需求,集市还承载着亲朋聚会、分享快乐、提振精神等文化功能。它既是乡村的经济活动场所,也是文化传承的平台。
赶集已成为我们的习惯,以至出门在外还心心念念。记得去年秋天,我和老伴去辽宁旅游,在往丹东的路上,那晩住在宽甸。听导游说宽甸早市颇有特色,赶集上瘾的老伴,不顾旅途劳顿,早晨五点就早早起床赶集去了。在东北地区特有生活气息的宽甸早市里买回了两大袋果实小巧如枣,口感细腻甜美,被誉为“水果之王”的软枣猕猴桃和果实饱满多汁,甜酸适口,宽甸的招牌水果--燕红桃,尽管沿途远,“礼物”重,搬进搬出,颇为辛苦,但拿回家,一家子大饱口福,可谓累有累得。一段时间,宽甸早市那丰富的山野食材、传统小吃、浓厚的市井氛围和生动的生活画卷总被老伴提及,也算“秋摄辽东”额外收获。
赶集是一方水土亮眼的文化名片,是了解一方风俗一方文化的窗口。我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集市文化的挖掘,或许赶集未来可期成为文旅融合一道新景点。
文/晓笛
上一篇:故乡的桨粄花:岁月深处的芬芳
下一篇:来客
《赶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