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劲爆方鸿儒”
感谢“劲爆方鸿儒”
方鸿儒
哲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在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个性张扬,口无遮拦之性格如方某者,被人“劲爆”确属难免。
“青年,中年,晚年”,人生三阶段,笔者现于记忆中印象难忘的“劲爆”案例各择一宗,以分享诸位好友。
遥忆往事,那年(1966年)文革伊始,笔者乃应届高三生,便因了家庭出身“黑五类”,照当年的政治定性属“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却又混入了红卫兵队伍,且当上了“校革会头头”——“是可忍孰不可忍”,不“爆”白不爆!
于是一张署名“揭老底战斗队”,醒目标题为“揪出混入校革会的资产阶级孝子贤孙方鸿儒”的大字报赫然张贴在校门口的围墙上,一时引得师生与路人驻足观看,颇具“轰动效应”,方某亦算经受了人生首次被“劲爆”的洗礼。
时过境迁,回首往事,似已不足挂齿。然则,殊不知在当年那种时代风云气候的浸染下却亦让我对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有了别一样的异见:在一颗“读书的种子”(书友对方某的嘉评)事实上倘以笔者之“家庭背景”与个人性格而言,皆不宜“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最高指示)”。
从此便幡然醒悟,及时回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远离斗争暴风眼,再不混入任一“组织”,心甘布衣终身,情愿白丁到老。反思既往,感谢对手的“劲爆”,救赎了一颗定位失当的“魂灵”,而使之回归本我真心!
人生真是一出喜剧,你即便宁为“白丁”,不为“鸿儒”,也可能不经意间被他人“劲爆”而得获意外缘分。
众所周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流行所谓的“名片”。在笔者眼中,人生不过一“玩”字。于是也附庸风雅,无事找事地搞了张自我设计,只有“字、号”(“白衣卿相”乃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因有“卿相”之才而未得“功名”,故以之自诩)而无“头衔”的名片,犹如当下微信玩一把“头像”亦玩一把“名片”,并遥寄给笔者的一位知青荒友,杂坛文友,原以为寄予友人增添彼此一份情谊罢了。
孰料朋友岂但不领情,且撰文“劲爆”方某这张“张扬声势,耸人耳目”的“名片”是“因没有甩得出手的头衔,只能故作清高,附庸风雅”云云。
爆友在其爆文发表后且貌似大肚地通报了方某:“因为批判到仁兄,不向你通报便不仗义了。”在接获爆友的爆文后,笔者便亦撰写拙文《也说“名片”》以回应,投于当年的《现代作家》(当下的《四川文学》),且刊发于1990年9期该杂志。世道沦落早如此,友情浇薄复何论,“劲爆”之下自亦断了交往,绝了交情。
或许令“爆友”始料未及的是:因为他的爆料,在方某所谓的“名誉”非但毫发未伤,且收获了一段与《四川文学》的拥抱之缘(拙文《拥抱这份缘》载2005年《四川文学》),感谢爆友从中牵线搭桥。
人生在世,多有意外之预料。生来坐不改姓,行不更名,为人处事爽来爽去的方某“方鸿儒”,不曾想一不小心居然亦有朝一日会被一云里雾里、深藏不露的高三生“劲爆”在“百度贴吧”上!那“爆料”说我在课堂上曾诅咒他“落榜”!那所谓的“爆料”事后才得知是该生上课时偷偷用“mp3”录下的。
所幸“师心”可鉴。有明察的学生跟帖道:“什么叫恨铁不成钢,替方老师不值!方老师,我们绝对支持你,理解你!”“大家不要在不知道情况的条件下就义愤填膺!方老师真的是好老师”。于是那“劲爆”云云,在我又一次权当“补药”吃了。
两年后,2008年5月,我毅然决然地谢绝了校方让我授课至期末的挽留而到点下课,到站走人。
别无他因,唯感谢学子的“劲爆”让我人到晚年依然保持了一份清醒:“诅咒”学生落榜事小,万一言语出格被“告密”,岂不晚节不保?
人生之劲爆与被劲爆,在笔者想来犹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劲爆”乍来,以本性相对,始虽垂翅,终能奋翼,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谁说不可能品尝到人生别样的滋味呢?
上一篇:“入编名家全集”感言
下一篇:我爱月季花
《感谢“劲爆方鸿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