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传人
青瓷传人
贠靖
月上跑马山的时候,蔡庆武拖着疲惫的身子回了蔡家窑村。
蔡家窑是关中平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这里地处泾河下游,北边就是跑马山,远远看过去,像一匹身材修长的骏马在扬蹄奔跑。脚底下一汪清清的河水缓缓流淌。受河水浸润,这里的泥土温润细腻,黏性好,极适合烧制瓷器。
瓷者,国之精粹也。
民国时蔡家窑几乎家家户户开瓷窑,烧制青瓷。蔡庆武的爷爷蔡明启就是一位制瓷高手,他烧制的蔡氏秘色瓷晶莹温润,薄如纸,轻如云,如冰似玉,釉色青翠欲滴,一瓷在手,夺得千峰翠色来。
这青瓷,源于晚唐,鼎盛于五代,以越窑出品的“雨过天青”“梅子青”“粉青”最为有名。其制作工艺极为复杂,精选胎土、施釉和烧制温度极难控制,稍有疏忽,便会前功尽弃。
庆武的爷爷年轻时去浙江上虞、慈溪闯荡,回来竟学得一手高超的制瓷手艺。他烧制的青瓷在当时颇受欢迎,一瓷难求。
后来几经战乱,蔡家窑的瓷窑日渐败落,制瓷手艺接近失传。
蔡庆武是去市里找陈干部的。陈干部叫陈有余,是市文旅局的一位处长,前年曾响应组织号召,派驻蔡家窑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蔡家窑时,他来过蔡庆武家,说想挖掘青瓷的制瓷工艺,帮蔡庆武申请青瓷传人,恢复青瓷烧制,带领乡亲们致富。
“这是好事呀。”蔡庆武说,但他还是面露难色:“据我所知村里没几个人掌握青瓷的烧制工艺。没人懂,怎么恢复呀?”
陈有余却信心十足地说:“天无绝人之路嘛,只要咱们拧成一股绳,想办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办成!”他说着看看蔡庆武:“你不就是蔡氏青瓷的创始人蔡明启先生的后人吗?”
“我可不行!”蔡庆武摆着手道:“我是见过爷爷和父亲烧瓷,父亲也给我讲过青瓷的制作要领,但我也就只是知道一些皮毛,且没真正上过手。要让我烧瓷,肯定会搞砸喽!”“那倒不一定。”陈有余说:“这事你先别急着回绝,再好好想想。”
“真不行”,蔡庆武不好意思地挠着头:“你知道的,我会些木匠活,年轻时一心想当木匠打家具,对瓷器压根就不感兴趣,也没好好学。”
蔡庆武记得父亲跟他说起过,爷爷曾传给他一个白皮的小本子,上头密密麻麻地记着与青瓷制作和烧制有关的文字,而且绘有一些图案。但不知放哪去了,父亲去世的时候也没说。有一阵子,在省城上美院的儿子陈小年突然对青瓷来了兴趣,回家来翻箱倒柜,也没找到。
因制瓷工艺年久失传,加之资料有限,收集难度大,陈有余想恢复青瓷烧制的愿望,到他挂职期满,离开蔡家窑也没实现。他是带着遗憾离开的。
蔡庆武去市里找陈有余是为了儿子工作的事儿。这小子,都毕业快半年了,找工作的事一点也不上心,整天在家里鼓捣爷爷留下的那些瓷器,说是要烧制青瓷。蔡庆武坚决反对,他觉得这事不靠谱,村里以前有几个人动过烧瓷心思,窑都修起来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因烧制的青瓷工艺粗糙、釉色难看,根本卖不出去,瓷窑没开多久就夭折了。蔡庆武认为,儿子应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哪怕当老师教书也行。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又谈何容易?每年毕业那么多大学生,哪有岗位?单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听说去年县里招公务员,一千多人竞争一个岗位,真是万人齐过独木桥,其难度可想而知,没关系没后门想都别想。
儿子一个大小伙子闲在家总不是个事。老婆就撺掇蔡庆武去市里找陈干部想想办法。蔡家窑的人都知道,陈庆武看上去大大咧咧的,实际心很细,脸皮也薄,从未求过人。
“妈,您就别为难我爸了!”儿子说:“再说了,我也没想考公务员呀!”“你敢!”蔡庆武说:“我去!”老婆和儿子都没想到,他会这么爽快答应去市里找陈干部。走的时候蔡庆武叮嘱儿子:“没事看看书,别整天不务正业,鼓捣那些瓷器,那能当饭吃呀!”“谁说鼓捣瓷器就是不务正业了!”儿子不满地嘟囔道:“都什么年代了,还死脑筋,迷信铁饭碗!”“怎么跟你爸说话呢!”老婆呵斥道。
出门时一地月光,回来还是一地月光。
蔡庆武还是头一次发现,月光下的蔡家窑居然这么美。一轮银白的圆月已爬上北边的跑马山,青幽幽的月光洒在村口的青石板路上,给熟睡的村子披上一层朦胧的薄纱。如水的月光静静地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流淌。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和蛙鸣,打破令人陶醉的宁静。
下了车,往前走不远,看到村头的老槐树,蔡庆武一屁股跌坐在路边的石墩上。他这才想起一天没吃东西了,肚子饿得咕咕响。早晨四五点出门,坐上去县里的头一趟班车,到了县城,已是十点多了。下了车他就去排队买到市里的车票。紧赶慢赶,到市里已快十二点了。
说来有些丢人,蔡庆武已十多年没来市里了。这几年市里变化很大,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下了车,他就傻眼了,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不知该朝哪边走。
边走边打听,好不容易找到文旅局,门卫却挡着不让进,说陈处长去市政府开会了,可能很晚才会来。他就坐在文旅局门口的台阶上等。门卫师傅看看他说:“大热天的,你先去吃饭吧,吃完饭再来。”他说:“不了,你忙吧,我就在这等等。见到陈处长,说几句话就走。”门卫师傅笑笑说:“那你就在那等着吧。”
看着门卫师傅走进传达室,蔡庆武才感到自己有点啰嗦,人家跟你一不认识二不熟悉,才不会关心你找陈处长干什么呢!
陈有余从市政府开会回来,已是下午两点多了。见到蔡庆武,他明显有些意外:“你怎么来了,快进去坐吧。”蔡庆武笑笑说:“不啦,你那么忙,就不打扰了。”“大老远地来,是不是有什么事?”陈有余说:“有什么事只管说,千万别客气。”
蔡庆武犹豫了一下,本来想说儿子毕业了,还没工作。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也没什么事,就是来看看你,一年多没见了。”“真没事?”陈有余问,蔡庆武点点头。“对了,我有件好事要告诉你。”陈有余把蔡庆武拉到一边说:“市政府已开会明确,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扶持一批有特色的农村产业。只要有项目,政府从资金到技术,给予全力支持。”蔡庆武哦了一声,他心想,这事能和我扯上什么关系?
陈有余显然看出了他的心思,话锋一转说:“对了,儿子已毕业了吧?”蔡庆武忙点点头。陈有余若有所思道:“我听说了,儿子一直在研究青瓷。”蔡庆武说:“他那就是瞎鼓捣。”“怎么能是瞎鼓捣呢”,陈有余一本正经道:“现在农村就需要这样有文化有闯劲的年轻人。回去告诉儿子,好好干,一定大有作为!”
见蔡庆武没有进去坐坐的意思,陈有余就说:“实在不好意思,我下午得去趟省城,和瓷研所的专家约好了,人家在等着。”他看看表说:“已两点多了,现在就得走,不能让专家久等。”蔡庆武说:“那你快去忙吧,我也要回去了。”“那我就不陪你了”,陈有余说:“过几天我去蔡家窑看你,还有事和你商量。”
陈有余走后,蔡庆武就后悔了。大老远地来,儿子工作的事竟只字未提。人家陈干部问了两遍有什么事没有,他都说没有。
他觉得自己的办事能力太可笑了。你是来干什么的?不就一句话的事儿吗,却跟什么都没说一样。
一路上蔡庆武都在发愁,回去跟老婆儿子怎么说,说什么都没提?老婆还不得被气死!他感到有些对不住儿子。坐在车上,他又在想:“对了,陈干部说过几天要去蔡家窑,还说有事要和我商量,会是什么事呢?”他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索性闭上眼,靠在车窗上,啥也不去想。
走到门口,蔡庆武停住了脚步。
屋里的灯仍亮着,看来老婆还在等他。蔡庆武有些犯难,见了老婆可咋说呀!
听见门口有响动,老婆就掀开门帘走了出来。她揉揉眼,朝门口看了看问:“他爸,你回来啦?还站在那干啥,咋不进屋呀!”
蔡庆武噢了一声:“这不正准备进去嘛,你就出来了!”
黑暗中,老婆着急地问:“见到陈干部没?他咋说的?”“啊——”蔡庆武闪烁其词道:“他,他说过几天来咱这里,到时再商量。”“他真这么说?”老婆有些兴奋:“陈干部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人家在蔡家窑驻村时,咱们也没帮上什么忙,这回一定要好好感谢感谢人家。”蔡庆武硬着头皮道:“可不是咋的。”他思忖着,儿子工作的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快去给我做饭吧,我饿了。”蔡庆武说,老婆这才想起饭就温在锅里。“瞧我这脑子,把你都给忘了!等着,我这就去给你盛饭!”
在等待陈有余来蔡家窑的几天里,蔡庆武一直处在忐忑不安中。他担心的是,到时儿子工作的事说穿帮了,该怎么收场。
几天后陈有余果然来到了蔡家窑。和他一起来的,还有省城瓷研所的汪所长。汪所长是全省乃至全国青瓷研究的专家,他看上去个子不高,脸上胖乎乎的,一点架子也没有。
陈有余说:“我这次把汪所长从省城请来,就是为了实现当初驻村时的愿望,帮助你们恢复失传的青瓷烧制,让老一辈留下的手艺传承下去,让青瓷成为乡亲们致富的龙头产业。”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真是太好了,谢谢陈叔叔!”老婆把蔡庆武拽到一边,悄声道:“不是让你去给儿子找份稳定的工作吗,你咋把他们叫到村里来烧瓷器了?”“这个嘛”,蔡庆武顾左右而言他:“不是说过来商量嘛!”
看着儿子和陈干部、汪所长在一旁聊得火热,蔡庆武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青瓷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