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清山之恋
贵清山之恋
(一)想见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贵清山,然而,那时它于我而言,不过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名字,神秘却未闻其详。如同隐匿在云雾中的仙境,虽有所耳闻,却始终未能真切领略其风姿。
时光流转,前几日天水南山画院的院长王永兴在电话中,提及让为贵清山写些字画。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我内心那片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渴望的涟漪。猛然间勾起了我对贵清山积蓄已久的热情。那潜藏在心底深处的渴望瞬间被点燃,曾经对贵清山的种种遐想也如潮水般涌来。我曾在古籍的字里行间探寻它的踪迹,那些古老的文字,描绘着它山峦的雄浑、溪流的清澈、古寺的神秘。我仿佛看到,晨钟暮鼓在山谷间回荡,袅袅香烟在庙宇上空缭绕,僧侣们身着袈裟,手持念珠,口中念念有词,那是一幅多么宁静祥和的画面。我也曾在摄影作品里领略它的风采,那一张张照片,定格了它四季的美景。春天,山花烂漫,五彩斑斓的花朵将山峦装点得如诗如画;夏天,绿树成荫,清凉的山风驱散了夏日的炎热;秋天,枫叶似火,漫山遍野的红叶像是燃烧的火焰;冬天,银装素裹,整个贵清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
随后,我邀请定西宋家沟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陈效信一同为贵清山作字画。在交谈中,我们都为将用笔墨为贵清山添彩而兴奋不已。想象着将那心中憧憬的山水神韵,通过笔墨与色彩呈现在宣纸之上,是一件多么美妙且富有意义的事。
我们还约定,待时机合适,一定要结伴前往贵清山。在那里,不仅要以艺术的视角去观察、去感悟,更要进行深入的交流。我们渴望漫步在贵清山的小径上,聆听山风的轻吟,感受清泉的流淌,呼吸着饱含自然芬芳的空气。去探寻每一处隐藏在山林间的美景,去发现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树叶所蕴含的独特韵味。
贵清山,就像是一位经人介绍而未谋面的相亲对象,在岁月的长河中等待着我。这次的邀约,不仅是一场与自然的邂逅,更是一次艺术灵感的追寻之旅。我满心期待着与它相见的那一刻,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一睹那久违的山貌,将它的壮丽与灵秀深深地印刻在心底,融入到我们的笔墨之中,创作出能展现贵清山独特魅力的作品。
(二)初见
不日,阳光正好,手机铃声突然打破了宁静。电话那头,传来天水南山画院院长王永兴熟悉的声音,他兴奋地说自己要去贵清山,问我愿不愿意一同前往。这突如其来的邀请,瞬间点燃了我内心的期待,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随后赶忙联系定西宋家沟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陈效信,他也欣然响应。
时间紧迫,我和陈效信匆匆驱车前往临洮,与王永兴会合。一路上,窗外的风景掠过,我们的心却早已飞向了贵清山。抵达临洮,在吉志龙的山庄里,我们见到了贵清山的主持道致大师。这位40多岁的住持,面带微笑,宛如春日暖阳,精神焕发的模样让人眼前一亮。他的眼神中透着慈祥与亲和,举手投足间,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种令人亲切又心生莫名崇敬的气质。
大家稍作寒暄后,围坐在一起享用素食火锅。热气腾腾的火锅,不仅温暖了我们的胃,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欢声笑语在山庄里回荡,每个人都对即将开启的贵清山之行充满了期待。
然而,出行前却遇到了一个小插曲。因为我的车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无法一次性到达贵清山。于是,我和马燕燕换了她的油车,再次踏上旅程。车子在高速上飞驰,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我的思绪也随着车轮滚滚向前。
从漳县西下了高速后,车子又在乡间公路上行驶了70多公里。这一段乡间路,充满了质朴的田园气息,田野里的庄稼随风摇曳,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乡村的宁静与美好。终于,我们来到了贵清山脚下。
抬头仰望,贵清山就像一位沉睡的巨人,静静地矗立在天地之间,散发着神秘的气息。沿着陡坡曲折的山路前行,山路十八弯,每一个转弯都像是一次惊喜的邂逅。车子盘旋而上,我的心跳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加速,满心都是对未知美景的憧憬。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终于来到了贵清山的中峰寺。主持热情地引领我们拜见了玉皇殿和大雄宝殿。踏入殿内,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佛像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随后,我们又参观了龙树和仙山圣谷。眼前的景色如梦如幻,烟雾缭绕的贵清山,宛如仙境一般。轻纱似的云雾在山间飘荡,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给一切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驾车三个多小时,一路的奔波在看到这美景的瞬间都化为乌有。正赶上吃晚斋的时间,我们走进斋堂,安静地享用着简单却充满禅意的晚餐。
用过晚斋,天色已完全黑了下来。月光如水,洒在贵清山上,给这座神秘的山峰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喝茶,分享着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王永兴因事连夜回了甘谷,而我和陈效信则选择留宿。躺在贵清山顶的客房里,四周静谧无声,偶尔能听到山间传来的虫鸣声。我望着窗外的夜空,繁星闪烁,心中满是对明天的期待,打算着一定要好好一览贵清山的真容,去探寻这座神秘山峰更多的魅力。
(三)惊鸿
清晨,当第一缕微光试图穿透厚重的云层,我便怀揣着一颗急切而虔诚的心,打开客房的门,然而,天空似乎并不遂人愿。细密的雨丝,如牛毛般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像是天空洒下的轻柔叹息,给这原本就充满诗意的行程,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我只能在客房附近驻足,隔着那如烟如雾的毛毛雨,我静静地凝望着它,仿佛在凝望一位遥不可及的梦中情人。
雨中的贵清山,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远处的山峦,在雨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中的琼楼玉宇,让人心生向往却又难以触及。山间的树木,被雨水洗刷得格外翠绿,那一片片叶子,像是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翡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偶尔,会有一两只不知名的鸟儿,从树林中飞过,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叫声,在雨幕中回荡,更增添了几分空灵与静谧。
我静静地站在客房前,任由那细密的雨丝打在脸上,仿佛是大自然在轻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我与贵清山之间,仿佛有了一种无形的默契,一种超越言语的心灵沟通。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清新的空气,带着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香气,直沁心肺,让我陶醉其中。
无法深入山中,我和陈效信便走进了客房。客房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让人心神宁静。书案上,摆放着笔墨纸砚,仿佛在等待着我们去挥洒才情。我们相视一笑,便各自拿起笔,开始了在纸上的创作。
陈效信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的画笔犹如灵动的舞者,在纸上自由穿梭。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葡萄图便呈现在我们眼前。那葡萄,颗颗饱满圆润,晶莹剔透,仿佛散发着诱人的香甜气息。紧接着,他又画了一只旺财,那小狗,憨态可掬,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机灵与可爱,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抚摸它。最后,他挥毫泼墨,画了一匹骏马。那骏马,昂首挺胸,四蹄飞扬,仿佛正奔腾在广袤的草原上,充满了力量与激情。
而我,望着眼前的书案,心中涌起一股对贵清山的敬意与热爱。我拿起笔,饱蘸墨汁,在圆形斗方上写下了“贵清中峰”四个隶书大字。那字体,刚劲有力,又不失飘逸洒脱,仿佛是我对贵清山的一种深情告白。接着,我在旁边配上了小字:“贵为佛国清凉境,正是人间至上峰!”这短短的两句话,既表达了我对贵清山佛国圣地的敬仰之情,又赞美了它作为人间至美之峰的独特魅力。
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仿佛与贵清山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每一个笔画,都蕴含着我对它的理解和感悟;每一滴墨水,都流淌着我对它的热爱与眷恋。我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中,忘却了窗外的细雨,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当我们的作品完成时,雨也渐渐停了下来。我再次走出客房,望着那雨后初晴的贵清山,心中充满了感慨。心想下午一定能够深入山中,领略它的全貌,客房里的这段时光,让我与贵清山有了一种更深的情感连接。那雨幕中的凝望,那书案上的创作,都将成为我记忆中最珍贵的宝藏。
(四)深恋
吃过午斋,阳光正以一种慵懒而温和的姿态洒落。我与陈效信怀揣着对贵清山更深的期许,踏上了深入探寻它的旅程。昨日,我们驾车径直抵达了贵清山的顶峰,那高处俯瞰的壮阔虽令人心潮澎湃,却总觉得少了些与山亲密接触的细腻。今日折回后山门,一场与贵清山灵魂的深度对话就此开启。
后山门处,“贵清山”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地映入眼帘,那是原甘肃省委书记杨植霖的手笔。字如其人,透着一股沉稳与大气,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贵清山的厚重与不凡。两边的隶书对联“松声寒后远,潭色雨余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寥寥数语,便勾勒出贵清山在不同时节、不同情境下的独特韵味。松声在寒冷之后愈发悠远,似是岁月沉淀的低语;潭色在雨后焕然一新,宛如洗净铅华的少女,清新脱俗。
步入山门,便来到了贵清山中峰寺。踏入寺内,大雄宝殿庄严肃穆地矗立着,那飞檐斗拱,那雕梁画栋,无不彰显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殿内香烟袅袅,佛像慈眉善目,仿佛在静静地庇佑着这一方山水和众生。我们在寺中寻觅,终于找见了主持昨晚提及的“龙”树。这棵树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盘旋的枝干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它的每一片叶子都像是龙鳞,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着中峰寺的兴衰变迁,见证着岁月的流转轮回。
离开中峰寺,我们来到了横跨在贵清中峰寺和西方胜景断涧之上的断涧仙桥。这座重檐歇山顶廊桥,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横跨在断涧之上,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它全长13.5米,宽1.8米,通高2.6米,两头各有一引桥,小巧而精致。它始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历经了约450年栉风沐雨和18次修缮重建,却依然保持着明代建筑的风貌,是至今漳县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仿古建筑。站在桥上,微风拂面,脚下的断涧深不见底,让人不禁心生敬畏。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近处,溪水潺潺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这一切,仿佛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沿着小径前行,我们来到了轅樹險道处。这里由于过于危险已被上锁,只能隔着围栏看见险要两旁铁链上以前游客留下的铁锁。那些铁锁,像是一个个无声的见证者,见证着曾经有无数勇敢的人在这里挑战自我,探寻未知。它们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有些锈迹斑斑,但却依然紧紧地锁在铁链上,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树王”紫果擎天。这棵树王高30米,直径2米,树龄1400年,是200多亩禅林中最大最古老的一棵松科青扦云杉。它宛如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禅林。它的枝干粗壮而挺拔,向四周伸展着,仿佛在拥抱整个世界;它的树冠茂密而翠绿,像一把巨大的绿伞,为人们遮风挡雨。然而,1995年,“树王”驾崩,轰然倒下,让人不禁为之扼腕叹息。但幸运的是,由树龄1200年的王子继位,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延续着“树王”的传奇。
随着脚步的深入,那传说中的“落地飞栈”渐渐映入眼帘。远远望去,它宛如一条飘带,从山顶轻盈地飘落至峡谷深处,与周围的山峦、云雾融为一体,如梦如幻。走近细看,这座由1988级台阶组成的飞栈,盘旋曲折,仿佛是岁月刻下的深深印记。石阶被浓郁浩荡的灌木丛拥簇掩盖,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每一级台阶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见证了无数探险者的脚步。
站在飞栈的起点,望着那陡峭而漫长的石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敬畏与紧张。但探险的欲望如同燃烧的火焰,驱使我们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充满挑战的征程。起初,我们步伐轻盈,一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一边谈笑风生。山间的微风拂过脸颊,带来丝丝凉意,让人心旷神怡。然而,随着海拔的降低,台阶变得越来越陡峭,每走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我们的脚步渐渐沉重起来,呼吸也变得急促,但眼中的坚定却丝毫未减。
在攀登的过程中,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领略到了贵清山四季的变幻。时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宛如繁星点点,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梦幻的童话世界;时而,山间弥漫起一层薄薄的雾气,如轻纱般缭绕在我们身边,给周围的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时而,一阵微风吹过,带来阵阵花香,那清新的气息让人陶醉,仿佛所有的疲惫都在这一刻消散殆尽。
当我们行至飞栈的中段,我们停下脚步,稍作休息,俯瞰着下方的峡谷。只见峡谷深不见底,两侧的山峰陡峭险峻,像是被一把巨大的利刃劈开一般。谷底的溪流潺潺流淌,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曲折。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人类的渺小与脆弱。
继续向下攀登,难度越来越大。有些台阶已经变得破旧不堪,表面光滑如镜,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倒。我们紧紧抓住旁边的铁链,一步一步地向下挪动,每一步都充满了谨慎与敬畏。铁链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有些锈迹斑斑,但它却依然坚强地守护着每一位探险者的安全,仿佛在诉说着它的坚韧与不屈。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终于来到了飞栈的尽头。当双脚踏上坚实的土地,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成就感。我们成功地征服了这座充满挑战的“落地飞栈”,实现了自我超越。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为我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我们站在峡谷底部,仰望着那高耸入云的飞栈,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激。
然而,再美好的旅程也有结束的时候。当离别的时刻悄然来临,我的心中充满了不舍和眷恋。我缓缓地走在山间的小径上,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沉重,仿佛脚下的大地都在挽留我。山间的树木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离愁别绪,它们轻轻地摇曳着枝叶,仿佛在向我挥手告别。
贵清山之恋,并未结束。它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在我心中越燃越旺。我期待着与贵清山的再次相见,期待着再次投入它的怀抱,感受它的温暖与温柔。
我想象着再次踏上贵清山的土地,再次聆听那潺潺的溪流声、清脆的鸟鸣声和悠扬的钟声;再次欣赏那连绵的青山、翠绿的树林和五彩斑斓的野花;再次探寻那古老的寺庙、峡谷和神秘的传说。我相信,每一次的相见都会带给我不同的惊喜和感动,都会让我对贵清山的爱更加深沉。
贵清山之恋,是一场永不落幕的盛宴。它像是一首悠扬的长歌,在时光的长河中持续奏响,期待着再见、热恋,直至永念。
《作者简介》
王爱军,字牧麟,1973年10月出生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永丰村。自幼酷爱书法,擅长隶书。师从曹琦、曾华,后又拜师安金星,付忠民,刻苦钻研。隶书造诣颇深,乙瑛碑曹全碑等范本,更是爱不释手反复临帖。从而,达到精湛艺术的升华。他的隶书大小相近,粗细,疏密富有变化,特别是个别飞白和廋笔,既有《曹全碑》的特点又有飘逸奇宕的新意。王爱军还喜欢写现代诗和散文,并在多家网站发表,散文《扯不断的情》获得2024第四届“三亚杯”当代华语文学大赛银奖。王爱军现为国家一级书法师,中俄文化交流大使,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礼艺术家,中国百强书画家,CCTV华夏之声特邀艺术家,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北京通天彻地文化中心委员、中国国画西北画院临洮分院院士,定西市书画联谊会会员,甘肃省民协会员,临洮中老年书画学会会员,定西宋家沟书画院院长,安定区第十六届党代表,安定区民协副主席,安定区文联委员,安定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理事、安定区宋家沟小学科学副校长。
《贵清山之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