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推”还是“敲”
是“推”还是“敲”
文/李想还有
夜读贾岛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故事总引人深思。那毛驴背上的沉吟,不仅是文人对文字的较真,更是对世间分寸的叩问。当"推"与"敲"的抉择关乎道义与法度,每个字的重量便足以压垮一座城市的文明牌坊。唐山,这座从废墟中站起的英雄之城,如今正站在类似的十字路口——是任由黑恶势力推开正义的大门,还是以雷霆之势敲响法治的警钟?
二十年前,唐山大地震的余波未平,这座城市便以"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震撼全国。断壁残垣上重建的不仅是楼宇街巷,更是刻在骨髓里的坚韧与善良。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匾挂上城墙时,市民们曾以为这是对浴火重生最好的注脚。直到那则烧烤店的监控视频划破夜空,人们才惊觉,有些角落的阴影从未被阳光驱散。
视频里的画面至今令人齿冷:啤酒瓶砸向头颅的闷响,拖拽中女子绝望的哭喊,围观者沉默的侧脸,以及施暴者嚣张的狞笑。光天化日之下,几个男子将法律与道德踩在脚下,用拳头宣告着野蛮的统治。更令人心寒的是,事发地距派出所仅800米,整整半小时的暴行里,本应守护平安的力量却集体失声。当受害者家属哭着报案时,得到的竟是"删视频"的荒唐要求——那身藏蓝警服下跳动的,究竟是保护人民的初心,还是包庇罪恶的私心?
这场暴行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更深层的病灶。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不久,唐山便获评文明城市,这种时间上的吊诡让人不得不追问:文明城市的考评表里,是否漏掉了"安全感"这一核心指标?当街头巷尾的监控摄像头能清晰拍下违章停车,却拍不清黑恶势力的嚣张;当环卫工能让街道一尘不染,却扫不净某些角落的污泥浊水,这样的"文明"不过是粉饰太平的蜃景。
更令人忧心的是那些被曝光的举报者遭遇:有人因举报敲诈勒索被非法拘禁,有人控诉派出所接警不处警,还有人拿着证据跑遍部门却处处碰壁。这些声音汇聚成一句沉重的叩问:在唐山,正义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发出声音?当"雷霆行动"的号角吹响,人们既期待又忐忑——这次是真的刮骨疗毒,还是又一场雨过地皮湿的表演?
贾岛遇见韩愈是幸运的,那位京兆尹没有因冲撞仪仗治他的罪,反而以"敲字佳"的判断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这种包容与智慧,恰是当下最需要的治理哲学。河北省公安厅指定廊坊警方异地办案的决定,无疑是打破关系网的明智之举,但公众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当"自己人查自己人"的嫌疑难以彻底规避,如何确保每一份证据都不被暗箱操作,每一个罪犯都无法逍遥法外?
其实唐山从不缺正义的火种。地震废墟上,曾有无数人徒手刨开瓦砾救人;抗疫前线,医护人员白衣为甲逆向而行;如今,那些敢于曝光罪恶的普通人,那些为受害者奔走呼号的网友,都是这座城市的脊梁。他们的存在证明,文明的根基从未真正动摇,只是需要被重新唤醒。
"推敲"二字,在今天有了更深刻的寓意。"推"是推诿扯皮,是事不关己的冷漠,是明哲保身的怯懦;"敲"是敲山震虎,是直面问题的勇气,是捍卫正义的决心。当执法者不再"推"责,当掌权者敢于"敲"问,当每个市民都愿为公道"敲"响警钟,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才会被彻底撕碎。
重建信任比重建楼宇更难。唐山需要的不仅是依法严惩涉案人员,更要深挖背后的保护伞与关系网;不仅要公开举报渠道,更要保证每个举报都有回音;不仅要开展专项行动,更要建立长效机制。当市民深夜独行不再提心吊胆,当女孩们能安心走进烧烤店,当"有困难找警察"不再是口号,这座城市才算真正找回了文明的灵魂。
贾岛与韩愈的相遇成就了千古名句,愿唐山的这场风波能成为文明重塑的契机。雷霆之后,应有甘霖;风雨过后,当见晴空。让"推敲"的故事在新时代有新的注脚:敲碎的是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推出的是公平正义的阳光大道。如此,唐山才能真正配得上"英雄城市"的称谓,让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文明的温度与法治的力量。
2024.12.4零辰
《是“推”还是“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