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为人:只记得别人的好

文/ 卢红彪 时间:

  父亲的为人:只记得别人的好

  父亲的九秩寿宴已然过去数月,然而,我内心并无预期的轻松。我深知,相较于那场寿宴,父亲更看重的是家风传承。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与优良品质,值得我们总结与学习。在身边发生诸多兄弟亲情关系紧张的事例时,他曾说过的一句话,时常令我陷入深思,也让我萌生出一种迫切想要与人分享的冲动。

  近年,村里有两对素来要好的兄弟,分别因共建与拆分建房地基问题产生了矛盾,引发村民们热议。相似的是,两对兄弟都在细数自己往日给予对方的帮助,责怪对方现在的不是。父亲听闻,并未发表任何评议,只掷地有声地说了一句:“我从来只记得别人对我的好。”其实,这便是父亲为人的真实写照。他一生帮扶过无数亲朋好友,却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只铭记着他人的好。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当下诸多纷争的阴暗角落,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可供前行的窄路——这条路窄到仅容善意通行,却又长得足以穿越岁月的风沙。

  有容乃大,宽容的力量。只铭记他人的好,彰显着有容乃大的胸怀。父亲常恕“得鱼忘筌”者,亦能体恤“锱铢必较”者的难处。

  有次,父亲见我因装修公司质量问题怒怼后仍余怒未消,便给我讲起故事。

  父亲曾关照过一项印刷业务,因质量问题未及时付款,采购员陈某采取了过激言行索要款项,父亲一气之下状告到厂方领导,陈某因此面临失业处分。当父亲了解到采购员的家庭实际困境后,又主动请求厂方从轻处理。文革期间,父亲也因此善念免遭非难。安徽桐城“六尺巷”,得名源于张、吴两家的争地纠纷。张家主人乃是当朝大学士张英,家人写信向他求助,张英却回信写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张家遵从张英之言,让出了三尺地。吴家人得知缘由后,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地,于是便有了如今的“六尺巷”。

  父亲还不忘语重心长地劝导我们:遇事要泰然处之,学会推己及人。宽容并不是示弱,而是以退为进的智慧和修养。正如雨果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拥有宽容礼让的胸襟与大度容人的气概,它能化干戈为玉帛,消弭争斗于未起,赢得内心的安宁与他人的敬重。

  知恩图报,美德的传承。只铭记他人的好,体现了知恩图报的美德。父亲是那种受点滴之恩,也甘愿用一辈子去报答的人。有几位父亲的“贵人”,为了阻止他继续“报恩”,甚至刻意隐瞒行踪。父亲眷恋乡情,退休后返乡次数愈发频繁,伯父家成为了我们温暖的大后方,建房时伯父一家更是全力相助。父亲时常寻找机会予以回馈,甚至主动让出两米屋基。前年伯父家建房,父亲多次向大弟一家细数伯父家以往的恩情,言辞恳切地叮嘱他们一定要想方设法予以回报。如今,父亲在返乡的大弟家安享晚年,盘算最多的便是得到恩情与帮助的人情账。父亲只铭记他人的好,却忽略自己的付出,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给予他人帮助与关爱的同时,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关爱,收获了晚年的幸福。正如贾谊所言:“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过他人的帮助,无论大小,都值得我们心怀感恩。当我们懂得感恩并付诸行动时,不仅能让施恩者感受到付出的价值,也能在社会中营造出一种温暖、互助的良好氛围。

  不责于人,智慧的选择。只铭记他人的好,蕴含着不责于人的智慧。父亲“只记得别人的好”这句话,如警钟,像镜子,似明灯,不知不觉烙印我心中。在与丈夫相处中,往昔一旦发生矛盾,我必定要争个是非对错,结果往往是双方身心俱疲,却毫无结果;亦或陷入冷战,抱怨指责他不近人情,联想到他的不良习惯等缺点,失望与焦虑愈发严重。而如今,再遇到不满,我便会去念想他平日里按时为我准备自家种的菜、喂的鸡,买来的肉,还有拖回的桶装水,心中的怒气竟在这些点滴之中悄然消散。人心的容量其实有限,若装多了不满与责备,便会遗漏许多温情;反之,若只铭记他人的好,怨责自然也会随之烟消云散。不责于人,并非是对错误的纵容,而是一种理解与包容。它让我们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如意,多看身边人的优点。这种智慧的选择,能够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然而,人与人相处“不计千般好,只记一时错”,最终导致反目成仇的现象屡见不鲜。曾有调查显示,在夫妻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因不记旧情、缺乏包容而致使矛盾激化,已然成为离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占比高达58%。邻村的李姓兄弟,因多年积怨,彼此不相往来,甚至连父母的后事都置气不参与;王姓兄弟去年因小孩的事一言不合引发矛盾,哥哥在临界处砌了一道围墙,弟弟见状,赌气又加砌了一道。像这样兄弟不和、亲情疏离,血缘关系被稀释成冰冷利益关系的事例不胜枚举。一个家庭不和睦,往往会波及整个家族,而家族间的冲突又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父亲“从来只记得别人的好”,恰似一盏长明灯。灯芯是感恩的棉线,灯油是宽恕的油脂,灯罩则是家风铸就,灯焰微弱,却足以点燃万家。它所照亮的,不是是非对错,而是内心那条窄路——窄到只能容下自己低头让步,却又长得让几代人走过。这盏灯必将代代相传,照亮家族亲情路,照见社会充满真诚、善良、美满与幸福。

  卢红彪

《父亲的为人:只记得别人的好》

  父亲的为人:只记得别人的好  父亲的九秩寿宴已然过去数月,然而,我内心并无预期的轻松。我深知,相较于那场寿宴,父亲更看重的是家风传承。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与优良品质,值得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