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自费出书

文/ 方鸿儒 时间:

  曾经自费出书

  方鸿儒

  (笔者《鲁迅以后无杂文》获“三峡风”杂文征文二等奖)

  22年前,确切地说是2003年9月笔者曾自费出版杂文集《鲁迅以后无杂文》。集子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有书号ISBN7-5409-2837-9,何丹先生责编,定价12.5元。

  那年1月偶得《四川文学》寄赠的样刊,翻阅之下,见有《四川文学丛书》“征稿启事”,于是便想到了“出书”,想着为自己的笔墨生涯留下点东西。于是便将已整理、粘贴好的“书稿”奉寄《四川文学》编辑罗勇先生并经其审阅后回函肯定“可以出版”。

  然后,笔者作为甲方,《四川文学》编辑部作为乙方,双方签订了“图书出版协议书”。“协议书”标注:主编同意免托运费,自费出书总价为7300元,印数为一千册,2003年9月出版。

  集子中的文章选自1985年11月发表于《杂文报》的《话说“江湖义气”》至1998年7月发表于《羊城体育》的《不要太潇洒噢》,凡65篇,计12.5万字。

  集子中有多篇选文曾被收入各著名杂文集。原载1988年6期《随笔》的《“做官难易”辨》,被收入由牧惠先生主编的《中国杂文大观》。原载1989年3期《随笔》的《对“愚忠”的思考》,被收入由张鸣先生主编的《“文化大革命”中的名人之思》。原载1995年11期《四川文学》的《“鲁迅以后无杂文”》有幸入选由罗勇,贾志刚主编的《<四川文学>五十年作品选·杂文卷》。

  集子封面折口有笔者自我简介:“方鸿儒,1948年5月17日出生,自号“竹园居士”。1977年冬考入大庆石油学院。1979年春退学回沪,先后当过工人、教师、文秘,但生命的多半是支付给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粉笔生涯”。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多为杂感、随笔、书评与股评。”

  出书期间罗勇先生曾来函告知:“原托请流沙河先生作序,此事恐怕有些困难。我正找意西泽仁主编请流沙河先生为你的书题写书名——尚不知需不需要给点儿润笔费。”

  既然“有些困难”,且需“润笔费”,不如方某自道,我自“作序”!

  一直不以为自己生来是“爬格”的料,尤在“杂文”。只是在那“文化沙漠”的年头,多读了点鲁迅,庶几亦寻觅到了一份理应属于自己的精神遗产,便希冀着踩着先生的脚印,为我们曾经苦难的民族,亦为自己尚未干涸的魂灵呐喊几声。1985年初,适逢《杂文报》创刊不久,在朋友们的鼓励下,便有了所谓“处女作”的问世,便亦有了眼下自选在这本集子中的数十篇自以为聊可一读,大抵映出一点时代足迹的东西来。(见《自序》)

  集子出版后,除《四川文学》同仁留存五本外,其余便托运到沪。自费出书,自我派发:除少量售出,大多寄赠亲朋好友,部分捐赠图书馆。

  “书名”自拟,颇为文友们点赞,以为该书名取得很“出挑”,却亦有杂文写家质疑“书名”:“我觉得这样的论定有失偏颇”。

  其实,笔者在拙文已写明:“‘鲁迅以后无杂文’,在我想来,实在还不止在鲁迅以后已没有或少有‘鲁迅式’的杂文,而在鲁迅以后事实上已无‘鲁迅’了!”

  遗憾的是:说是“读书人”,其实都懒得读完全文,甚或连原文都没读过,见着“书名”便谬下结论而已!

  比较搞笑的是:孔夫子旧书网上宣称有名家“签名”的拙著拍卖、出售,其最夸张者居然高挂“60元”。能否成交不得而知,但朋友有勇气溢价五倍出售拙著,拿着朋友签赠的图书去换银子,则既玷污了友情,也降低了自己的人品——很不划算的哦!

  其实在笔者以为:“这书的出与不出,与人生的成败得失并无多少必然的联系”,仅是曾经写过、出过、签赠过而已。

上一篇:竹林炊歌

下一篇:踏春

《曾经自费出书》

  曾经自费出书  方鸿儒  (笔者《鲁迅以后无杂文》获“三峡风”杂文征文二等奖)  22年前,确切地说是2003年9月笔者曾自费出版杂文集《鲁迅以后无杂文》。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