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堂名山秋叶红
仙堂名山秋叶红
(散文)
作者:张玉堂
位于山西省襄垣县境内,有座名山叫仙堂山。山高林密,地势险峻,云雾缭绕,祥光普照,群峰叠翠,层林尽染,凸显得十分巍巍壮观,国家AAAA级景区仙堂寺便隐居此山之中。每年立秋至霜降期间,是仙堂名山红叶绽放的时期,中秋节前后是最为热烈的观赏期。每逢在红叶观赏期,仙堂名山的游人络绎不绝,有专程来赏景的,也有前来仙堂寺烧香敬佛的善男信女,使仙堂寺香客不断,游人济济。因此,仙堂红叶映红太行群山,誉满上党各地。
今年立秋刚过,秋意便像山间的清泉一样,悄悄在太行深处的仙堂山蔓延开来。我借中秋回乡探亲之际前往仙堂名山,观赏红叶。清晨我驱车登上仙堂山山顶,山风带着一丝凉意,掠拂过我的脸颊,裹挟着山野的清香与泥土的湿润。我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仿佛把整个秋天都吸入肺腑,每一寸呼吸都给心扉带来阵阵惬意。
我站在峰顶上眺望,仙堂山脉沟壑纵横、群峰叠峦,视野瞬间豁然开朗。云海在脚下轻轻翻涌,如棉絮般漫过山脊;黄、橙、红、绿的秋叶在阳光下交织辉映,其中红色是这幅山景画的底色,热烈却不张扬,深沉而有力量,仿佛整座山都被这抹红温柔点燃。远处的仙堂寺院隐在云雾间,时隐时现,大雄宝殿的金顶在天光下闪烁着微光,古刹的檐角随风轻晃,挂在檐下的铜铃偶尔发出细碎声响,像是在低声诉说着千年岁月里的故事。
走近细看,才发觉仙堂山的红叶与香山红叶截然不同。它并非高大乔木,而是太行山上常见的灌木,枝干圆润,裹着一层土褐色外皮,触摸时能清晰感受到木质的粗糙质感。叶片呈半椭圆形,大小错落,大者如半个手掌舒展,小者似豆粒精巧,厚度约莫与一枚银元相当。春日里,嫩芽从枝桠间探出头,带着浓郁的鹅黄色,像刚从睡梦中苏醒的生命,透着鲜活灵气;夏日,叶片舒展成浓绿,层层叠叠织成绿伞,将毒辣阳光挡在枝叶之外,留给林下一片清凉;秋日来临,它们在秋风中慢慢蜕变,从翠绿转为明黄,再到中秋的橙红,最后在晚秋沉淀为深沉的褐红。伸手轻触叶片,厚实而有弹性,表面带着细微脉络纹理,指尖仿佛能触到岁月流转的痕迹。
待冬日降临,红叶会渐渐褪去色彩,变得枯黄,风一吹便簌簌飘落,铺满山间小路。行人踩上去,会发出“咯吱咯吱”的清脆声响,在寂静的山林里格外清晰。那些光秃秃的枝干,则静静伫立在寒风中,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来年春天的召唤。年复一年,它们在四季轮回里完成使命——为群山披上四季盛装,也为每一位途经的旅人,留下无尽遐想与惦念。
走在铺满红叶的山路上,我仿佛步入一幅流动的画卷。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在地面投下斑驳光影,随着风的节奏轻轻晃动;秋风再次轻拂,红叶在枝头颤动,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像是在与山林低语。每一次呼吸,都能吸入满是草木清香的空气;每一步前行,都能发现新的景致——或许是转角处一丛格外艳丽的红叶,或许是岩石旁几株倔强生长的灌木。在这里,红叶不只是装点山林的风景,更像是穿梭时光的使者,用四季的更迭,静静诉说着关于生命、关于坚守的故事。
离开仙堂山时,我忍不住频频回望那片红。它像一团温暖的火焰,印在我的记忆里。心里已然开始期待,下一个秋天,与这片红叶的再次相遇。
二〇二五年中秋节






