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山花烂漫时
九月,山花烂漫时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看完了电视剧《山花烂漫时》。脑海中总浮现出狮子山上张桂梅校长那抹清瘦、倔强的身影。
《山花烂漫时》讲述了张桂梅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让山区女孩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的故事。她常对同事说:“我们不能让这些女孩像她们的母亲一样,一辈子困在大山里,读书是她们唯一的出路。”剧中,张桂梅骑着那辆破旧的电动车,穿梭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不顾世俗的阻挠、村民的误解和家长的抵制,挨村挨户地走访,只为寻找那些辍学的山区女孩。
在山区,女孩们大多出身贫寒,家庭困难,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让她们常被视为家庭负担,早早辍学、嫁人,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剧中,来自金沙江畔的彝族女孩阿依就是典型,她小学毕业就被父亲安排嫁给邻村的男人,换取彩礼给弟弟治病。张桂梅校长得知后,连夜翻山越岭赶到阿依家,隔着门板和阿依的父亲僵持了三个小时:“你把孩子的未来卖了,她这辈子就毁了!要是你信我,让阿依去读书,将来她能靠自己的手给家里挣钱,比现在的彩礼金贵百倍!”最终,阿依得以重返校园。张桂梅每天课后陪她补英语,并在她的课本上写下“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后来,阿依不仅考上了医学院,还成为了家乡第一个女医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守护着大山里的乡亲。
至今我还记得一幅清晰的画面,张桂梅在开学典礼上对学生们说:“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阶梯,教育是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利刃。你们要记住,读书不是为了逃离大山,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到大山,建设大山。”这句话在华坪女高,印在了一个个被命运束缚在大山里的女孩的心里,她们立志通过读书走出大山,看到外边更广阔的世界。
有位哲人说过,那些为大家而献身的人,就是灵魂里有黄金的人,因此,他们不需要现实世界的黄金。张桂梅,这个满脸风霜,眼里始终燃着不灭明光,照亮千余名女孩求学梦的“燃灯校长”,就是灵魂里装满黄金的人。
看完《山花烂漫时》,我觉得张桂梅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大山里华坪女高孩们前行的道路;正如有人问她“校长,您这么拼,图什么呀?”她指着教学楼墙上的标语回答:“图的就是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是的,正如剧中结尾所展现的,多年后,曾经的学生们有的成为老师,有的成为医生,有的成为工程师,她们回到山区、走向全国,活成了张桂梅期待的样子。
九月,山花烂漫。九月,张桂梅六十余年的人生经历,为照亮山区贫困女孩的人生道路而献身教育,“九死亦无悔”。九月,让更多的“山花”在教育的滋养下,朝着阳光烂漫绽放。
《九月,山花烂漫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